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羊角老醋

羊角老醋,武隆区特产,已有200多年生产历史,先后获“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知名产品”称号;羊角老醋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羊角老醋以大米、玉米、糯米,小麦、白马山优质矿泉水为原料,辅以40多种名贵中药材,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精酿而成,不含添加剂,品质、口感独具特色,早年间就享誉川东地区,走俏巴渝,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名优特色调料制品。
一、历史渊源
据《武隆县志》和《涪陵地区简志》记载,羊角老醋原名羊角头醋、二醋,创制于18世纪,至今已200多年历史。相传前清年间,山西任氏兄弟来川经商,途经羊角镇时,老大由于旅途疲劳暴病身亡。老二因安葬其兄,耗尽盘缠,有家难归,无奈定居羊角。老二身怀祖传酿醋绝技,迫于生计,只好与当地的秦老大合伙开作坊酿醋。酿出的醋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当地民众争相购买,不久任老二病故,临终前将其祖传绝技传授给秦老大。秦老大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技术,酿出的醋更具特色,过往客商无不购买带回家中,让家人和邻居品尝,如未能买到,还深觉遗憾。羊角老醋的声誉与日俱增,驰名川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羊角镇有4家作坊生产羊角老醋。周顺昌酿造的醋最负盛名,远销贵州、重庆、江浙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羊角老醋仍以私营作坊形式酿造。主要是自食,偶送亲朋好友。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羊角区供销社创办酱园厂,雇请醋工生产羊角醋,实行统一生产经营。1975年,国务院发出恢复地方土特名产的通知后,羊角老醋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拨专款发展这一特色产品,通过扩大生产、更新设备,加强卫生监督、产品质量检测手段,在全面继承中发展、提高传统的制曲、发酵、酿制及配方、工艺流程。到1985年,年产量在15万斤以上,质量更加优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武隆县供销合作社筹集资金,新建年产1000吨的羊角醋厂。
二、产品特点
据《中国土特名产辞典》与《涪陵地区土特产品及资源汇编》记载,羊角老醋具有酸甜适度、色味鲜美浓郁、久存不腐、不生花变质等特点,有开胃健脾、预防流感,美容、去头屑、消毒杀菌之功效,并对高血压和低酸性胃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乳酸、铁、钙等多种营养物质和铜、锰等抗癌微量元素。羊角老醋呈深棕色,色泽度好,无沉淀,无悬杂物,有浓郁、独特的芳香味,酸味浓厚,稍带回甜,主要理化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羊角老醋的加工工艺非常考究,且还得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羊角老醋以大米、麦麸为主要原料,辅以40多种名贵中药材,用羊角的“青龙”泉水精酿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操作都非常精细,醋坯酵存放期在1年以上,而且每年都要选择适宜的季节和温度制曲,才能酿出上乘的调味佳品——羊角老醋。
三、发展状况
羊角老醋经过几年迁建技改,基本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高。实现了制曲、煮粥、制胚、熬醋环节手工制作与陈酿、淋醋、灌装环节自动化、现代化的相结合,正逐渐向现代化食品工业企业转变。羊角老醋历经200多年发展,形成了坛装、袋装、瓶装系列二十几个品种,生产的“羊角”“羊角老醋”“羊角老醋·创始于十八世纪”牌老醋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主要销往重庆、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等地,是武隆区地方特色品牌。年产能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2018年,武隆区在土坎古镇新址打造羊角老醋食品工业园,传承百年传统技艺,研发、生产、销售绿色健康系列酿造食醋。
四、荣誉认证
1985年,羊角老醋被编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2001年、2007年、2010年,“羊角”牌老醋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知名产品”;2014年,羊角老醋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摘编自《重庆市志·农特产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