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中:浅谈新形势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如何突出地方特色——以《邯郸年鉴》为例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全方位、开创性地记述这些历史性变化,充分记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的伟大事业、实现的伟大梦想,是新时代年鉴编纂工作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地方综合年鉴必须具有权威性、时效性、百科性,以及与市场经济联系的紧密性等特性”。从蹒跚起步到攀登巅峰,从创刊号到全国精品年鉴,地方综合年鉴的质量需要一个逐步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而一本综合年鉴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其鲜明的地方特色。鲜明的地方特色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在心底深处牢牢记住这个地方。因为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名片和其魅力所在。2017年12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中明确规定:“年鉴框架应体现年度特点和突出地方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色已经成为发挥自身优势和价值的一种品牌和力量。地方综合年鉴是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的资料性文献,具有地方性、综合性、资料性等特点。地方特色是当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特色在综合年鉴中的客观反映,也是当地地情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地方特色是年鉴生命力的源泉,突出地方综合年鉴的地方性尤为重要。如何在编纂过程中彰显地方特色,不仅关系着“资政、存史、教化”三大基本功能发挥,也关系着地方综合年鉴本身的成败。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质量,进而编纂出客观全面质量上乘的地方综合年鉴,如何编纂出既符合年鉴编写原则又能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地方综合年鉴,需要年鉴工作者深入思考。笔者从整体设计、框架设计、大事记编纂、热点问题收录和综合运用图表等五方面入手,分析和论述如何突出地方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以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思考。
一、统筹全局,在整体设计上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综合年鉴要突出地方特色和编纂个性,就需要年鉴工作者在策划、谋篇布局时,找准自身的定位和重点,从整体设计上入手,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展示年鉴的个性魅力。整体设计包括图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装帧设计包括开本、结构样式、封面、护封、环衬、主书名页(扉页)、插页等的美术设计。版式设计包括用字(字体、字号)、版心、文字排式及图文编排等。年鉴的装帧设计、版面安排等问题是凸显整部年鉴品质的所在,每年都应对封面和版面进行精心设计,从彩页图片的排版风格、色彩搭配,到正文排版格式、页眉设计等任何一个影响年鉴质量和特色的细微之处,都要外观典雅,地域特色标识鲜明,使人一眼看去就知道拿到手里的是什么地方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从而吸进读者进行内在的阅读。
邯郸市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具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都,以及杨式和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和现代“钢城”“煤都”之称,具有交通便利、工业发达、文化氛围浓厚等特点。截至2018年底,《邯郸年鉴》已公开出版18年(卷),在装帧设计中,《邯郸年鉴》出版的封面、封底底色为天蓝色,表示蓝天、白云;封面突显每年重大工程和绿色生态风景等图片,突出其良好生态和现代邯郸的发展与进步;封底为暗显邯郸城市标志“丛台”,“丛台”之中再明显“胡服骑射”雕像,从而突显邯郸历史文化古城“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精神;主书前彩为邯郸市当年的重大工程效果图、旅发大会的主题彩图和全市各行各业工作场景,突出其“开放、进取、担当、包容”和“宜居宜业宜游、富强美丽”特色;“2016—2018卷”采用龙形红色艺术字体,展示邯郸古都的腾飞。
二、科学调整,在框架设计上凸显地方特色
综合年鉴是一地一年的社会缩影。框架又是地方综合年鉴的缩影,是承载年鉴的“骨架”,起到了贯彻年鉴体例、框定年鉴内容、明确信息资料归属和层次的纲举目张的作用。要突出地方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首先要在框架设计上做文章。因此,每年在制定框架之初,就要根据当地固有特色及年度发展特色,从宏观上突出本地的区位特色、功能作用、城市发展、自然生态、经济成分等,确定哪些是要重点记述的突出地方特色的内容,明确归属层次,增删强弱,在突出位置予以排序,适当地对框架进行调整,从而使年鉴框架创新突出年度特点、彰显地方特色和体现发展状态。
(一)类目“升格”或前置。在年鉴框架的设置过程中,按事物的本质属性以类横分确定归属,拟定类目,排列有序,以增强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按逻辑关系划分和排列类目时,应考虑所记事物在本地的实际情况,将能反映本地主业、特色产业的类目“升格”或前置,以突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邯郸年鉴(2011)》在框架设置时,我们根据当年邯郸在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变化大、独特新颖,又是当年创建的国家级卫生城、文明城之一。为突出邯郸市这些特色,我们将城建、旅游和环保独立出来,使其“升格”自成类目。在编纂过程中,我们这些把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类目适当往前排,放在突出位置,并加大其内容的比重,把那些能够反映其本质特征的内容,用更多的笔墨尽力将其写深、写准、写透,使其独特和优势凸显出来。
