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民俗民风

开山号子

日期:2017-12-01

以前,修房造屋,架桥铺路都需要大量的石头,而石头的开采全是靠传统的工具,既是体力活,效率还很低。据说,开山号子形成之初,只是没有唱词的劳动呼号,石工们为了自娱自乐驱赶疲惫,后来就在呼喊的号子的时候加入了表达内心愿望、感受和情感的唱词,从而缓解疲劳和负重之苦,于是就有了朗朗上口的开山号子。

开山号子之所以流传久远,是因为其调子优美,节奏高亢,句式整齐,合辙押韵,语言朴实,诙谐幽默。在劳动过程中,开山号子不断被传唱,又不断在创新,虽然各个时候的内容不同,但韵律一致,没有固定歌词,想到什么唱什么,看见什么唱什么,即兴编唱,朗朗上口。

开山号子蕴含了石工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反应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热爱和追求,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他们把反应时令、农事、爱情等风俗习惯,创造性地运用到调子中,形成异彩纷呈的民间音乐艺术,无论是曲调还是技巧,都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或欢快,或凝重,或谐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垫江境内传唱的开山号子多为家族传承,南北差异不大,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

鹤游坪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上古时期为川东巴国地,秦汉时为巴枳县(今涪陵城)地,唐为涪州温山县地,宋置温山县温山镇,皆隶涪州;元、明时期为涪州直辖地,清嘉庆七年(1802年)设为涪州分州(鹤游分州),民国时设为涪陵县分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涪陵县第八区、十五区和垫江县第十区。

鹤游坪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古城堡的城垣全长80千米,城垣上的108个城门和72道哨卡全是用石头砌成,有人估算总需石头约15万立方米。古城堡内的小城、石寨、碉楼、房屋、桥梁、道路也都是用石头做成。在生产力上不发达时期,石头既可以成为修房造屋的原材料,又可以成为军事防御体系的建材。因此,这里生活的祖祖辈辈都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们在开采石头的过程中,用力时换气,或同时用力都要发出口令或呼号,这种呼号逐渐发展演变成劳动号子。也可以说,有了石头开采的历史,就有了开山号子。

进入20世纪80年代,垫江县文化部门就对开山号子进行挖掘整理,并聘请专家谱曲填词。其中《大锤号子》、《滑石号子》和《搬山号子》分别被《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收录。


(摄影:向小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