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双江莲箫

潼南区双江镇,地处涪江下游,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出生地,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400余年,因猴溪、浮溪如玉带环腰而得名,是一个集革命传统、历史文化、水光山色为一体的古朴小镇。
双江莲箫的渊源,根据当地家族的族谱记载和老年人回忆,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民国时期,双江莲箫成为地方性民俗活动和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节目,广泛地在民间流传。新中国成立后,双江莲箫蔚然成风,成为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样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双江莲箫是集歌、舞为一体的群体性综合艺术。其主要表演形式是:以莲箫为道具,在领唱的带领和指挥下,将莲箫舞动或击打身体而发出声响,演出者根据节奏完成跳跃、移动等动作从而进行队形变换。这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形式,在民间兼具健身、表演、娱乐为一体,自娱性极强。整体结构较为自由,在表演时对人数、场地等诸多条件没有过多要求。在一队莲箫队伍中,由一人领唱及指挥整支队伍的进行路线和舞蹈动作,其他人和声舞蹈。舞蹈动作以有节奏地敲击莲箫使铜钱发出声响为主,分别用莲箫敲击肩、臂、肘、胸、背、胯、腿、脚、地面。还可以手持两根莲箫互相敲击,或与旁人相互敲击。脚下步子相对简单,节奏清晰、明快,包括行进、前踢、后踢、下蹲、跳跃等,配合膝盖的颤动完成。
莲箫的舞动方式非常丰富,舞者手持莲箫的中部,使莲箫在自己的身前、身后、头颈等部位以立圆、平圆、八字圆等路线来回舞动,技能高者还可使莲箫在自己的手心、肩部、背部等处旋转。在节奏的划分上,莲箫主要以8、12拍的形式为主。主要是依据唱词的不同而设定舞蹈节奏:8拍节奏时领唱者唱前4拍,众人合唱后4拍;12拍节奏时,领唱者唱前8拍,众人合唱后4拍。期间舞蹈动作不间断进行,不分主次,节奏清晰。动作较为规整,即一个8拍或12拍,正好为一套动作组合。
莲箫传统表演者全为女性,主要动作套路根据音乐节奏分为八下、十六下、三十二下、六十四下等;技巧性动作包括雪花盖顶、黄龙缠腰、苦竹盘根等;击打部位主要括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腰部、腿部等。表演过程中以圆形为基本队形,根据表演场合、音乐节奏的变化队形发生变化。
莲箫歌曲由领唱根据场合演唱不同的曲牌,主要有“十二月”“祝寿调”“开财门”“采茶调”“会情郎”等曲牌,全体表演者一领众和,内容根据场合由领唱现场编唱。
2015年,潼南区双江莲箫被列为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