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益中学景区
广益中学校址位于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是国家1A级旅游景区。
一、环境
广益中学位于南山云峰山和老君山之间,海拔在492.32~567.83米。该地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由树枝状沟谷和多个丘体围合组成。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区全属沉积岩,出露地层伏有三叠系、侏罗系、第四系零星分布,其余各系均未出露;校园土壤多数系黄壤类和紫色土壤两大类,有少量的松砂土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夏长冬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2.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平均日照数1143.1小时。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冬秋少雨。多年平均雨量为1100毫米,其中,春季(3—5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34.8%,夏季(6—8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56.8%,冬季(12—2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8.4%。
二、旅游资源
中学位于南山之巅,文峰塔下,傍黄桷古道。学校占地面积约7.8公顷,森林覆盖率62%,主要树林为马尾松纯林、香樟纯林、大乔木和开花小乔木纯林,灌木地被主要以蕨类植物和鸢尾为主,青山环抱,绿树掩映,空气清新,有“氧吧学校”之誉。春有桃李樱花,夏有荷塘月色,秋有银杏落叶,冬有白雪皑皑,四时有景。校园里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沧桑古朴的民主走廊、庄严古老的石门、斑驳古旧的铜钟等。以广益中学为中心,周边有黄桷古道、老君洞、文峰塔、德国大使馆、基督教救主堂、三毛故居、于右任故居、一棵树、杨家山天然观景台等景点。
广益中学是西南地区中西文化交流的发源地之一并深受陪都文化影响。1892年2月15日,由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创办,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英国传教士罗贝特·陶维新在重庆大梁子(今渝中区新华路)创建广益男校行课。1904年,由下都邮街迁往巴县崇文里(南岸区黄桷垭现址),更名为广益中学。由于学校初为教会兴办,学校中文名为“广益中学”,英文名为“Fiend′sHighSchool”(友好、和谐、朋友般的学校),在教会办学的36年中,主持教务的是英国人,基督教文化和以英国为主的西方文化氛围浓厚。学校于1905年建起西南第一个标准足球场,1907年组成首支有球服、球鞋的正规足球队。1906年4月3日,在学校运动场举行重庆第一次现代田径运动会,全市的教会学校派出代表队参加比赛。
1928年,因反教运动,学校与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脱离关系,由国人杨芳龄接办,改制为重庆市私立广益中学校。同年,四川省政府委员、川东军阀刘湘亲赠学校“江巴学校之冠”匾额。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广益中学升起重庆市第一面五星红旗。
三、主要景观
德国大使馆 位于南岸区南山新力村黄桷垭街道文峰段72号。占地1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石结构小洋楼,小青瓦覆顶,檐下设撑拱,一楼一底设阁楼,造型古朴典雅。洋楼的原主人是在七星岗开办西医诊所兼医学院的德国医生保罗·阿斯米(PaulAssmy),他为安顿妻儿,筑屋于此。在洋楼前几米的松树林里,矗立着一块圆头方碑,碑文为“DrP.Assmy1869—1935”。1938年8月14日,德国驻华大使代办飞师尔·菲斯尔、秘书康朴·康普抵达重庆筹设大使馆馆址。他们租借保罗的洋楼后改建为德国大使馆。1941年7月1日,国民政府对德绝交,德国大使馆闭馆。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德国大使馆
铜钟 位于广益亭旁。1933 年,为英舰福康号赠送学校。1904年,时任校长的陶维义曾是英国皇家足球二队中锋。他携带第一个足球入川开展足球运动。杨芳龄接任校长后,学校足球水平长盛不衰,校队打遍重庆市中学无敌手,多次击败英、法舰队水兵队而名声大噪。校队以7 ︰ 0大胜英舰福康号足球队,为此,该舰将舰上一铜钟赠送学校,一直沿用至今。
