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重庆农村喜事操办习俗——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讲究“六礼”,即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婚姻过程中从议婚到完婚的六种礼节,它是流行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的一种汉民族的婚姻风俗,早在周代即已确立。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六礼”在名目和内容上虽说有所变化,各地的重点也不一样,但大体均遵循了这一过程。
1.纳采——旧时婚俗“六礼”中的第一礼,即“纳其采择之礼”的意思,是指男方家请媒人代表男方向女家提亲,相当于现在的“提亲”、“说媒”。若女家应允,则男方家请媒人备礼正式前去女家求婚,以表示求亲的诚意。婚嫁中提到的“礼”,有两种含义,一指礼品、钱财等物质礼;二指礼节、礼仪等精神礼。
2.问名——纳采被女方接受后,接下来便是婚仪的第二步,即问名。问名即男方家在纳采之后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交媒人带回送男方,男方家则请阴阳先生对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卜卦,俗称“合八字”。问名是古代婚姻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不仅涉及生辰八字,还与五行(金木水土火)相生相克、属相相合相冲等有关。八字合则婚姻成,反之,八字不合则婚姻无。
3.纳吉——纳吉是问名之的程序,即是指在问名之后,双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活动,也被称作“合婚”。如果双方都通过对方的考察,彼此觉得满意,就表示纳吉顺利通过,男女双方的婚姻便基本确定,不得随便变更。
4.纳征——亦称“纳成”,即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古书有“先纳聘财而后婚成”之说,即聘财也,也就是钱财。纳征就是指男女双方缔结婚约之后,男方要向女方家送聘礼,此即后来所称的“下彩礼”。聘财送达女方并为女方家收受后,表明双方的婚约完全成立。
5.请期——即男方送过聘礼后一段时间,再将择定的举行结婚仪式的吉日连同准备的礼物一并送达女家。这里的“请”,有商量、征得同意的意思。这相当于后来的“下日子”、“选日子”等。
6.亲迎一也叫“迎亲”,即男方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通常是男家将婚期通知女家后,到了成婚日,则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亲队伍迎娶而新郎在家等候。
上述六项仪程的进行,都要选择吉利的日辰。在迎亲前男女请阴阳开嫁娶单子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说明禁忌事宜。再备迎亲的工具和人员。接新媳妇的用具过去多是花轿,民国时期乘马、驴、车、船,现在用自行车、手扶拖拉机,大小汽车娶亲时男方去单回双,就是说迎亲时男方去五人或七人,回来时添上新娘便是双数,女方送人的大客为双数,同时双方都要有个女的,民间过去清规戒律颇多,现分述于后。
一、新房的设置:提前将洞房布置完备,新郎早三天要住进去,谓之暖房。在新娘未进住之前,有服规的和女孩子都不能进新房,尽管贫富有别,但洞房的布置都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二、迎亲的礼物:男家要备一斗麦(叫坐斗麦)、带半桌碟果、十双馒头、二斤肉绺子、二瓶酒、伴女罐、红布、上头梳子、盖头布等还要准备包装嫁妆品的东西。迎亲的人吃饭时,除酒席外,都要吃点搅团,象征一团和气,起程时还要给新郎的祖父母或父母磕头,新郎也要给前去迎亲的人磕头并坐上迎亲的车辆前行十余步,预示将来女人顺从男人。
三、娶亲的讲究:迎亲的人又叫娶人的人,到女家后,忙吃三顿饭,先便饭,次面条,最后是酒席。饭罢,由迎亲的领头人给女家长辈磕头,后女方家主妇在院子里支起案子摆陪奁,俗称陪房——衣服、鞋袜、化妆品、被毯以及家用生活品等什物,让来客看,常引起一片夸赞声此时男方主事人则付给女方折仪(陪奁折价)针线钱(做针线的手工钱)。然后叫娶人的人将陪房点清装进箱子里加锁,带到男方家起程时还要向女方家长行礼,把年老人请到桌子前递杯、斟酒、磕头,迎亲人中的女客则去新娘房里给新娘梳妆,俗称“上头”,先往带来的伴女罐滴上少许清油搅上几下,象征两口子感情如蜜和油,这个伴女罐等新郎回门时带回上头时先把预先用硬纸剪好的提捡放在头发中心,把发挽起来用红头绳扎住,前后左右梳下,盖上红盖头。上完了头就把伴女红布剪成约五分的小条给新娘衣扣上拴一条,其余分给娶送人员佩戴。
新娘出门时由娶亲人背着上轿(车、马),这时新娘要放声哭诉,一直要哭到离开娘家好远一段才停,哭诉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及和父母离别之情。娶亲队伍起步后,娘家送人的有一位兄弟拿着鞭擀走在轿旁叫帮轿,保卫新娘安全。娶亲人在离开女方家时,手拿一把筷子丢在门槛外,其含义是不带走娘家的财运新娘上马时按阴阳开的嫁娶单子方位而坐。
启程后男方先走一人一“打前站”,目的是让男方做好迎亲准备。“打前站”的人手里拿着一束红纸条,写上“花红盖之”四字,遇到十字路口、庙宇、坟墓、河沟、磨盘、碌碡等撒上一条,以压煞镇邪。娶亲途中如遇到别的娶亲人马,新娘互送小礼品(手帕或发卡),不能照面,以示吉利。
四、结婚前后的议程:新娘进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按嫁娶单子开的方向下马,所妨“三相人”回避。进门后拜天地,设有香案,新媳跪着,由新郎行祭礼。礼毕将新娘引入洞房,新郎进去将盖头用擀杖挑下,洞房角放置五升坐斗麦,斗上放着尺子、剪刀、秤、镜、插上擀杖、顶着盖头,床的对面悬着长明光,寓意长命灯,三昼夜不熄。待新娘入了洞房,酒席宴罢,就开始“耍房”(即闹洞房),这是婚礼中最有趣的活动,参加的人越多越好,有“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不仅朋友可以耍,长辈也可以。有口头耍的,动作耍的,五花八门,热闹非凡,乐趣无穷,但切忌低级动作。第二天早晨梳妆后,引新娘拜灶,拜灶毕,锅台上扣着三个盅子,分别扣着钱、柴、肉,让新娘揭,如果揭开是钱或者柴(财),便是有福的;是肉,便是馋嘴,新娘再入洞房,主家端上盘子,放着两样菜及油炸馍,小两口及女大客吃一点,然后“开生脸”。先由新郎在新娘额头上拔三根头发,女大客便动手刮脸,下午送女方大客,大客在返回之前,年长者则叮嘱其公婆,女儿尚小,教养不周,还望指教,以示歉意临走时照样要给男方家长行礼,男方给女方送人的端钱和薄仪,新郎送出门也要磕头,走的人还要给他小钱。
第三天早晨新媳入厨试刀面。十日内小两口团聚不空房。还有见父母,认大人的讲究新娘婚后十天娘家接去住十天叫“坐十”。再过一月娘家接去住一月叫“坐对月”。第一年收麦,娘家接去叫“躲麦”,遇第一个正月十五娘家接去叫“躲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