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重庆农村喜事操办习俗——婚嫁程序

现代婚姻虽然不完全按照古代婚姻“六礼”的程序进行,但其婚嫁程序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婚前准备、正式结婚两大部分。
一、婚前准备
相对而言,婚前准备是一个比正式结婚更加漫长、更为烦琐,更需精心呵护的一个环节,它是男女双方能否结为夫妻的前提和基础具体而言,婚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示爱
俗话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又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都表明了当男女青年生长到一定时期之后,随着心理与生理的发展,都有寻求异性,接近异性并与异性交往的渴望,可以说钟情与怀春是男女成长的标志,是男女渴望婚姻的开始,但男女双方要真正地结为夫妻,步入婚姻的殿堂,则需要一个漫长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当爱意萌发、情窦初开的时候,男女双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心仪的对方示爱,即表达爱意。
在重庆广大的农村,过去若是想与别人联姻结亲,就会主动地托人向对方(一般是对方的长辈或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叫“提亲”出面提亲的人,大多是专职的“媒人”。媒人的责任是向对方介绍儿女人品和自家家庭情况。而通过亲戚朋友打听提亲一方家庭情况的,俗称“访人户”。“访人户”时不管是谁,只要听说是谈儿女亲事,一般都不“打破”(说坏话),只“打圆凿”(说好的)。若了解到对方没有“红疤黑迹”,本人和父母在世人当中也不留骂名(遭受指责),就会向媒人回话,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访人户有两种方式:一是暗访,在得知对方提亲后,就暗地悄悄进行;二是明访,即媒人向对方提亲后,女方或男方公开到对方家去“看人”。具体时间,由看人方确定。到时,被看方的父母、叔娘、姑父等,会被对方家请去作客。看人就是看人才好不好,身体有无残疾,同时也看对方的人品。只要不是大富大贵的人户,对于家产,一般都不计较。要是长辈们很欢喜,就说明已把对方看上了。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地区看人,大多是男方看女方,只要把对方看起了,男方就要打发女方一丈二尺裹脚布,和能做一套衣服用的钱。家境好的人户,派人把布、钱和茶食、糖果一起,用抬盒给女方家送去。富裕人家气,有打发女方四至八个布的。也有用核桃、芝麻、炒米拌和砌成炒米糖,用麻绳挤为八瓣一个的糍粑等做杂包礼物的。
在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习俗,就是看人那天,有残疾的一方,还要请人“打样”,就是找一个替身让对方看,以免对方看不起,从而保证获得最大的成功率。
现在在农村谈亲,仍然还兴访人户,而且一去就是一两桌人。去的也不一定是长辈,有可能是自己的好朋友和同学。若是女方访男方,只要女方乐意这门亲事,男方就要打发几十至一两百块钱、四节以上的衣料和手表、杂包糖果等。即使男女双方同在一个院子里,也兴这个规矩,不实行“看人”,双方都不光彩。
男女双方家庭同意开亲后,由女方家约日子(多选双日),男方家准备能供几桌客人吃的酒肉油米,送到女方家,让女方家用来招待客人,叫“吃插香酒”。媒人把男方家准备的香烛纸钱放在抬盒里,带起小伙儿到女方家“爬门”走后,媒人把香烛点燃,插在女方家堂屋神龛香炉中,把纸钱一烧,火炮一放,叩三个头,就算敬了老爷,心到神知了祖先神灵也晓得后人开亲了。也算向周围团转、挨邻处近的人家打了“响片”,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插香”的主要内容是写婚约。请缮写先生在印好的大红书纸上男方下填写:乾造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健生。女方下填写:坤造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赋(或瑞)生。书纸正中写:道、远、通、达、路、遥,不知何日还乡并重复写上道、远或路、遥二字。写满十四个字时,把纸从中缝撕成两半,交双方各执一半,慎重地收藏好,这就是开亲的凭证,男女双方一旦“插香”,特别是女方,就没有二话(翻悔)可说了,但这次填写的生庚,绝大多数是假的,真庚要在讨庚时才能得到。
