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方志园地> 理论研究

邵 磊:重庆市长江珊瑚坝历史变迁

日期:2021-09-07

在重庆市渝中区辖区长江主航道左侧,有一个著名沙砾洲——珊瑚坝,是由长江水长年累月冲积而成的。其东西长约1.21.8千米,南北宽约0.6千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坝上遍布鹅卵石和水草。每年夏季丰水期,珊瑚坝大部分被江水淹没;到了冬春枯水季,珊瑚坝与渝中半岛相连,成为了众多重庆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处。然而,这个看似很普通的江中滩涂湿地,曾经却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在老重庆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文献中的珊瑚坝

清代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17031766)在评定的“巴渝十二景”之“黄葛晚渡”中云:“南纪门外,大江对岸,南城坪有黄葛古树,偃益渡旁,江横大洲曰‘珊瑚坝’。舟子曲折行,乃达彼岸,雨余月际,遥睇江烟苍茫间,舴艋往来,飘如一叶,亦佳趣也。”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四川定远知县周绍缙《渝州十二景•黄葛晚渡》诗云:“日夕南城坪,待济珊瑚坝。树色老苍凉,烟波一潭下。”文献中的南城坪就是今天南岸区南坪镇。珊瑚坝处在渝中区南纪门和南坪镇黄葛渡之间的长江中, “黄葛晚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乾隆年间编纂的《巴县志》“重庆城图”中,清晰地标注有“珊瑚坝”“黄葛渡”的位置,珊瑚坝像一叶轻舟平静地躺在江水中,两侧分别是黄葛渡和南纪门。

关于“黄葛晚渡”,在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名胜记·重庆府》中就有记载:“《图经》云:‘涂山之足有古黄葛树,其下有黄葛渡。’宋制置使余玠(11991253)诗云:‘龙门东去水和天,待渡行人暂息肩。自是晩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此黄葛晚渡作也。”“黄葛晚渡”中所指的黄葛渡是长江南岸南坪镇的一个古渡口,因渡口有一棵大黄桷树而得名。渡口旁的黄葛古树胸围约5米左右,1968年遭洪水淹没、受损,1972年被砍毁。在原树之西生长一株黄葛树,树围已达158厘米,长势茂盛。在该渡口与南纪门之间常年有摆渡船载客往来于长江两岸,而珊瑚坝是渡船的必经之地。根据文献记载可知,黄葛渡在宋代就已形成,清末和民国时期,渡口达到兴盛时期,是重庆市中心通往南岸的重要交通口岸。1980年,长江大桥通车后,渡船停摆,但“黄葛渡”地名犹存。今天,在重庆长江大桥南桥头建有黄葛渡立交桥,保留了黄葛渡的地名。

有关珊瑚坝名称的来历,没有确切的记载。一说其最早的名字叫沙河坝,有文人觉得其不雅,将其谐音改为珊瑚坝;另一说是因为有人在坝上挖到了珊瑚石,就留下了珊瑚坝的称呼。据民国 《巴县志选注·工业》载:“玻璃厂,多在南纪门外。盖玻璃取材于白鹅卵石,南纪门外珊瑚坝,此石特多,取携便也。”文献记载和实地勘察发现,珊瑚坝并没有珊瑚,而是遍布很多白色鹅卵石。但无论珊瑚坝的来历如何,拥有诗意名称的珊瑚坝,最终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并在经历了重庆大轰炸的烽火岁月后,成为了重庆市民心中永恒的记忆。

二、珊瑚坝机场的修建

193310月,刘湘统一四川,为了加强对四川全省的管理,刘湘开始着手统一全省的水路、公路、航空运输事宜,而民航机场建设就是重点项目之一。

早在1929年,驻军重庆的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刘湘,为了增强自己在四川各路军阀中的实力,开始筹建空军。19298月,刘湘主持修建了重庆广阳坝机场,这是重庆第一座飞机场。19336月,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重庆到成都的航线,飞机在广阳坝机场起降。但由于广阳坝机场离城太远,中间还隔着长江,与重庆城区来往不便,在经过刘湘同意后,中国航空公司开始筹划在紧邻市中心的长江珊瑚坝修建一个陆上机场。

