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

日期:2024-10-29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腰界乡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南部,距县城105千米,东、南、西分别与贵州省松桃县、沿河县、印江县毗邻,东北面与重庆市秀山县接壤,是渝黔边区一省一市五县接合部。

旅 游 资 源

南腰界乡处于山地和丘陵地带,群山清秀,清幽寂静,西有乌江天险,东有龙潭麻旺富庶之地。南腰界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创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是重庆唯一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辖区内红色文化遗存丰富,保留完好的战斗遗址遗迹共计56处,留存有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军街、红军寨、大坝祠堂战斗遗址、红军烈士墓、南腰界乡苏维埃成立大会会址等数十处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南腰界景区被列入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名录。2012年12月,南界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8月,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被正式命名授牌成为重庆市第十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红三军纪念塔

主 要 景 观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南腰界镇南界村五组。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红三军进驻南腰界,在南腰界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时,将南腰界余家桶子设为红三军司令部驻扎地。余家桶子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原是清代秀才、后任总镇的余兰城的私宅,俗称余家桶子。桶子明五暗七,为撮箕形的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8.85平方米。庭院中央铺有青石板,前花园右方有贺龙亲手栽植的花红树1棵;左侧有清代碑记2通;围墙外侧写有“活捉冉瑞庭,替为革命而牺牲的工农群众复仇!”“消灭冉匪武装,武装工农自己!红三军宣”的大幅标语。后院有红军烈士墓、纪念碑1座。中堂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室,中堂左右分别为贺龙、关向应的办公室兼寝室,左厢房是夏曦及保卫局的办公室兼寝室,右厢房是南腰界苏维埃政府办公室,其余为参谋及警卫人员的寝室。陈列有桌椅、床被、马灯、图片、地图、决议文件(复印件)等红军时代的旧物。

红军街位于南腰界镇政府左上行1千米处,是南腰界原有的老街。古石板街全长300多米,有居民50多户200多人,民风淳朴。街道以前是贵州沿河到秀山的最近路线,曾经商业繁荣,是酉阳东南部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街上各家族都曾修有祠堂,除杨家祠堂保存下来外,其他祠堂都已损毁。红军街上有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南腰界乡苏维埃成立大会会址、红军烈士墓、传令兵旧址、油印办公室、没收委员会、宣传队、红军大学、司号排等。1998年11月,红军街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红军街

红军寨位于南腰界镇政府左行1.5千米处,房屋为全木结构,有两大石巷子,有居民100多户500余人。红军寨建筑外观尚存,有贺龙办公处(杨家桶子)、红军医院、红军住院部、大坝祠堂战斗遗址、红二与红六军团会师旧址及纪念亭、红二与红六军团会师纪念塔、唐家溪苏维埃旧址、大坪盖镇级苏维埃旧址和战斗遗址等共28处。


红军寨

红三军大坝祠堂战斗遗址遗址主体即冉氏宗祠,是伪团总冉瑞廷的老宅,位于南腰界大坝村。1934年9月13日,贺龙指挥红六师(一部分)、黔东纵队和南界游击队等数百人,在此地将南腰界伪团总冉瑞庭的团防武装及其子冉崇侯围歼击毙。冉家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总占地面积738.2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为砖木结构建筑,由正堂、过厅、左右厢房组成。东南角设有碉楼,可以瞭望和射击。祠堂于2009年被命名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坝祠堂战斗遗址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遗迹位于南腰界东轩门土地庙。红三军宣传队队长樊哲祥(曾任北京炮兵学校校长)用毛笔书写的《十大政纲》,至今保存完整。

开发历史及保护措施

1978年以来,酉阳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挂牌保护南腰界革命遗址。1986年,酉阳县政府为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大会会址和南腰界乡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成立大会会址竖碑并修建纪念亭。2011年4月,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被列入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名录。2012年8月,南腰界景区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2015年7月,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2017年8月,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24年,南腰界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市志·旅游景区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