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红岩革命纪念馆

日期:2017-12-01 来源: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红岩革命纪念馆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地方特色党性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抗战纪念遗址、全国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机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旅游资源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畔,占地总面积 7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双十协定》签字处—桂园、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饶国模故居、南方局党训班、红岩礼堂、办事处招待所、红岩托儿所、红岩公墓、马歇尔外事大楼、《新华日报》总馆、《新华日报》营业部、红岩革命纪念馆陈列馆、宋子文公馆等25处革命遗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秦邦宪、凯丰、吴克坚、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宋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在此办公和住宿。

红岩革命纪念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以“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景观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原红岩嘴13号)。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最初在城区机房街70号办公。由于日机轰炸,周恩来指示另觅新址,后选中饶国模在红岩嘴的农场并得到她的“欣然延纳”。1939年秋,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大楼看似二层、实为三层,底层为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办公室兼卧室,南方局的主要机构也设于此。三楼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所在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办公和住宿。1946年8月,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奉命撤销,饶国模用此楼作校舍,办起红岩小学。董必武离开前,将此地题名为“大有农场”。1950年6月,饶国模将大有农场土地连同此大楼在内的场内房舍全部无偿捐赠给人民政府。1958年5月,以此楼为主要革命遗址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196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定为全国第一批抗战纪念遗址。

曾家岩50号(周公馆)旧址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总建筑面积882平方米,是一座两进院、两楼一底的建筑,原为赵少龙和赵佩珊夫妇的房产。1938年秋,为躲避日军空袭,赵氏举家迁往乡下,将房子租给时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的陈长蘅。1939年2月,为解决中共代表的住房紧张问题,方便开展统战工作,邓颖超以周恩来的名义(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从陈手中转租一、三层和二层东侧的几间房屋,对外称“周公馆”,以此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城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南方局文委、妇女组、外事组、军事组等均设于此。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接见文艺界人士。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中共代表团、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部分人员离开重庆前往南京。曾家岩50号成为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和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驻地。1958年,该旧址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一起被列为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组成部分,196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圆


红岩革命纪念馆陈列馆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红岩村52号。1999年3月动工修建,占地178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10平方米。陈列馆整个外墙体采用万余块优质红色花岗石干挂而成,整幢建筑由下向上倾斜,宛如一块倒卧的巨大红色岩石,象征着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培育的红色精神坚如磐石,永放光芒。该馆共四层楼,二、三楼展出的是“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览,该展览分为 “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雾都明灯——中共中央南方局驻足红岩”“抗战号角——新华方面军”“坚持团结抗战  维护合作大局”“团结各界人士 发展壮大民主力量”“荟萃文化群英 推动抗战进步文化运动”“肩负特殊使命 开辟秘密战场”“扩大对外交往 争取国际广泛支持”“争取和平民主 为新中国努力奋斗”“红岩精神 光耀千秋”共十个部分。

桂园旧址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将军的公馆,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因院内两棵碗口粗的桂花树而得名。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特地将此处让出,作为毛泽东在市内办公会客的场所,毛泽东、周恩来在此处多次会见各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桂园签署著名的《双十协定》。桂园,成为重庆谈判的重要见证地。1977年,桂园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日报营业部

《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240号,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为四川聚兴诚银行修建,系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274平方米。1940年8月,设在重庆城区西三街12号的《新华日报》营业部被日机炸毁,报馆租下此楼,并于同年10月27日迁入办公。营业部大门上方和正面墙体上,分别砌挂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新华日报”。此处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场所。1946年2月22日,营业部被国民党特务捣毁,迁至德兴里39号星庐,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查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市人民政府将此楼辟为纪念地,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开发历史和保护措施

1958年5月1日,红岩革命纪念馆在红岩村原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建成开放。1959年董必武题写“红岩革命纪念馆”馆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与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资源整合、联合运作,2007年合并成立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红岩革命纪念馆是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属的纪念馆之一。

四、交通

位于重庆主城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核心地带,交通四通八达,距离机场、码头、火车站、汽车站、轨道交通较近,有219、802、262、215等多条公交线路和轻轨5号线路直达或途经该馆。

五、景区游览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