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系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辑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0 年出版的一套大型地方志文献丛书。全书100册,收录重庆地区始于明代成化、终于民国的府、州、县志128种,可谓集聚重庆方志地情文献。地方志乃一域一地之“百科全书”,故可观重庆一域之风华。《集成》有着极为重大之价值,今喜其梓,聊抒己意,特以志贺。
《集成》是重庆继承弘扬中国优秀方志文化的重要集成。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卓越创造力、对世界发展卓有重大贡献的伟大民族,在 5000 年中国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充分展示了卓绝的“中国智慧”,并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国历史、中国传统、中华文明、中国智慧的价值和功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关注、充分利用、多方阐述、特别强调要充分抢救保护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此增强“文化自信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中华方志文化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从重庆一域之方志展示了重庆地区的中国方志文化,体现了重庆地域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又云:万国来朝,盛世修史。《集成》之辑录,正反映出当今中国的盛世荣光,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集成》是抢救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工程的重大成果。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指示精神,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提高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要”为工作思路,积极实施抢救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的系列工程。在着力国家二轮修志的基础上,完成修建重庆方志馆,影印万历《重庆府志》,集成重庆古代方志。一方面,征集“我为重庆守护历史”大型地情文献,普查重庆历代方志编修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国家图书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等查询、核实重庆古志相关情况(编修、传播、收藏、点校、刊行)。2019年,秉承保存珍稀文献、传承历史文明、服务学术研究之宗旨,全面启动重庆历代方志典籍文献抢救保护工程,历时2年,付梓刊行,《集成》面世。
《集成》是重庆历代方志之荟萃与集大成。重庆直辖以来,各区县积极开展旧志整理、点校、辑录、影印、出版工作,并产生了诸多成果,如涪陵的 《康熙重庆府涪州志》、乾隆 《涪州志》、道光 《涪州志》、同治《重修涪州志》、光绪《涪乘启新》、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的校注与影印;黔江的《清代黔江四志》《献中黔江》;彭水的《彭水清代方志集成》《彭水县史料集成》;武隆的《武隆史料辑存》;巫溪的《巫溪县巫溪集成》、乾隆《大宁县志》点校;长寿的康熙《长寿县志》、光绪《长寿县志》、民国《长寿县志》点校;忠县的《忠州志》《忠州直隶州志》《忠县志》点校;酉阳的《酉阳州志》《酉阳直隶州总志》点校;石砫的《石砫厅志》点校;南川的民国《南川县志》 点校……。重庆学界也产生有不少成果,如黎小龙等校注的《三峡通志》校注;蓝勇主编的《稀见重庆地方文献汇点》等。在全国,曾有不少大型方志文献丛书的编纂。《中国西南文献丛书·西南稀见方志文献》收录有《[明吴潜]夔州府志》《[明杨鸾]云阳县志》《[明刘芳声]合州志》《[清有庆]重庆府志》《[清李肇奎]开县志》《[清张琴]万县志》等。《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收录有光绪《铜梁县志》、同治《璧山县志》、光绪《永川县志》、同治《荣昌县志》、道光《綦江县志》、道光《江北厅志》、同治《重修涪州志》、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志》、光绪《黔江县志》、光绪《彭水县志》、光绪《垫江县志》、光绪《梁山县志》、道光《补辑石柱厅新志》、道光《夔州府志》、咸丰《开县志》、光绪 《奉节县志》、光绪《巫山县志》、光绪《大宁县志》、道光《城口厅志》、同治《忠州直隶州志》、光绪《秀山县志》、民国《新修合川县志》、民国《潼南县志》、民国《江津县志》、民国《巴县志》、民国 《长寿县志》、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民国《重修南川县志》、民国《重修丰都县志》、民国《云阳县志》等。《故宫珍本丛刊四川府州县志》收录有乾隆朝的璧山县志、荣昌县志、涪州志、大足县志、合州志、江津县志、酉阳州志、彭水县志、南川县志、万县志、开县志、大宁县志、夔州府志、巫山县志、云阳县志等。这些成果虽从某一方面对重庆方志进行了搜辑、整理、点校、刊行,但均不完整。而《集成》收录明代以来旧志128种,包括明代方志5种、清代方志92种、民国方志31种。同时,还辑录了《华阳国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雍正 《四川通志》、嘉庆 《四川通志》、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民国《四川省方志简编》、民国《奉节县食货志》《蜀中名胜记》《蜀景汇览》《蜀景汇考》等11种通志和文献中有关重庆的方志部分,总计139种。更为难得的是,在128种旧志中,其中有28种为方志孤本。成为迄今为止收录重庆历代方志最为齐全、最为完整的一部大型文献丛书,可谓重庆历代方志之荟萃和集大成。
《集成》是认识重庆、研究重庆、建设重庆的重要宝典。全书内容涉及到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户口、田赋、物产、学校、选举、名宦、人物、隐逸、仙释、方伎、孝烈、艺文、纪事等方方面面,系重庆一域之“全史”,是全面、系统、准确记录重庆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最为权威的珍贵文献资料,是一笔丰厚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看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风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因之,《集成》 有着重要的、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成为认识重庆、研究重庆、建设重庆的重要宝典。鲁迅曾评价《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集成》而言,不同角色的人宜当有不同之功用。为政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见其山川风物,当思振奋,不忘使命担当;见其物华天宝,当思开发之、利用之,以繁荣发展经济为己任;见其名宦先贤,当修身养德,见贤思齐;见其乡音乡情,当思移风易俗,振导乡邦;见其溢风流美,当思招商引资,播化天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商者见《集成》,当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资源禀赋、地域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文化资源,把握商机,拓展事业。学贵致用,学以致用。为学者可方便、快捷的利用《集成》,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 《集成》,提供更加科学、更为实用的研究结论或意见建议。总之,诚如仓修良所言:《集成》“是研究重庆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研究重庆社会的重要宝库,更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料。它的出版不仅为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更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极大提升了民族的文化自信。”
《集成》辑录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编排逻辑或顺序上,先重庆府志、夔州府志;再按重庆行政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其州志、厅志、县志;各区县地方志按成书时间为序;最后编排通志和其他文献。这种编排反映了全域与局域的关系,体现出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原则。在文献处理上,全书采用大 16 开本印行。大部分依照原底本采用上下双栏影印,少数极珍稀的方志按底本原貌单页影印,对页面不做修改、描补,个别底本缺漏页尽量选取相同版本配补,无法配补者暂付阙如。为保持原貌,对囿于时代局限,某些立场和观点有争议的方志内容,仍依原样影印。这种文献处理方式,充分反映出文献“底色”,体现出文献处理的“求真”原貌“风骨”。在封面设计上,屏除了设计的“现代”味,直接采用以重庆古城池为背景,以大红为底色,美观大方,富有历史的厚重感。《集成》待臻大美。《集成》源溯先代,勋在当代,福及社会,泽延后世。但仍可强化、优化,使《集成》臻于大美。其一,目前《集成》主要为影印荟萃,而非点校整理。若能点校整理,或影印加点校整理,其功当更伟。其二,目前《集成》非重庆历代方志之全本,尚需深入挖掘。据重庆市方志办处长熊蜀黔所言,目前尚有嘉庆《巫山县志》,因多方面原因,尚未收录进入《集成》。不过,因机构编制、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又岂可苛求。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