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白山羊

合川白山羊,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地理标志产品。合川白山羊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选育形成的山羊地方品种,据合川县志记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合川白山羊体型较大,结构匀称,体格健壮。被毛全白,毛粗,无绒毛,皮肤白色,公、母羊大多数有角,有胡须。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格中等偏大,体躯成长方形。头大小适中,额宽平;公、母羊大多数有角,公、母羊均有胡须,角细,角呈倒八字;耳向两边平行。颈部细长,无褶皱,无肉垂。躯干成长方形,胸宽深、肋骨拱张、背腰平直。四肢粗壮结实、长;蹄质多为黄色,部分为黑色。尾粗短。被毛全白,毛粗,无绒毛,公羊有较长的额毛,头、颈、肩、臂、背脊及后腿膝部均被毛覆盖,而母羊毛短。公、母羊包括(羔羊)鼻镜、嘴唇、会阴处多有豌豆大小的黑斑。
合川白山羊属肉皮兼用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易管理、繁殖力强、配合力好、生长发育较快、产肉性能好、抗病力强等优良特征。合川白山羊与南江黄羊、波尔山羊杂交优势明显,其杂交商品羊的生产性能,特别是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明显提高,适应粗放的饲养管理,具有适应性强、肉品质好、配合力好等优点。
合川白山羊是一个历史较久的地方品种。据县志记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579年(明万历七年刊。刘芳馨著《合川志》)就有“牛、马、羊、猪、犬”等畜记载,并在县城“北门外设有猪羊市场”。在1910年新编版《合川志》中对山羊的毛色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合川山羊毛色呈现白色,肉是滋补品”。据史料记载,合川出口羊皮在清代就已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受外商青睐。山羊是产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民间流传有“接个媳妇喂头羊,婆婆抱孙羊儿长,养羊为孙添衣裳,不添衣裳存私房”的歌谣。
民间养羊户按照“异地选公,就地选母”的方法,选择“体型外貌好、体重大”的个体作为种羊,“先选一张皮,后选四只蹄,再选五官和身体”;配种做到“三不配”,即“近亲不配,过老过小不配,缺陷相同的不配”,不断选育当地白山羊,并选留优良个体留种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培育形成了合川白山羊。2006年,合川白山羊作为地方新品种上报,经重庆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正式命名。
成年母羊体重(40.5±3.5)千克,体高(60.9±3.7)厘米,体长(64.3±4.0)厘米;成年公羊体重54.9±4.4千克,体高(66.3±3.9)厘米,体长(70.3±4.7)厘米。母羔平均出生重2.35千克,双月断奶平均重12.5千克,阉割的公羔重达17千克。阉割公羔哺乳期平均日增重244克,母羔平均日增重169克。6~8月龄公、母羊平均屠宰率分别为53.6%、55.0%,净肉率分别为41.8%、41.0%,公羊骨肉比为1∶3.2,母羊骨肉比为1∶3.7。双月屠宰时,其板皮面积平均为2534平方厘米。板皮具有粒面细致,厚薄均匀,皮层紧密、抗张力强的特点。
(一)体尺、体重情况
合川白山羊初生时,公、母羔羊平均体重分别为2.73千克、2.35千克。阉割公羔哺乳期平均日增重244克,母羔平均日增重169克。双月断奶时分别为13.8千克、12.5千克。
(二)产肉情况
2006年,合川区畜牧站对12月龄合川白山羊公、母各15头进行屠宰测定。在农村分散正常饲养条件下,双月断奶公、母羊的屠宰率分别为52.78%、53.85%。比成年母羊高2.3%;双月断奶公羔的肉脂比为38.3∶1;母羔为24.87∶1;周岁羊的肉脂比为10.88∶1;周岁母羊的肉脂比为12.01∶1;成年母羊的肉脂比为6.41∶1。周岁母羊的净肉率为37.01%,成年母羊净肉率为36.18%,比双月羔羊低5%~6%。