名人墙 分为名师墙和名校友墙两部分,高1米有余,全长10余米。2004年,学校遴选部分名师英才,为其勒石镌像,题记历史,弘扬文化,激励后学。名师墙以校园景色的岩质浮雕为底,灰色石面为主体,人像与文字黑白分明;名校友墙以青砖为底,铁黑色造像,铜红色记事辅以金黄色。广益中学120多年来,名师荟萃,如开重庆近代教育先河的英国人罗贝特·陶维新、教育家杨芳龄、数学家段调元、诗人何其芳、作家碧野等;英才辈出,如革命家宣传家邹容、革命烈士王朴、红军将领李棠萼、红色资本家古耕虞、脑智科学首席科学家李朝义等。
名人墙
老校门 位于广益中学广信楼旁。1904年,广益书院(今广益中学)从市区下都邮街搬迁到文峰塔新址。校门用石材建成,西式风格,门楣上分别用中文“广益中学校”和英文“Friend′sHighSchool”镌刻校名,凸显出中西文化交融的办学特色,是广益中学开启重庆近代教育的标志和历史见证。后来,学校在学生常进出的荷花池边修建一个仿制老校门,保留原来的风格,刻上始建者陶维新校长的形象。
民主走廊 是广益中学留下的唯一一座老建筑,曾是广益师生进行民主活动的地方,也是升起重庆市解放后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今改建为校史馆,在高墙上绘制大型石雕组图,再现广益中学师生在大革命时期开展的游行活动。
民主走廊
荷花池 位于学生寝室楼前,手绘校史文化墙旁,原为广益广信堂(礼堂)旧址,1997年改建为荷花池,人称“小西湖”。荷花池呈椭圆形,由一座石砌的小拱桥分为两部分,整个池子由柳树和桂花树合抱,池边散放着供人休憩和赏景的石头及广益文化长廊。
文峰塔 位于南岸区黄桷垭文峰山山顶。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距今已有167年历史,相传为镇洪水驱妖邪保平安之塔。据《巴县志》记载:“文峰塔峭立山巅,凡七级,高逾十丈,万松围护,攒天一碧。”为七级楼阁式塔,通高约28米,砖石结构,底层为条石筑成,余为砖砌,塔顶为六角攒尖葫芦宝顶。塔身呈六边形,层层上收。进门从左侧沿石阶旋至二层,以上为木楼梯至顶,每层有窗洞两个,可极目山城数十里。
文峰塔
广益亭 又名广益“停”,建造在教学区中心位置一小丘之上,与铜铸古钟毗邻,是一座古朴端庄的红色亭子。由八根圆形红漆柱子和红色琉璃瓦屋顶组成,四檐有尖角向上翘起,象征展翅高飞的广益。亭正面有四根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安放座椅,供人读书赏景。
四、开发历史及保护措施
1951年,由四川省重庆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第五中学校,合并私立南山中学。1992年,四川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示恢复校名为四川省重庆市广益中学校。1994年,学校举行百年校庆,并于此年修建广益亭。1997年,重庆市直辖后更名为重庆市广益中学校。同年,毗邻的重庆四中改制,广益吸纳原重庆四中的大多数教职工和学生,扩大学校规模。2001 年5月,学校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成为重庆市联招学校,原本的大礼堂广信堂,在成为联招学校后改建为荷花池。2004年,学校吸纳涂山中学并继续扩大规模。2007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市重点中学”。2013年7月,合并重庆市八十八中,学校开始两个校区(广益本部、文峰校区)的办学规模。同年,为庆祝120周年校庆,建成名校友墙。2012年3月,广益中学校园景区被评为国家1A级旅游景区。2014年10月6日,举行重庆广益中学建校120周年活动。2016年,开发由防空洞设计专家蒋达设计的防空洞,该防空洞使用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维修文峰塔和位于文峰塔下的德国大使馆。.
五、景区传说
三塔不见面的传说
重庆有3座宝塔,一是南山黄桷垭附近的文峰塔,二是龙门浩觉林寺的报恩塔,第三座是江北塔子山白塔。民间传说这3座塔镇住了一条恶龙,文峰塔镇其头,白塔镇其尾,报恩塔镇其身。据说这3座宝塔各处一方,无论你到哪一座宝塔,都看不见另两座宝塔的影子,若是三塔见了面,城区将江水猛涨,洪水泛滥,必有灾难。
传说,后羿射日时,没有把第九个太阳射死,九儿被太阳之女所救并放到凡间。九儿到凡间后就现出他的真身:火龙。尽管火龙无心伤害人间,但因自身为火,所到之处山火连连、江水沸腾,人们就拼命地驱赶他。无奈之下,火龙只好逃到重庆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藏身。然而,重庆也无法承受这样的灾害,人们自然又想将火龙赶走。这时有个心慈的神仙高人说:“若是将他赶往别处,他又会去危害别人,只能将他打入地下,以绝后患。”于是,人们齐心协力,把火龙打入地下。火龙在地下也不安分守己,昂头摆尾的,引得山川震荡、地裂石崩。神仙高人施展全身法力,搬来两座塔,将火龙的头尾压住,可功效并不大,听说必须用神塔镇其龙身,才能相安无事。人们便祈求上天,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遂派托塔天王李靖用手中之塔将火龙之身镇住,并在头塔和尾塔上施了相应的法术,使三塔永不见面,重庆从此便恢复了平静。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市志 · 旅游景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