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农特产品

巫溪洋芋

日期:2020-05-21 来源: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巫溪洋芋,巫溪县的主要粮经作物,先后获得重庆市“无公害马铃薯产地县”整体推进认证、“中国绿色生态马铃薯之乡”称号和“国家级马铃薯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取得重庆市名牌农产品认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被农业部推荐为重庆市唯一“中国欧盟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

洋芋学名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产品特征

巫溪县独特的“垂直分布”地貌和“富钾”土壤类型,广泛分布的水系和优良的水质,独特的立体气候、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和独特的栽培管理形成了巫溪洋芋独特的品质特征:巫溪洋芋表皮光滑,淡黄带灰,略有光泽;切面平滑,色泽淡黄;蒸煮后口感酥软,细腻,微糯,淡香。巫溪洋芋干物质含量20.0—23.5%,淀粉含量14.0—19.2%,还原糖含量0.16—0.25%,粗蛋白质含量1.5—2.6%。

历史渊源

据《巫溪县志》记载,洋芋自清代以来在巫溪县境内就广为种植,渐为农家主食之一,与玉米、红苕合称境内主产“三大坨”。民国34 年县政府粮食调查表载,丰年产量为35.2万担(原粮)。1949年种植面积为12.1万亩,总产3870吨(折合细粮),到1988年,巫溪洋芋在粮食作物中产量仅次于玉米,名列第二。全县常年种植洋芋面积30万亩以上,鲜薯产量达45万吨以上。尤其在2018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到48万亩,鲜薯产量达70万吨,居粮食作物之首,产品远销广州、武汉、成都等地,淀粉出口韩国、日本。洋芋丝、洋芋片、蒸洋芋、烧烤洋芋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菜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