(三)板皮品质
合川白山羊在2月龄屠宰,板皮面积已合乎收购标准,据资料,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曾对合川白山羊板皮品质进行分析,在2月龄屠宰时,面积平均为2534平方厘米,板皮品质抗张力强度与成年羊板皮无明显差别,具有粒面细致,厚薄均匀,皮层紧密、抗张力强的特点,质量达到中上等水平,在制革过程中易于控制,成品革粒面光滑细致,适宜制高级皮革,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其中2月龄干皮最厚部位为颈部,平均为0.82毫米,最薄为背部,平均为0.49毫米,两部位厚度比差为59.76%。
据有关史料记载,合川在清代就已开始出口羊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川外贸部门将山羊板皮命名为“三江牌板皮”对外出口。1964年,出口山羊板皮24.07万张,1980—1984年,连续5年达57.49万张。据统计,1949—1978年,合川共向国家交售合川白山羊板皮184.5万张。1975年,交售板皮94214张,其中特级皮占4.5%,甲级皮占62.4%。1979年,重庆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在铜溪对15只2月龄断奶羔进行屠宰测定,平均板皮面积为2728.9平方厘米,干皮平均重370克,15张皮中,一级皮占93%,5月14日,对城关牛羊店宰杀的3302只羔羊进行板皮测定,其中一级皮占91%。1987年,农牧渔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批准确定合川为国家山羊生产基地。
(四)繁殖性能
合川白山羊性成熟早,双月龄断奶母羊的卵巢上可见比绿豆稍小滤胞2~3粒,一般2.5~3.5月龄开始发情,5~8月龄开始配种,初产母羊发情持续2~2.5天,经产母羊发情持续2.5~3天。发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情配种,发情周期19~22天,平均为20.4天。怀孕期145~153天,平均为150.3天,一般2年产3胎,2009年5月,对合川白山羊繁殖性能的最新调查统计表明:初产母羊产羔率136%(78窝),经产母羊产率257%(157窝),母羔平均出生重2.35千克。
母羊利用年限一般为5~7年,个别优秀者可利用14年。公羔羊出生30天左右就开始爬跨小羊,一般公羊在6~8月龄、体重达25千克以上开始配种,1只公羊每年可配种母羊80~120只,公羊的利用年限一般为3~5年,个别优秀者可利用10年。
分散农户饲养山羊较粗放,以青粗料为主,根据山区、丘陵、平坝条件不同,有3种饲养方式:山区多利用林间草地放牧,白天把羊赶上山,任其自由采食,傍晚时赶回;丘陵地区多采用拴牧,拴在田边地角或林间果地等小块草地上,每天换1~2个地点,夏天炎热时把羊牵回家拴在阴凉处,并补饮食盐水,到下午阴凉时,再牵出拴牧,傍晚牵回;平坝区以圈养为主,人工割草饲喂,冬季利用空闲地种植牧草,喂给青贮苕藤、菜叶、胡豆壳等草料。合川白山羊性情温顺,易管理。
羔羊出生后1~3天单独饲养,每天人工辅助喂奶6~8次,在能独立自由行走后,再与母羊放在一起,自由吃奶,在10天左右羔羊开始模仿吃青草。作为商品羊的公羊在40~50日龄时阉割,母羊不阉割,2月龄断奶。分散饲养的商品羊在断奶后就出售,规模饲养的在体重达20千克以上才出售。体型较好的母羊留作种用,窝产羔羊3只以上的羔羊由人工补喂牛奶,交替哺乳,保证羔羊哺乳均匀,提高羔羊成活率。
2005年,合川白山羊存栏达1.67万只,其中能繁母羊6452只,用于配种繁殖的核心群成年公羊54只,成年母羊1720只。
2017年年末,合川白山羊存栏达1.89万只,其中能繁母羊存栏8351只,公羊存栏323只,用于配种繁殖的核心群成年公羊254只,成年母羊5720只)。
至2017年,建成重庆市市级资源保护场1个,发展保种户132户。2017年,合川区存栏1.89万只,出栏商品肉羊2.53万只。
2006年10月,审定为市级畜禽遗传资源。2010年8月,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合川白山羊》地方标准,于2010年11月1日实施。2012年3月,“合川白山羊”地理标志商标获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