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四进水车坪

从街头到街尾三百步,从街尾到街头三分钟。自街尾拾级而上十来步,一座巍峨的纪念碑耸立在眼前。海拔1200余米的山顶广场边,挺立着一棵苍劲斑驳的皂角树,当地人管它叫“红军树”。这里是清代至民国时期湘鄂川(渝)黔边有名的骡马市场,贺龙元帅早年造访过四次的重庆黔江水车坪。
1923年,时任四川陆军暂编第九混成旅旅长的贺龙(作者选自网络)
一进水车坪:湘西骡子客
贺龙(1896—1969年),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乳名常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九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城北12.5公里的洪家关一户贫农家庭,祖籍湖北钟祥。
地处武陵山区的桑植,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那里多民族杂居,民性强悍,素有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传统。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进入湘西,桑植各族民众在贺龙堂曾祖父贺廷璧带领下揭竿响应,攻县城,杀官吏,开仓放粮。起义坚持三年后失败,贺廷璧被俘问斩时,其妻刘氏跪在丈夫面前,人头落地瞬间,她双手掀起衣服前襟接住,捧回洪家关埋葬。“贺廷璧造反,刘氏兜头”的故事于是在湘西广为流传。
贺龙的曾祖父是武举人。祖父贺运宰是一位秀才,乐善好施,为修成洪家关玉泉河上一座便民桥而倾尽家产。到父亲贺士道时,只能靠务农和兼做裁缝谋生。
贺龙有3个姐姐,2个妹妹,1个弟弟,家中人多收入少,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少年贺龙不喜欢先生的死板说教,尤爱习武,只在族人办的私塾里读了5年书。14岁时,他找大姐贺英、姐夫谷绩廷借了一匹花脚麻骡子,成为马帮中一个小骡子客,足迹遍及湘鄂川黔边各县。
马帮贩运盐巴、土产、药材,也贩卖骡马赚取收入。桑植俗语:“想赚牲口钱,要跟牲口眠。”少年贺龙个子不够高,上下货物时要站在板凳上才能完成。宿店时,同伴们都休息了,为省草料,他还要牵着骡马外出找草吃,因而贺龙一生懂马、爱马。
赶骡马时,贺龙结识了家住水车坪不远处的同行贺兴瑞(顺),号凤元。1914年秋天,贺龙一行6人在贺兴瑞的带领下,商人打扮,从湖北鹤峰县来到水车坪卖山货,买骡马,在石琢之客栈住了10天。因意气相投,贺龙和长他4岁的石琢之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重庆市黔江区水市镇水车坪老街(重庆峡谷城文旅集团龚锐供图)
一个云南来的马客赶来一匹烈马,拴在皂角树下鼓凸虬曲的树根上,等待“买主”。《贺龙传》载曰:贺龙挤在人群前,看着那神骏、剽悍、野性的马儿,出了神。马客见贺龙年轻,想开个玩笑,就笑嘻嘻地对他说:“要是你敢骑上它跑两个圈子,我这马白送你,分文不取。”贺龙问:“说话算数不?”马客说:“当然算数。不过丑话讲在前,多少会家子都不敢骑它,你要逞强,摔死可与我不相干。”贺龙点点头,纵身跃上马背。那马长嘶一声,忽而前蹄腾空,忽而后腿蹬踢,想把贺龙从马背上摔下来,可是贺龙抓着马鬃人像贴在马背上一样,坐得稳稳的。忽然,烈马狂奔起来,跑了几大圈,累得满身汗湿才喷着鼻息停了下来。围观的人齐声喝彩,马客只好把那匹马送给贺龙。贺龙于是拿出一笔钱对马客说:“这些钱本不够买下它的,可我只有这么多钱了,算是我送给你老哥的一点心意吧!”马客见贺龙不仅能制服烈马,还不愿占便宜,十分佩服他的豪爽和仗义。那“马客”就是后来的川军名将——汤子模,当时在川东一带拉队伍。(刘秉荣《贺龙大传》)
二进水车坪:农民起义军