193311月,珊瑚坝机场开工,仅用50天,就建成了长900米、宽150米的珊瑚坝机场。最初的机场跑道长730米、宽45米,可起降“洛宁”水陆两用飞机和“史汀逊”型飞机。19364月,中航雇用石工数百名,将机场跑道用条石铺面。因限于地势,该机场跑道较短,且东高西低。飞机只能单向起降,即向西起飞,向东降落。珊瑚坝机场的修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蜀道难”的问题,开辟了重庆民航事业的新纪元。为方便旅客登机和装卸货物,在珊瑚坝与江北岸之间搭建了浮桥;19352月至11月间,又修建了燕喜洞(今燕子岩)至江岸之间宽约16尺的“飞机码头”,乘客从珊瑚坝上到江岸后,再登300余步石梯就可抵达南区路。

由于珊瑚坝机场是江水冲积成的沙洲,冬春枯水期,小岛则与长江北岸城区相连;夏季机场大部分淹没于江水中。因此机场内没有永久性建筑,办公室、候机室等场所都设在临时搭建的几十间简易竹棚里。每年汛期一来,机场上的竹棚就会被拆除,飞机则改降在广阳坝机场或白市驿机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国弱民穷、外敌入侵的国情下,珊瑚坝简易机场的修建及飞机的购置,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大工程。珊瑚坝机场建成后,开辟了重庆到成都、西安、贵阳、昆明、桂林以及印度汀江和缅甸仰光等地的国内国际航线,便利了重庆与外界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对抗战时期巩固大后方、支援东南亚盟军对日作战,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抗战时期的珊瑚坝

珊瑚坝机场是重庆历史上第一个民航机场,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珊瑚坝机场被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中国空军和美国“飞虎队”的战机由此起飞迎战日本轰炸机,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了重庆军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机对重庆的大轰炸,缓解了重庆军民的恐慌心里,增强了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 珊瑚坝机场的防务措施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经过淞沪会战、江阴保卫战,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被迫后撤,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已经成为日军的攻击目标。19371117日召开的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决议:“为长期抵抗日本侵略,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办公。”121 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正式办公,重庆遂成为中国战时大后方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为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从1938年至1944年末,日本空军对重庆进行了将近6年的战略轰炸,尤其是以渝中半岛为中心的市区损失最为惨重,而位于渝中半岛南侧的珊瑚坝机场就成为了中国军民反击日机轰炸的重要基地和重点保护的战略要地。

随着日机对重庆轰炸的升级,为了保护机场设施和人员的安全,1940314日,当时的重庆市市长吴国桢签发了《重庆市政府关于转发〈交通部管理重庆珊瑚坝飞机场暂行规则〉训令》,训令指出:“查重庆珊瑚坝民用飞机场,向由使用该场之航空公司自行管理。兹为严密管理起见,特改由本部航政司管理,并制定管理该场暂行规则。……本场设厂长一人,承航政司督察员之指导,负责管理全场事宜;设事务员二人至四人,听受厂长指挥,办理本场一切事务。……商请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加派宪兵驻场,负责担任警卫事宜,同时听受厂长指挥。”除了让宪兵和警察维持机场秩序外,军统特工人员也在飞机码头附近开设有商店和照相馆,以此为掩护,暗中监视来往机场的人员,以备不测。

