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民俗民风

垫江角雕

日期:2017-12-01

垫江角雕,系自然和后天加工混合而成的工艺品,流传于重庆市垫江县。它以稀有黑、白牛角为质材,根据牛角自然构成及线、面、色泽设计构图,雕凿工艺原始传统但技法考究精细。融实用与观赏为一体,汇传统文化特别是巴蜀文化精髓于其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垫江角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以管窥豹,可见出我国农耕文化的丰富绵长与西部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

角雕工艺品,玲珑剔透栩栩如生,不是玉石胜似玉石。牛角工艺品具有保健、实用、美观、高雅等特点。它以牛角质材的细腻、坚韧、透明,造型构图的自然奇谲、画面线条的流畅隽永以及作品色泽的自然朗润等特征而有别于其他艺术种类。垫江角雕以无法替代的独特艺术魅力而傲立于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之林,所以,垫江角雕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我国牛角应用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证实,远在新石器时代兽骨、兽牙、兽角制成的器具就与石器、木器、陶器共用。据记载,我国保存至今的牛角雕刻工艺品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上。垫江角雕也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

从民间将耕牛角做成响器号角吹奏取乐,用牛角做成量器印子使用,古代军队打仗时用牛角号鼓舞斗志,农村骟猪匠将牛角制成响器“阉角”吹奏招揽雇主,到后来将牛角做成猎枪插子以及烟具、手杖、梳子、挖耳、印章和印泥盒等生活日用品,垫江角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6年),垫江角雕工艺品被郭氏角雕第一代传人郭万寿带到南洋即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一带地区销售以来,可追溯的垫江角雕历史已有150多年之久。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垫江角雕继承传统,加入现代艺术元素,从单纯实用型向观赏与实用并重发展,从而使垫江角雕工艺取得了极大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垫江角雕就已注册商标并率先在全国独家经营角雕工艺美术品。垫江角雕的代表性作品曾在国内业界获得过数十项奖励,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广泛影响。


(摄影:吴建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