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重庆民俗风情——汉族成人礼仪

一、孝敬礼仪
1.嘘寒问暖
不管儿子、媳妇或女儿、女婿是否与父母住在一起,都要关心老人的健康状况,随时嘘寒问暖。
2.侍候病老
父母生病,儿辈必须及时请医看病,悉心候,与父母分居不能照料的,也应不定期前去探望、慰问。
3.贺生祝寿
父母生辰,子女应给老人贺生祝寿,但不必讲花销、排场。
4.拜节拜年
逢年过节,当晚辈的要向父母和长辈拜节、拜年,使老人感觉子女孝顺,心底快乐。
二、社交礼仪
重庆人历来注重社会交际活动,对一些细节也很讲究。
1.打招呼
打招呼俗称“喊人”,向相识的人先打招呼,是一种尊敬、友好的表示,与不相识的人打招呼,多是向对方问事或求助。点头,招手、挥手是打招呼的常见方式,但在使用时要和语言、目光、面部表情相配合,才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敬礼
由于相互间的亲疏关系、地域习惯不同,敬礼的方式也不相同。熟人见面行点头礼;朋友见面行握手礼;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行鞠躬礼;讲义气的人行抱拳礼;信佛的人相互行合掌礼;拥抱自己相爱的人也是一种行礼的表示。传统的作揖、磕头的敬礼方式在20世纪50年代后,就不流行了。
3.请客
重庆城乡有事办酒席,请宾客吃饭,时兴“九大碗”,即以鸡、鸭、鱼、猪肉(包括内脏)和蔬菜搭配,做成九碗菜肴招待客人。那时,用浑(kún,全)鸡、浑鸭、浑鱼做菜肴,是比较气派的。用鸡、鸭、鱼、肉的部分做菜,称“水八块”,几样主菜都是按八位客人一人一块烹调的。
席桌分上席、下席和陪席三种。上席多推长辈坐,下席由其他亲友入席,左、右两旁的陪座,就是主人的陪位。开席进餐后,主人要一桌一桌向客人敬酒,散席后客人陆续告辞,主人要送到门外;最后离去的客人多是姑表近亲,主人往往要送到较远的大路上。
4.送礼
20世纪80年代,一般老百姓亲友之间逢年过节,多送实物礼品,也有少数送礼金的。礼金开始是用空信封装入送,后来送钱成风,就不用信封而改用红包。
5.礼貌语言
礼貌语言俗称客气话。在重庆地区常听到的礼貌用语有:
问候话如:你好!近安!
夸奖话如:聪明、能干、勤快、棒!
祝贺话如:恭喜发财、敬祝健康。
抱歉话如:对不起、久违了。
请托语如:敬请转告,拜托拜托!
商量话如:行不行?同不同意?
应承话如:一定照办、要得。
感谢话如:谢谢!劳驾!
告辞话如:再见、拜拜!
送行话如:慢走、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