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潼南双江古镇

日期:2021-01-04

双江古镇位于重庆潼南区,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因猴溪、凫溪环绕而得名“双江”。古镇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名人辈出。保存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民宅、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源泰和大院、兴隆街大院、杨闇公旧居等20余处清代民居建筑。其建筑奇特,雕刻精美,被誉为“全国仅见的清代民居群,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精美的清代民居建筑群”。2003年,双江古镇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

旅游资源

古镇街道长约2公里,留存有正街、南街、上西街、下西街、河街、老猪巷,兴隆街、田坝正街、田坝后街等9条街道。街道以石板铺面,两边平房矮墙,店铺相间,楼台错落,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星罗棋布。四合院内门坊柱壁雕饰精美,四角飞檐高翘,有的斑驳陈旧,彰显出古镇的岁月沧桑,院落内有天井花园,四季花木繁茂。

古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杨闇公旧居、杨尚昆故居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重庆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主要景观

清代一条街 即古镇老街,大部分为清代修建,亦有少部分为民国时期所建。镇内上西街、下西街、正街、河街空间尺度较小;正街笔直,其余街道沿地形起伏错落。民居皆以圆木为柱、檩,扁材为枋,屋面小青瓦,屋顶以青瓦叠脊,白灰勾线,檐口施瓦当,用瓦滴,檐下施斜撑,垂花柱,开花窗,立板门,门旁安腰枋,装腰门,置柜台。


兴隆街大院 位于猴溪对岸,建于1895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木质穿斗结构建筑。面阔5间3进,门窗、隔扇、垂柱、斜撑、屋脊雕饰精美、保存完好,今为双江镇中学办公用房。


禹王宫 位于北街,建于清初。四合院布局,迎面一座青砖牌坊,门楣上方砖雕戏目20余台,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牌坊后为古戏楼,楼下为过道,楼上为戏台,台沿镂刻戏曲人物。屋顶青色筒瓦,四角高翘。戏台相对为正厅,抬梁式建筑。厅两侧厢房,一楼一底,楼面与戏台相平,构成四合院,至今保存完好。


杨氏民居 位于古镇北街田坝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四年,于清光绪十六年落成。为穿斗式、抬梁式、悬山顶木结构建筑,面阔7间4进,四合院布局。有大小房屋厅堂51间,宅后建有对称小花园,有2株百年蜡梅树、2株百年葡萄树和1株百年四季黄桷兰。房宅四周用薄形方砖砌风火墙,花窗隔扇形式多样,做工精湛,图案精巧,保存完好。2000年9月,杨氏民居被重庆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闇公旧居 位于双江镇北街,为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首任书记兼军委书记杨闇公烈士的旧居、出生地。始建于清同治六年,为典型的晚清穿斗悬山式小青瓦建筑,呈二进三重四合院布局,古朴典雅。1992年,被重庆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居内布置“杨闇公同志生平业绩展览”,馆内分“文字图片资料”和“复原实物”两部分。展室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将大革命运动推向高潮、永恒的纪念四个部分。199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杨闇公旧居为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杨尚昆故居 位于双江镇西约1公里的长滩子大院,又名“四知堂”,是杨尚昆二叔公杨传魁的居宅。1907年7月,杨尚昆便诞生于大院进门左侧正厢房。长滩子大院建于清朝同治中期,呈正方形。旧居建筑为中式木石综合结构,抬梁式、单檐、庑殿顶建筑。屋基均以条石为基础,宅院以3米多高的土墙围护。



2005年4月,为纪念杨尚昆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杨尚昆故居——长滩子大院修复,并举办杨尚昆生平业绩展。

特产美食

特产 糖水黄桃、杨氏老麻花、官渡粑粑、杨家香柚、五香花生米、冲冲糕、手工土红糖、山药片、手工红苕粉条。

美食 头刀菜、唐肥肠、白酥鱼、飘香鱼花、童子鲤鱼、郑鸭子、毛草根老鸭汤、杨氏红烧肉、陈凉粉、袁凉粉、沈记锅魁。

景区导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