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全国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开州区汉丰街道盛山公园内,凤凰山麓,汉丰湖畔。距开州城区4千米,距万州57.2千米,距重庆主城320千米。
故居位于重庆市开州区南部赵家街道周都村,浦里河畔,距开州城区18千米,距万州区28千米,距重庆主城262千米。
旅游资源
纪念馆主体为现代仿古建筑,典型的川渝建筑艺术风格,门额上“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八个鎏金大字由邓小平题写。通过两次改扩建,现占地4公顷,由主展览馆和东、西部组成。主展览馆分内外两进院落,内院为陈列布展厅,共有展厅6间,以回廊相连,外院有书画厅。东部景区主要建有影视教育厅、大型军事器械展场、元帅池等景观,改建游客接待中心。西部景区修建借远桥、兵法小品园、刘帅功勋柱石雕广场、流水松风馆等景观。2012年12月,开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主要景观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分为6个展厅。序厅地处回廊式展厅正前方,面积 50平方米。正中是刘伯承着元帅服的半身铜像,左边墙壁上是一幅合成历史照,展现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等历史情景。右边墙壁上是展现抗日战争时期转战太行山的画照,正面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双堆集歼灭战》的巨幅油画。一展厅地处序厅右侧,面积100平方米。主要陈列记录刘伯承成长历程以及刘伯承弃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护法等事迹照片和资料。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岁的刘伯承胸怀“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的雄心壮志,徒步翻山越岭到万县参加反清学生军,从此开始戎马一生。二展厅主要展示刘伯承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些事迹。1926年,刘伯承加入共产党,组织并领导泸顺起义、参与领导南昌起义,赴苏联深造回国后协助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在长征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等战役上做出的贡献。三展厅展示刘伯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大西南各大战役的现存资料。四展厅主要展示刘伯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历和贡献。五展厅主要展示刘伯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作、生活情况。
刘伯承同志故居 刘伯承同志故居通过刘伯承居住过的卧室等房屋和辅助陈列室,展现刘伯承少时的勤耕苦读。故居前有精工浮雕花圈,两棵浓荫如盖的黄葛树。故居建筑是一栋青瓦土墙、半边茅屋的三合院,属晚清川东一带的普通农舍,当时仅有陋室3间,因兄弟姐妹增多,又陆续修建几间。故居的正堂屋大门上方挂有“刘伯承同志故居”大匾,正对故居的左侧房是刘伯承的卧室,右侧房是刘伯承父母亲的居室,保存着刘伯承以前用过的农具、石磨、犁头、蓑衣等。刘伯承同志故居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伯承同志铜像 铜像连基座共高 6.1米,其中像高 4.1 米。纪念馆开馆中央军委赠予纪念馆(取材于红军到达陕北后,美国记者斯诺为刘伯承拍摄的照片),后来应刘伯承家乡人的要求,将中央军委赠送的铜像由纪念馆移到刘伯承故居。(铜像由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章永浩于2009 年制)。
《山河颂》壁画 为一大型人工凿刻大理石壁画。壁画依势于坎坡形成的 240级大石梯,取材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峨眉之雄奇、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灵秀,借喻挺拔青松、山石流云、旭日普照来象征刘伯承博大胸襟,毕生献身于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其建筑风格在中外石梯堡坎建筑史上属首创。
兵器陈列与兵法小品 兵器陈列厅是三峡库区内唯一一家以兵器为主体的国防教育基地,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时期使用过的兵器。除6个展厅的兵器外,外馆陈列有一架展览用的歼-6战斗机。“兵法小品园”中几处石上雕刻有中国古代兵法的释义短文。
功勋柱广场 选择刘伯承元帅戎马生涯中8件大事,分立8根功勋柱,分别根据“浴血丰都”“泸顺起义”“八一风暴”“彝海结盟”“巍巍太行”“淮海决战”“钟山风雨”“金陵兵校”等史实用大型石柱雕刻而成。各功勋柱粗壮挺拔,群雕人物众多,情景交融。
开发历史及保护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于1990年12月奠基,1992年12月4日刘伯承诞辰 100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开放。2001年,纪念馆进行整治和扩建,新建刘伯承元帅功勋柱广场、兵法小品园等辅助景点。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7年投资35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刘伯承故居二期工程·陈列室项目。对纪念馆和故居的导览牌、指示牌、路标等进行全面的维修与部分更换,为纪念馆影视教育厅配备投影仪、会议音响系统、临时展架等教学设备。
1987年12月4日刘伯承故居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由邓小平题写故居名。1989年,沈家湾刘伯承元帅故居按原貌修复,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市志·旅游景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