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承载四千年制盐史的宁厂古镇

日期:2024-04-12


坐落在重庆巫溪县附近的宁厂古镇,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巫文化、盐文化发祥地。古镇建筑多为斜木支撑的“吊脚楼”,临河而建,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风味。宁厂古镇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天然盐卤泉自镇北宝源山洞流出、畅流不衰。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中国十大盐都之一,堪称世界的“上古盐都”。《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

宁厂古镇(作者选自网络)

古镇概况

    宁厂古镇位于大宁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后溪河与大宁河交汇处的一段深山峡谷之中,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渝陕鄂三省结合处,总占地面积13.5公顷,南北高山横亘,东西峡谷透穿,街道褊窄,依山傍水,三面板壁一面岩,吊脚楼、过街楼等古建筑和民居沿后溪河蜿蜒延伸3.5千米,人称“七里半边街”。古镇南距巫溪县城约11公里,山大坡陡,植被稀疏。后溪河蜿蜒穿过,将古镇辟为南北两岸。古称“巴夔户牖,秦楚咽喉”。

宁厂古镇东有守卫它的青狮白象岩,还有一群似人非人的石蹲,谓之“十八罗汉”,是白莲教起义军的据点遗址。镇南半山腰上的女王寨,是明末清初李自成部将贺珍扎营抗清18年的山寨。镇西一山耸峙,状若金字塔,其名二仙山,二仙山顶有一桃花寨,是明正德年间盐工鄢本恕、廖惠起义的遗址。

古镇的白鹿盐泉,位于镇内宝源山山麓,卤水从三叠纪石灰岩缝中自然流出,清澈透明,杂质甚少,独特的盐卤资源,创造了宁厂古镇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孕育了古镇悠久的文化底蕴。宁厂古镇有4000多年的制盐史,有过“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 “吴蜀之货,咸荟于此” “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的辉煌。唐代杜甫、宋代李宏、苏轼、王十朋、明代罗洪先曾在此留下大量诗句文辞。“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汲井岁搰搰,出车日连连。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杜甫《盐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传统制盐工艺的过程。

盐泉(作者选自网络)


制盐历史

早在5000年前,古代巫溪因大宁厂地表自然白卤盐泉的存在,就成为周边地区的商务中心。巫咸部落在此研究食盐熬制技术,不稼不穑,不绩不经,自然能满足生活所需,吃的、穿的、用的以食盐交换。食盐也成为夏、商、周时期朝贡的重要物品。庸国管辖大宁厂有文字记载就有1700多年,盐业发达,开辟盐道运输。春秋时,诸侯国争利图强,巴国联合秦国、楚国灭掉庸国,遂得巫盐,盐利皆沾。战国时,楚国取巴国巫盐地而立巫郡,收盐税,继而秦国取楚国巫郡而立巫县。秦汉都在巫县置盐官,秦取盐利超过20倍,盐价大昂,每斤至一百四十钱,贵于斗米。汉兴,大举开发巫溪盐泉,沿巫溪岩岸凿孔建输卤栈道,长100余公里。东汉永平七年(64年),引盐泉至巫山。刘备既得荆州,欲以盐利制荆,分巫县北境立北井县,把巫溪盐泉纳入其政治、军事、经济的战略决策中。

作者拍摄

三国、两晋、南北朝,巴蜀多战乱,而巫溪人口稠密,地方富庶,盐业经济占重要地位。隋唐巫溪盐业更见发达,居全蜀之首,朝廷立盐监。宋立大宁监,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促进盐业生产发展。熙宁年间,岁额盐200万余公斤,外销秦楚,兼及川西。史称“利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田赋不满六百石,借商贾以为国”。大宁在南宋时代一度成为重庆地区首富,所谓“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元、明时期,大宁盐厂被列为“上上场”,每引50公斤征盐课2两。清推行利民政策,作为巫溪经济支柱的盐业,在康熙四年(1665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间的恢复,盐灶最高达336灶,号称“万灶盐烟”,盐产量增大,盐课税额银为同期县田赋额银的5倍。抗日战争时期,大宁厂商业、服务业火热,全国34个省都有人在这里做生意,盐和中药材销往大半个中国。因长江中下游海盐断绝,大宁厂奉命增产食盐,为支援军民食盐所需,盐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解放战争爆发,巫溪盐业、商业随即萧条。1996年,大宁盐厂完全停工停产。

灶夫起义

在古镇历史上,曾多次爆发灶夫起义。而正德三年(1508年)爆发在这里的盐场灶夫鄢本恕、廖慧起义,历时5年,义军达10万,席卷西南地区六省市,比欧洲最早的工人起义早100多年。

明朝弘治年间,水灾严重,四川营山人鄢本恕(?-1511年)逃荒到大宁(今巫溪县)盐场当灶夫,与一盐工邻水人廖惠相交。当时,盐官大肆搜刮盐课,严刑拷打缴不起银两的灶夫,激起盐工们的愤怒。鄢、廖密谋举义。正德三年(1508年),湖广生员崔蓬头率暴动群众80余人来到大宁。鄢、廖率千余灶夫响应,联合攻打大昌县。攻打大宁城的战斗中,崔蓬头牺牲。鄢、廖率军转移至湖广郧阳五溪镇。蓝廷瑞经商到此,也加入义军同走汉中,原刘烈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余部也来归附。

正德五年(1510年)二月,鄢本恕谋据汉中,取郧阳,由荆襄东下。蓝廷瑞谋据保宁,率军路经营山,知县聚民守城,义军绕城而去,后屯兵通江附近。四月,四川巡抚林俊严守川东北关隘,驻达州(今达县),派人招抚义军。蓝廷瑞慑于官军压力,心生动摇,遣子蓝沈去巴县(今巴中县)听抚。廖惠坚决反对,采取“密劫通江,以疑延”的策略,打破通江,杀死参议黄瓒,佥事钱朝凤逃遁。林俊果疑廷瑞诈降,廷瑞便打消了受抚的念头。官兵到了通江,义军以为官军援至,也撤离通江。林俊乘势调动猡石柱土兵协助钱朝凤追击义军。参议龚勉仁陈兵龙滩河,正值河水上涨,义军半渡,猡士兵进击,义军大败。知府张敏、何珊随后掩杀,至门镇子,义军死伤800余人。鄢本恕闻蓝军失利,星夜回军驰援,两军在红口会合后,越汉中三十六盘至大巴山,又为官军追及,便退入陕西西乡山中。这时,林俊奉命去川南镇压曹甫、方四义军,鄢、蓝之危遂解。

正德六年(1511年)春,蓝廷瑞领军自盐宁占领富村和柳边驿,杀死百户贾宠,茂州知州汪凤朝增援亦“马蹶而死”。总兵昌佐驰援,义军避不与战,北破梓潼,物城,剑州,转而西攻江油,为官军所阻复归盐亭,绕南部而。是时鄢、蓝义军与河北江西等地起义军相呼应,形成了全国性农民起义的高潮。

结语

    曾经的宁厂古镇,北通秦陕中原,南接巴蜀楚湘,是沟通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文化交流大通道。如今的宁厂古镇,是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库区内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古镇,也是世界唯一活着的5000年古镇,更是神秘巫文化、盐文化的探寻圣地。2002年被重庆市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016年被纳入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商业建筑类),2019年获“首届重庆最美历史文化古迹”称号,大宁盐厂遗址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作者:陈朝权

作者单位:荣昌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