同时,为应对日机的空袭,珊瑚坝机场附近的长江两岸均部署了防空武器。但由于珊瑚坝机场附近的高射炮射击高度有效射高仅有15002000米,对入侵高度达5000米的日机构不成威胁;在珊瑚坝机场虽然配置了一些苏制伊-15、伊-16和美制卡基斯、霍克 P-6 双翼飞机,可是又因飞机性能较落后、缺少零部件和航空燃油,而在空战中处于劣势,往往被日机击落;另外,机场的消防队仅有几台“龙吐水”式的灭火机对灭火不起多大作用,结果一直处在挨炸的局面。为此,1941623日,蒋介石指示重庆卫戍总司令刘峙重新构筑珊瑚坝岸上机场防御工事,电文曰:“珊瑚坝岸上对机场防御工事及其掩盖,草率虚薄之极,而且沿马路工事及其掩盖形同儿戏,尤为外人与民众所讥笑,未知兄有视察各处工事实情否?如果长此腐败不检讨,不待敌军之来,而精神先亡矣。思之痛心!应严令各部队迅即拆除重新构筑,尤其沿公路之工事,更应特别用坚强材料及秘匿方式为要。”1942年,国民党政府在陪都重庆市核心区域内,沿长江一线构筑掩体24处,在望龙门构筑野战小炮掩体2处,在长江江心的珊瑚坝机场内设有高射炮阵地。经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珊瑚坝机场的防务设备一定程度的得到了改善,防空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 珊瑚坝机场的对日防空斗争

193810月,武汉陷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压为辅。一方面诱降国民政府中的亲日派,另一方面派轰炸机轰炸重庆市区,力图逼迫国民政府投降。19381218日,汪精卫从珊瑚坝机场登机潜逃越南,投降日寇。19391月开始,日机加强了对重庆的轰炸力度,重庆百姓损失之惨烈,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为了保护重庆军民的生命安全,从珊瑚坝机场起飞的中国空军战机英勇反击日机的空袭。据不完全统计,19405月至9,守卫重庆的中国空军击落日机超过60架。但中国空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众多优秀的中国飞行员血洒长空,本来就不多的中国战机损失殆尽,特别是 1940913日璧山空战后,守卫重庆的中国空军很难再组织力量升空作战,日机完全掌握了重庆的制空权,更加肆无忌惮的对重庆采取地毯式的大轰炸。

整个重庆大轰炸期间,珊瑚坝机场作为战略要地,多次遭到日机轰炸。据1939年 《重庆防空司令部调查611日敌机袭渝情况暨伤亡损害概况》记载:“1729分,敌机27架,轰炸了莱园坝、珊瑚坝等多地,投掷爆炸弹116枚,燃烧弹17枚,伤85人,亡180人,房屋损毁 114 栋。”1940528日,《重庆市空袭服务救济联合办事处第10号通报》记载:“珊瑚坝飞机场中炸弹三枚、燃烧弹六枚。”1941718日下午1时许,日机27架袭击重庆市区,珊瑚坝、铜元局、李子坝等地遭到轰炸。日机共投弹89枚,炸死炸伤18人,毁房60幢又290间。1941729日,日机向珊瑚坝投掷燃烧弹2枚,无人员伤亡;向飞机码头投掷爆炸弹2枚,伤4人,炸死1人,炸毁房屋5间。

除了日机的轰炸,自然灾害也给珊瑚坝机场带来了巨大损失。1938424日,暴风雨袭击重庆,珊瑚坝机场飞机受损7架。1940127日,中国航空公司重庆珊瑚坝机场机棚失火,焚毁飞机4架及大量器材工具。194571213日两天大雨,江水大涨,珊瑚坝机场全部被淹,沿江民房多被摧毁。以上仅仅是公开记载的一部分损失,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更多的损失,已经永远都无法去统计。