当骡子客是贫苦农民谋生的一条苦路,但比起沿途遭受各种贪官污吏、把头土匪的明抢暗夺、刁难勒索也不算苦。对此,年轻的贺龙时常充满了愤怒和不平,经常挺身而出,奋起反抗。1914年,贺龙经在桑植县以教书为掩护的陈图南介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桑植中华革命党指派贺龙前往石门、沅陵两地活动,联络有志之士,策反反动民团失败而被关进牢房。出狱后,贺龙联合大庸县革命党人吴佩卿,夺了石门县泥沙镇团防局及附近南北镇、皂市团防队的枪,拉起了一支300余人的队伍,取名“湘西讨袁独立军”。各路民军虽有一万余人,由于组织松散,很快就解体了。
民军散了!贺龙心想:“一千条一万条,只有一条管用,就是自己手里有武装。有人有枪还怕打不垮敌人?”贺龙想起了桑植县芭茅溪那个盐局税卡。
1916年3月16日,贺龙约徐云成、韦寿卿、韦寿山等21名青壮年,带了1枝火枪、3把马刀、3把菜刀攻打芭茅溪盐局税卡,缴获12枝毛瑟枪。起义胜利后,贺龙打开仓库,把财物和盐巴分发给群众。贺龙接着又率民军打下了分水岭团防分局,缴枪4枝,与另一支民军会合,打下了上溪河盐局,一时声势大振。
1916年春,护国军王文华部从贵州开进湘西,与袁军作战。大庸县民军首领罗占侯派人来到洪家关,协助贺龙召开桑植县讨袁军成立大会,各路民军首领推选20岁的贺龙为“桑植讨袁军总指挥”。6月6日,袁世凯死了,湖南督军谭廷闿哄骗罗、贺移驻常德,不久,以整编为名,令卿衡缴了“讨袁军”的枪。贺龙适因外出得以脱险,只带了3个部下、2枝枪离开常德。
为躲避截捕,1916年8月,贺龙绕道来到水车坪,一行4人住进石琢之客栈。贺龙请石琢之帮忙去彭水、沿河一带大量收购骡马。他一有空,就找石琢之聊天,打探周边哪些是地主、家在哪里、有无枪支?
不料,第二天就有人向驻两河口(阿蓬江镇)的护国黔军告密。石琢之接到朋友的口信说:“有人来找马客说生意,来了莫大意!”
下午,一个陌生男子来到店里问石琢之:“石老板,你们这里有个马客,他来没来?我明天有个生意,让他跟我一起去看一下。”石琢之说:“他没来,可能要过一场了再来。”贺龙当时躲在屋里没出声。
晚上,黔军参谋龙保安带了5个士兵,冲到水车坪搜查,无果而返。石琢之探知龙保安等人回两河口后,和杨进成、王三娘一起掩护贺龙他们连夜离开了水车坪。
石琢之外孙,耄耋老人黄秉成在水车坪老街讲述贺龙的故事(重庆市黔江区融媒体中心陈艳供图)
三进水车坪:三民主义者
1917年9月,在湖南法政学堂读书的堂兄贺连元来信邀贺龙去长沙商讨革命大计。在长沙,贺龙拒绝了谭廷闿的拉拢,拜访了中华革命党人林德轩并加入了“正谊社”,信仰三民主义。林德轩十分赏识贺龙,开会时,林德轩说:“你贺云卿有云,云从龙,改名叫贺龙嘛!”从此贺文常改名贺龙。不久,“正谊社”派贺龙刺杀谭廷闿未遂被捕入狱。获救后,他又奉命刺杀新任湖南督军傅良佐及部属也未成功,只得离开长沙。
回到桑植后,贺龙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队伍,担任“湘西护法军游击司令”,与友军一起攻击侵入湖南的北洋军。同年12月,贺龙率部随湘西护法军总司令张溶川开往常德,准备援鄂。张溶川猜忌贺龙,以会谈为名,吞并了贺龙的部队,并将他关押7天后才释放。
此时,贺龙父亲贺士道来到常德,见到刚刚出狱的儿子,就劝他回乡务农,图个平安,不要在刀尖上打滚了。
贺士道说:“你赶马时,人家关过你两次;参加了革命党,又坐了三次班房,算得是死里逃生喽。不如好好收场,莫干了!”(周五一《贺龙传》)
贺龙说:“莫干!该死的朝天,不该死的万年。我不拖枪,上对国家不忠,下对祖宗不孝。我就不相信队伍拖不起来,孙中山搞队伍还不是成了垮,垮了再搞,搞出个民国来。”
……
最终,年过六旬的贺士道被贺龙说服,返回桑植,与贺龙一起投身革命,直到牺牲,成为家中的5位烈士之一。
虽然两手空空,贺龙还是决定返回桑植拉队伍。走到桃源县和慈利县交界处的两水井时,碰到一个带着2把菜刀来投奔他的小伙子,此人是吴佩卿的孙子吴玉霖。贺龙和吴玉霖各持一把菜刀,袭杀了去慈利赴任的县长的两个护兵,夺得2支汉阳造。此乃人们传讲的“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一个缘由。(袁英《贺龙与黔江水车坪的故事》)
1917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贺龙第三次来到水车坪,随行的是吴玉霖。他们在石琢之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很早就走了。
