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鱼

来凤鱼由来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一些江南移民将江南烹鱼技术带到来凤,并与巴渝川味结合,逐步形成融闽、鄂、粤、湘菜风味与川菜风味于一体的来凤鱼。抗日战争时期,来凤作为陪都重庆的卫星镇,一时冠盖云集,名厨荟萃,进一步促进了来凤鱼烹调技艺的发展,来凤鱼名气大增。
来凤鱼兴起 20世纪80年代初,来凤区委、来凤区公所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农民进场镇办食店。来凤名厨唐德兴、唐志云及邓永泉、陈忠荣等人通过溜、烧、氽、蒸、烩、焖等技艺,将鱼做成口味不同的20多道菜,形成油而不腻,味鲜肉嫩,麻辣不躁,甜酸适度的来凤鱼系列。由于来凤地处成渝交通要道,来凤鱼随各地名人的品尝与宣传逐渐蜚声中外。1981年,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萱庭为来凤食店题写“鲜鱼美”店名。80年代末,来凤经营来凤鱼的店家达到120多家,来凤鱼菜系形成麻、辣、甜、酸、荔枝味、桔味、咸鲜味、桂花味等10余种风味,50余道菜品,比较有名的有炸鱼鳞、烩鱼衣、溜鱼糕、溜鱼丸、溜鱼脯、椒盐鱼、瓦块鱼、番茄鱼、豆辨鱼、麻辣鱼、香糟鱼、豆豉鱼、荔枝鱼、龙氏鱼、芙蓉鱼、五香鱼、扬州鱼、火锅鱼、木屑鱼、豆花鱼、水煮鱼,酸菜鱼汤、西北鱼,白玉鱼块、孔明鱼、回锅鱼片、菊花鱼,雪中鱼柳、粉蒸鱼,珍珠鱼丸、张口鱼,琥珀鱼块、蘸水鱼,椒盐鱼柳、烧白鱼、玛瑙鱼肠、糖醋鱼、水煮鱼片、虎皮鱼、鱼蛋鱼松、鲜鱼羹,溜鱼片、脆皮鱼等。有七八家餐馆都可以做出有10道以上鱼菜的全鱼席。
来凤鱼受到美食家交口称赞,食客趋之若骛。济公和尚扮演者游本昌、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美藉华人龙国碧女士(原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之女)、美藉华人赵海燕女士、著名作家书法家浩然、人民日报社社长高狄、重庆市委书记肖秧等名人和领导到来凤品尝过来凤鱼后,都在来凤留下墨宝;人民日报海外版以较大篇幅介绍来凤鱼,很快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也出现了以来凤鱼为招牌的餐厅。由于新闻媒体不断宣传,加上南来北往食客们的口碑,慕名到来凤吃鱼的人越来越多,来凤每天鱼的销售量达3吨以上,来凤鱼成为璧山县美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