(三) 美国“飞虎队”在珊瑚坝

为了支援中国的抗战,1941年后期,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进驻珊瑚坝机场,一是与中国军民一道,反击日军的轰炸;二是担负经“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到重庆的任务。随着美国“飞虎队”的到来,使中国空军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中美空军逐渐夺回了日机主导的重庆制空权,进而从心理上鼓舞了重庆军民的斗志。1944125日,重庆《新华日报》以“驾驶世界最大的飞机起降在中国最小的机场,布朗恩上尉在重庆珊瑚坝上的奇迹”为标题记载道:“19441121号,布朗恩上尉所驾驶的一架B-29式超级空中堡垒在轰炸日本本土后,归途从中国的沿海起到汉口止,一直遭受日本战斗机的袭击。飞到陪都重庆上空时,布朗恩发现他飞机上的汽油不够飞到基地了。飞机在暮色苍茫的重庆上空盘旋,发现该区这几个飞机场中最小的一个,那就是杨子江中的这个小岛(珊瑚坝)。”后来由于B-29轰炸机机身太长,珊瑚坝机场跑道太短,紧急召集了上千名工人加长跑道后,战机才重新从珊瑚坝机场起飞,数千名中国民众见证了那一历史时刻。

(四) 珊瑚坝上的慰问活动

为了支援中国空军,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募捐,发起了献机运动。1941年初,云南各族各界人民捐献飞机30架,同年1010日在重庆珊瑚坝飞机场举行献机典礼。重庆市民也紧衣缩食,从1941814日开始,发起了“一元献机运动”,到194110月止,重庆各界共募得献机捐款150万元。1943212日,重庆人民购买的5架战斗机,在重庆珊瑚坝机场举行机名命名典礼;422日,在珊瑚坝举行国民兵团第二次献机典礼,共献驱逐机10架,有力地支援了抗日防空建设。

中国的抗日运动,也牵动着海外华人华侨的心。1940326日,南洋华侨领袖陈嘉赓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乘飞机在重庆珊瑚坝机场降落,回国慰劳抗战将士。走下飞机后,陈嘉庚拒绝乘坐轿子,而是自己步行登上300多级台阶的飞机码头,使得跟在后面的国民政府要员都累得气喘吁吁。之后,陈嘉庚一行又辗转到达延安考察,并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五) 共产党人在珊瑚坝

1937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1939116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之后,为了加强统一战线建设、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争取援助等工作,周恩来、董必武、秦邦宪、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经常来往于重庆和延安之间,珊瑚坝飞机场就是他们乘机来往的重要中转站。

1939618日上午,国民政府当局同意周恩来回延安,但当周恩来在邓颖超、叶剑英、童小鹏等人陪同下到达珊瑚坝机场时,检査人员故意刁难,要他出示离境证,否则不准登机。双方正争执时,适逢张冲到机场为周恩来送行,他见情况有异,立即驱车赶到侍从室,找室主任贺耀祖一起去见蒋介石,求得蒋介石手令后亲自送到机场,直至周恩来乘坐的飞机起飞后才离开。194213日,押送叶挺将军的飞机在珊瑚坝飞机场降落,之后叶挺将军先后两次被国民党特务囚禁在重庆歌乐山蒋家院子,直至194634日获释出狱,叶将军前后在此共囚禁达一年半之久,并写下了著名的新体诗《囚歌》。

1944517日,在周恩来的周密安排下,斯坦因、爱泼斯坦等15名“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从珊瑚坝机场乘坐一架 DC3型道格拉斯飞机去延安访问。记者团在延安参观一个多月,之后他门写下了许多真实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根据地的正面宣传报道,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45412日,董必武偕秘书陈家康、章汉夫,在重庆珊瑚坝机场乘中航飞机39号启程去美国,24日到达旧金山。626日,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董必武用毛笔代表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宪章》签上了“董必武”三个刚劲有力的楷体字。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旧金山会议,并在宪章上签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支持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建立,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四、解放后的珊瑚坝