(二)适当增设子分目。在年鉴框架结构设计中,一般设类目、分目、条目,类目、分目为“虚设”,条目为“实写”。有时,分目下,条目记述不能全面反映分目的内容,就需要适当地增设子分目。如,《邯郸年鉴》科技分目下设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培训、知识产权、科技服务等条目,增设了农业科学院、勘测设计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等子分目,教育分目下增设农业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等子分目,卫生分目下增设邯郸市中心医院、第一、二、三医院等子分目。通过分目、条目的全面记述与子分目的点面结合,全面反映邯郸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三)重写地方特色条目。条目是年鉴的细胞,是组成年鉴基本独立的信息单元,是记载年度客观事实的资料主题。它是年鉴框架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年鉴内容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年鉴的条目比重一般占全书的80%~90%,条目编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年鉴的质量。设立好地方特色条目,对彰显年鉴风格和特点至关重要。在年鉴条目设置上,应将选题立目的重点放在突出地方特色、年度性和资料性上。在条目设置中,应掌握“三点”。即:把握重点。任何类型的品牌年鉴都必须把握好政治方向,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站在历史的高度,凸现真正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如2013年和2014年的《邯郸年鉴》中增设“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栏目,清晰明了地凸现了邯郸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2015年的《邯郸年鉴》中新增“城市社区”条目,站在全市的高度,对城市社区建设进行系统、全面的宣传,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抓住热点。年鉴是年复一年地记录史实的“信息库”。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谋篇,记录新思路、新局面、新突破、新举措,是年鉴的当然责任。基于此,2005年起,《邯郸年鉴》在吃透市情的基础上,重点刊登了调整农业结构的“千矿万亩工程”条目,以及创建学习型城市、企业改制等热点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凸现亮点。注重年鉴的实用性,年鉴应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改善阅读空间,提升品牌年鉴功能。但品牌年鉴必须适应实用,并不是简单的吸引读者问题,它所蕴涵的实质应当是年鉴整体运行机制的变革。具体地说,那种因循守旧、来什么稿就发什么稿、有什么就编什么的运作模式必须变革,对来稿必须拧干水分、去掉浮躁,以适应市场规律和读者需求。如根据邯郸市委、市政府近几年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的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绩,2015年卷《邯郸年鉴》特设“城市名片”栏目,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反映邯郸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情况。在一定的目标读者中逐渐形成了《邯郸年鉴》的品牌特色。
三、寻求特质,在大事记编纂上突出年度地方特色
大事记是年鉴的精髓,有了大事记,才能把年鉴各篇横排的内容贯穿起来,从而使年鉴的结构更加严谨。而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城市的特点,尤其在自然状况、历史特点、文化特点、产业特色和社会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这就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年鉴就应该有一个城市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年鉴大事记上。大事记的记述重点就是“大事、特事、新事、要事”,是记述年度内当地发展特色的重要位置所在,也是突出当地发展特色的最权威窗口。
方志专家许还平提出,史志工作者“要立足于历史的高度”“全省(市、县、区)的高度”“全志的高度”,编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编纂大事记,不能只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要根据纂写大纲,树立历史感、大局观,要具备时代特色、时期特点,切忌公式化、格式化。要与时俱进,将那些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全国性或地区性中心工作相吻合的具有重大意义、起重要作用的事件(事情)予以记录。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都想要,以至于锱铢必较、鱼龙混杂,让一些毫无时代感的例行公事充斥于“大事记”中,而将一些看似不大但却意义深远,或极具地方特色的事件(事情)遗漏。以《邯郸年鉴》2011年卷“大事记”若干条目为例:例一,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邯钢新区2号高炉正式投产,这标志着邯钢新区除冷轧项目之外的所有工程全部竣工,具备年产450万吨精品板材的能力……也是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工程;例二,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4座300立方米级高炉被拆除……这是淘汰落后装备的又一大举措。这两件事情看似不大,也没什么特别,但细心考量,却蕴涵着重要信息:前者的背景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高耗能立业已经不能继续“生成”了,这是大局,是改革的方向;后者所讲的是落后装备必然要“淘汰”,多年来的高耗能产业必须退出历史舞台,这对治理污染、还群众“蓝天白云”无疑是一件大事、幸事,这是大的趋势,必须选入大事记。对这件事实及其成果的详细记载,突出了邯郸在环保意识和行动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四、求真务实,在热点问题收录上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综合年鉴是年度性、现实性很强的工具书。年鉴编纂应本着存真求实精神,如实记述年度内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革等方面内容,不仅要真实,还要全面,更应突出年度地域特色。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经历建立、演变、发展,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革的逐步完善过程,都有其政治、文化长期的积累和继承。时势变了,政治制度必然出现与当时时势相适应的变革与创新,这是古今政治制度发展的共同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曾进行过七次机构改革,十九大以来推进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第八次改革。本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理念、力度和范围上均大大超越以往历次机构改革。面对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与创新,年鉴编纂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鮮明的时代特色,紧紧围绕一个“变”字,突出时代特点,写出变革的原因、过程、成果、经验及教训。这样,年鉴才能“常编常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方面要合理准确设置条目。对重点热点问题,可进行多角度、多体裁和立体化的反映。对一般性条目,要围绕主题挖掘具有地方、行业特点的深层次资料。以邯郸市为例,比如可以像志书那样,在工业、农业、教育和卫生等部类中集中设置“概况”,能反映全市这个行业的全貌,把每个部门年年一样的职能和概况去掉或简写。还可以在保持篇目结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依据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篇目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及局部调整和充实,对年度内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都在年鉴上设置专文或专条进行相应记载。可以增设系统知识、社会调査和年度热点栏目,如“邯郸地理”,邯郸历史沿革、自然概况、民风民俗、方言典故、历史名人和地方之最等方面进行记载,以连载的形式每卷介绍一个。可以在工业部类中设立制造、煤炭等分目,把知名企业和汽车、建材交易会都设成条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成为邯郸经济发展的亮点,还可以根据需要,增设“民营经济”“园区建设”“领导论坛”和“地情调研”“风味小吃”“历史掌故”等部类,展示邯郸市在经济发展的新做法及地情挖掘中的新成就。
