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农特产品

巫山脆李

日期:2020-05-21

巫山脆李(又名巫山大李子),重庆市巫山特产。其果实个头大、质脆汁多、味香甜、营养丰富,获得“中华名果”称号,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

 

品质特点

巫山脆李主要种植在巫山县长江沿线的曲尺、大溪、巫峡等多个乡镇,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按早中晚熟品种和不同海拔高度品种分别采摘上市。

其果实中等,近圆形,纵径3.3厘米、横径4厘米,平均单果重32.1克,最大单果重60克,果顶略凹。果皮底色绿色至绿黄色,皮中等厚,果点明显,果粉厚,白色。果肉浅黄色,质地致密、脆嫩离核,汁多味香,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果核小,扁圆形,果实可食率达96.88%以上,营养丰富,品质上乘。该品种早熟、丰产、优质,深受人们喜爱。

历史渊源

经考证,巫山脆李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巫山脆李果形端庄、质地脆嫩、汁多味香品质优势独特。凭借长江航运优势,千年来巫山脆李远销四川、湖北等地,湖北宜昌、沙市、恩施等作为巫山脆李的中转站销售全国各地。20世纪50—70年代,巫山脆李被湖北枝江县城镇居民广泛传为“巫山大李子”,汁多味香,能够治疗“疟疾”,无论果品等级如何、居民富贵与否都要买“巫山大李子”食用,作为预防“疟疾”的仙果。此期,在海拔73.6—1300米之间,巫山脆李零星分散种,种植规模在5000—11000亩,以本地居民食用为主,长江沿线乡镇脆李运往湖北一带销售为主,部分产品做成李子罐头或者做成李干销往河南、安徽一带。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三峡大移民、重庆直辖,巫山脆李在巫山县曲尺乡、大溪乡、巫峡镇发展面积增加到2.1万亩。

2017年8月,巫山脆李种植规模基本达到20万亩。2018年6月,重庆市农民水果(巫山脆李)采收运动会暨第二届巫山脆李采摘季在巫山县长江曲尺宝子滩(柑园村)举行。2015—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辽宁果树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所)、西南大学园林学院等对巫山脆李全产业链建设等展开合作深入研究。实施网上电商销售和低温保鲜运往大市场销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