随着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推进到长江北岸,对南京形成了威慑,国民政府再次把目光转向了永久陪都重庆。1949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明令开放珊瑚坝机场为国际机场,拟将机场跑道再延长400米,并批准扩建费9万元,后因时局的影响而终止。19491013日,国民政府再次迁都重庆;1130日,重庆获得解放,当日,蒋介石父子乘坐专机从重庆白市驿机场仓惶起飞,解放军随后攻占了白市驿机场和珊瑚坝机场。1950年夏天长江汛期到来,珊瑚坝机场再一次被淹,重庆民航班机改在白市驿机场起降,珊瑚坝机场停用。1951年重庆航站迁至白市驿机场,珊瑚坝机场正式废弃,它在中国航空史上的辉煌生涯就此结束,机场跑道也逐渐被大片水草和灌木所代替。

197711月,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工程在珊瑚坝举行了开工典礼。198071日大桥建成通车,其中有两个桥墩就建在珊瑚坝上。大桥的通行,使得来往于黄葛渡和南纪门的轮渡正式停航。

198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珊瑚坝机场旧址成立重庆市青少年游艺场,初期修建了溜冰场、摩托车场、跑马场、射击场、小游乐场等。由于游艺场所在的珊瑚坝连年被水淹等原因,1982年转向企业。19833月成立“重庆市团委印刷厂”,19845月由团市委牵头成立“重庆青年实业开发总公司”。但每年夏季的洪水,注定了珊瑚坝无法建设永久性的人工设施。于是坝上的各类设施逐渐被拆除,各类单位从此退出,只有在每年的冬春枯水期,珊瑚坝与渝中区江岸再次连为一体时,附近的重庆市民会重新来到珊瑚坝上,体验亲近江水的快乐。

但是,伴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珊瑚坝上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烧烤后的废弃物,被汽车碾压破坏了的植被,以及无序的沙石采挖带来的安全隐患,都使得珊瑚坝再也不能重现“黄葛晚渡”的诗意景色。为了保护珊瑚坝这一重要的长江湿地,20071019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珊瑚坝区域管理的通告》,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珊瑚坝区域内抛撒废弃物、倾倒垃圾、攀拆花草树木、搭棚生火、从事经营性商业活动。

20158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重庆市主城区美丽山水城市规划》,计划把珊瑚坝打造成湿地公园,并建造三层平台:第一层平台种植耐水、耐淹植物,保持湿地风貌;第二层平台稍加修整,保持现有沙滩和草地的原貌,供休闲娱乐;第三层平台设置一些城市雕塑。

20181218日,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公布了《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底,珊瑚坝湿地公园、朝天门片区、鹅公岩江滩湿地公园等重要工程全部完工,长江和嘉陵江两岸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1912月,“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建设正式启动,其中,珊瑚坝作为活的长江生态地标,将在每年46月对外开放,并设计3条通道供市民和游客进入。珊瑚坝旁边的滨江公园,将打造市民文化休闲带,保留公园原有飞机形态建筑物,将其改造成为“珊瑚坝文化展厅”,不仅能够鸟瞰现状珊瑚坝整体风貌,还将展示珊瑚坝独有的抗战文化记忆,科普教育珊瑚坝特有的生态演变过程。通过以上措施,珊瑚坝及其周边区域将会再现山清水秀、水草丰美、鸟儿成群的秀美景象,这对于提升重庆市的城市文化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五、结语

今天,珊瑚坝上的抗战遗迹已经看不到一点痕迹,原来的飞机跑道已经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取代。虽然“黄葛晚渡”的美景已经成为过去,抗战的硝烟也已经消散,但闲暇的时候,市民们仍然喜欢到珊瑚坝走走,看今日长江大桥车流滚滚,忆往昔战机直冲云霄,寻当年渡口历史遗迹。伴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重庆人民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明清时期文人笔下的“江中大洲”,到今天绿草茵茵、水鸟成群的湿地公园,珊瑚坝在经过了近代半个世纪的喧嚣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原始的自然状态。但变化了的是珊瑚坝的容颜,不变的是永远的历史印记。珊瑚坝作为近代重庆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将一直留在重庆百姓的记忆里,并伴随着这座英雄城市一直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高教研究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