另一方面要合理收录负面性资料。适当的负面收录,既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也体现了党和政府正视问题、揭露矛盾的实事求是态度,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发挥更大的作用。年鉴中可以刊载重大案件审理判决、重大伤亡事故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等信息。当然,相对于正面信息而言,比重还是很小的,关键在于我们在认识上和处置上要正确得当,既要积极关注、大胆收录,又要审慎负责、有所选择。对其信息来源,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要反复进行核实,切不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增强编者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把握时代脉搏,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对发表后的影响和作用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测和估计,避免在政治上犯错误。同时,在对重大事件的记述中,可通过纵横比较找出规律,并分析其原因,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真正起到“鉴”的作用。如建筑业的概况,既要记述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又要阐明其兴盛的原因,让读者清楚地看到该行业的发展脉络。分析因果并不需要长篇大论,而是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向读者展示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读者更准确地掌握该行业的总体情况和发展特点。
五、多管齐下,在综合运用图表和概况上突出地方特色
一幅完美的图片,不仅可以将历史性事件完整地、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可以启发读者的想象空间,具有“一图胜千言”的功效。刘勰认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是说描图摹景,来展示景物的变化万千;联属比附景物的色彩声音,随着作者的感触而反复斟酌。编纂好图片,在年鉴这类具有年度时效性的资料性文献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全书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因此,在编纂综合年鉴的彩页时要真正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各行业及自然环境中的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最具地方特色的图片,充分展示当地的人文和自然风情。年鉴图片选用注重典型性、资料性,突出反映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热点问题。做好图片编排,以强化年鉴地方特色。《邯郸年鉴》在文前彩页中设“城市发展”栏目,选登“新扩建的邯郸飞机场”“邯郸高铁东站”“邯郸艺术中心”“滏阳河通航”“邯郸五大立交桥贯通”等大型图片,以突出年度性重大事件;设“古城风采”栏目,采用一页两幅或一页一幅有关重大项目建设、旅发大会、农业生产、工业、畜牧、物流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如AAAAA级景区“娲皇宫”“广府古城”“峰峰矿区黑龙洞景区”“太行红河谷”等图片,以表现城市发展变化、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科技制造、农业大丰收等特点,具有直观性。文中插页录入各行各业工作场境和亮点相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表能够直接、全面地反映地方年度各个方面、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要求内容准确、设计规范。年鉴以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用数据说话,增强其可信度,增强年鉴地方特色。《邯郸年鉴》在重大项目建设、自然景区升级和工农业发展部类中设统计表格,以全面反映重大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在统计资料部类中设各部门机构、各区域自然状况及资源、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总量、主要经济指标与以往历史最高水平对比、生产总值、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城镇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各自然保护区名录等统计表,全面反映邯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概况居年鉴卷首,涵盖全鉴、提纲挈领、宏观概括,地位很突出,有“鉴之”之称,引人注目。因此,在撰写概况中,要点明地方特色,使其起到突出综合年鉴地方特色的“窗口”作用。如《邯郸年鉴》概况,主要从以下三点点明地方特色:即文字少而精,高度概括;立言立意新,精炼明快;撰写方法活,语言表述有特色,文约事丰,特点突出。
总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突出地方特色是一个不断研究、探索、创新和实践的课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年鉴编辑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主动,超前思考,全面掌握当地重大事件、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和独特的工作亮点,综合运用多种编辑手段,不断丰富年鉴内容,努力创新年鉴形式,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年鉴风格和特点,把综合年鉴做得可看、耐看、好看,让年鉴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切实发挥利用好年鉴的独特优势,增强年鉴的服务功能。只有这样,年鉴这块“蛋糕”才会越做越大,年鉴事业才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强。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地方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