白市驿板鸭
日期:2020-12-09
大中小

白市驿板鸭,重庆市九龙坡区特产,因产于原巴县白市驿而得名,以色、香、味、型俱佳闻名于世,是重庆著名特色小吃,其制作技艺被市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 质 特 点
白市驿板鸭已有100多年历史,经腌渍、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腊香可口、余味无穷,系高蛋白、低脂肪、饮酒佐餐之佳品。
白市驿板鸭选料严格,制作精细,配方独特。选用当年产二斤半左右的肥鸭为原料,经宰杀、褪毛、去内脏后,曝干水分,再用食盐、花椒、胡椒、八角、白糖、甘松等十多种调料反复进行腌渍,将腌渍好的鸭子擦去污物,用竹片撑开,进行风干,随后把谷壳点燃熏烤40至50分钟,烤好后外涂香油,进行包装。由于板鸭是半熟品,所以不宜久存,冬季可贮存半月至一个月;伏天只能存放两天左右。
历 史 渊 源
白市驿乃成渝古道第一驿站,商旅频繁,自古热闹,盛产白酒,饭馆酒楼遍设于市。“板鸭下美酒”的盛名,使过往客商无不停驻品尝;而“带板鸭,馈亲友”的习惯,更令“白市驿板鸭”之名,不胫而走。
据史料记载,白市驿熏烤板鸭的历史,迄今已有上百余年。按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向楚编印的《巴县志》卷十一“农家副业”一章中,谈及巴县农家多养棚鸭,不缺乏制作熏烤板鸭的货源;《巴县志》卷十二中又记道:“至乡镇间小工业,四十年前……白市驿之熏鸭,木洞镇、冷水乡之糖果,岁各货数千金,皆手工业也……”

1940年6月,白市驿飞机场建成通航,驻有的数百名苏美空军地勤人员、名人要员、国内外过往乘客等出入其间,“白市驿板鸭”作为重庆特产成了他们招待宾朋、馈赠亲友之上品,时常被带往欧美等地。
制 作 工 艺
“白市驿板鸭”需经过20几道工序精心制作,产品美味可口、回味无穷。其中,关键加工工艺可以总结为七个字——“相、屠、划、腌、绷、烘、熏”。
相:非病、残、乳之壮鸭,方选之本。
屠:活鸭宰杀后,用食品级石蜡脱毛,避免传统松香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划:划鸭讲究“十八刀”,取糟粕,留精华。
腌:将腌渍盐与天然香辛料粉混和均匀,用手轻撒在鸭体上,腿部、颈部及杀眼应适当多用盐。
绷:两块竹片交叉绷于锁骨至腿部,绷腿成扇形。不刺穿鸭体、不破坏表皮。
烘:控制烘房温度,烘烤后的鸭胚表体微红。
熏:将烘干后的鸭胚平放于烤折上,烤折放于生好火的熏灶上,谷壳熏烤,火力均匀,无明火,勤翻动,熏制好后的板鸭,表体褐色,肉质玫瑰红色,色泽均匀。
荣 誉 认 证
2007年,白市驿板鸭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年,收入突破1亿元;2010年又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2011年,公司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白市驿板鸭制作技艺”被重庆市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公司设立和运行10多年并承担过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的科研机构,升格为市级技术(研发)中心;2015年,公司被中国老字号工作委员会评定为“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先进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