贺龙靠2支枪又拉起了队伍,转战湘鄂川黔,先后任湘西护法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川东边防军旅长、混成旅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川军师长。1926年,他率部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独立师师长。他的独立师因“战绩最大,声威最高”,获“钢军”美称。武汉政府晋升贺龙为第二十军军长,他成为当时著名的左派名将,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7年,贺龙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起义部队撤离南昌转战广东途中,在瑞金,贺龙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部队在粤东被打散后,贺龙经香港转赴上海。
1927年的一天夜里,已经睡觉的石琢之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打开房门却不见任何人影,只见门缝下摆放着一封神秘的信件。信中,贺龙的笔迹写道:“我们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会面,现在我已经同国民党对立了,我们要拼死拼活拼到底……”那时候,石琢之不知道贺龙在哪里,无法回信。
1928年初,贺龙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3月,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后经豫西南、陕南南下,游击于鄂川边地区。1933年12月,贺龙率红三军攻占黔江县城。
四进水车坪:红军领导人
石琢之再一次收到贺龙的来信,是在1934年5月6日。当时,贺龙率红三军去攻打彭水,准备夜宿水车坪。从马喇湖出发前,他特意派人提前给石琢之送去了密信。
贺龙在信中说,这么多年我们没有见面,也没有写信。现在我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的队伍叫红军,我现在驻扎在马喇湖,明天要到水车坪来。我们红军是好人,是为农民的,不是坏人。你去给大家说不要怕,也不要跑……
那时,国民党造谣:红军来了,把年轻人全部抓走,老的要活埋。听说红军来了,一街的人基本上都跑光了。送信那两个人到水车坪时天快黑了,石琢之看完信就跑到街上去,看哪家还有人,就让他们别走了。
6日傍晚,贺龙率部到达水车坪。他拜访石琢之后,还上街看望群众,宣传红军“打富济贫”“除暴安良”的革命思想,并派出部分将士带领群众将当地大地主李彩之、周世禄、梁明欢的财物没收,分给贫苦大众。
红军站满了一街。贺龙给官兵们说:“来了要在阶沿住,不能跨老百姓的门槛。如果需要什么东西,老百姓借给你就拿,不同意不能拿,弄坏东西要赔……”
石琢之的房子屋檐高,贺龙洗脸了一步跃上去把洗脸盆放在屋檐口。贺龙对士兵说,你们如果有能力,拿下来洗就是。但没有谁能拿得到。
石琢之设宴为贺龙接风洗尘。贺龙对他说:“我们今天晚上去皂角树下开会了,明天早上天一亮就出发,去打彭水。”晚上,贺龙在有200多年树龄的皂角树下向全军作攻打彭水的誓师动员报告。贺龙讲话时,指着皂角树说:“我们红军要像这棵苍劲的皂角树那样,经得起风吹雨打!”(陈艳、黄晨洺《红色记忆·贺龙与水车坪的故事》)
5月8日清晨,红三军攻占彭水县城,停留3日后渡过乌江,转战黔川边。10月底,贺龙率部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
如今,90年过去了,“红军树”依然挺立山巅,当地百姓仍不时传诵着贺龙四进水平坪的传奇故事。
水车坪红军树(重庆峡谷城文旅集团龚锐供图)
文章作者:铁笛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