现在不兴插香了,男方也不送酒肉油米到女方家办席,但要在自己的家里招待女方家的长辈近亲,这叫吃“订婚酒”。解放初期部分农家还遗留有写婚约的习俗。内容是:
兹订婚人 男○○○女○○○ 现年○○岁,生于农历○○○○年○○月○○日○○时,经○○○介绍,双方同意,自愿结婚。绝无反悔之心,反复之意。特立此约为据。
立约人○○○
写约人○○○
证明人○○○
○○○○年○○月○○日立
订婚后,男方要打发女方六至八套衣料及鞋袜、牙膏、牙刷、钢笔、影集、日记本、现金等。现金一般几十元,多的上百元,要是“访人户”时没给手表,还必须买一只送上。近些年,送的东西,花样特多,口红、胭脂、香水、耳环、戒指等,凡是女方用得上而男方又拿得出的,都是可打发的。
一经“插香”订婚,男女两家的姻亲关系就确定下来了。每逢年节和家人过生日就要互相走动。俗话说:“水不拌不浑,人不走不亲”,通过走动,双方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关系也就会更加密切。
一年中往来走动的主要节日有三个:一是五月初五端阳节;二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三是腊月三十团年节。
端阳节时,前一两天男方就要给女方家准备礼物。一般人家,用4升(每升5市斤)糯米包粽子,全部包成倒牵牛的样子为了好看,分为4坨提在手上。还要用3至5斤猪肉做活菜,用能买2升米的钱做礼信钱。由媒人公或媒人婆在节日当天下午给女方家送去。这叫“逗食儿”,女方家准备泡粑、粽子、红蛋、皮蛋、纸扇、草帽、汗巾、花线耳子草鞋、白市布对襟衣服及短裤等作回敬。
中秋节时,男方家给女方家庭月饼、糍粑、猪肉。山区离城镇远买不到月饼,家境贫寒的人户兴不起这个规矩,只送糍粑。女方家将就这些吃食招待媒人和小伙儿(未婚女婿)。打发男方的礼物有炒米糖、三角糖等。
现在过中秋节,大都由男方接女方来家里要3至5天。走时,男方父母打发未过门媳妇一套衣服或几十块钱。小伙儿为表达心意,往往要送些钱给姑娘。山区地带,年轻人十五六岁就开始“耍朋友”(谈恋爱),没结婚就在男方家住宿,往往会未婚早孕。
团年节时,男方要到女方家送礼。礼物多是一个猪蹄膀和两封茶食(杂包糖果)。
男女双方“开亲”后,男方就找机会到女方家“讨庚”,男方准备一个肘子(即猪后腿砍去坐墩带有一只蹄子的猪肉,重约15~20斤)一只公鸡、几封茶食,把媒人请起,一道给女方家送去。“讨庚”时间多在农历正月,这时一般家庭经济都较宽裕,也不忙,有钱、有时间准备礼物,给人看起脸面也光彩。收了男方家的礼物,女方家也得办些泡粑、糍粑、红蛋、花生、核桃一类的杂包打发男方,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了解,女方不满意这门亲事,就不得发“真庚”(准确的出生年月日时)。
双方家庭条件都孬的,讨庚时,男方起码要给女方家送一个猪蹄膀约三斤重,外搭两封茶食。女方家打发男方也只是个意思,不讲究礼物的多少,只要女方父母乐意,就会把“真庚”开给男方。
“讨庚”大都在女方家请吃团年饭时讨,因为新年期间,大家都望吉利,即使双方不能成亲也不会伤感情。
女方的“生庚”开出后,男方也把“生庚”开起,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将双方的生庚年月日时分别换成天干地支纪时的八个字相互对照),看他们的五行是否相生相克。年看祖宗,月看父母,日看本命,时看子女。只要不克夫,不克妻,不克父母,就认为八字相合,就可选择结婚日期。
“择婚期”要给利市钱。数量多少与家境好坏有关。家境好,拿得出钱的,算命先生会转弯抹角,给你说些“包包”来吊起(讲些不顺心、不中听、不如意的话加以恐吓)。利市拿得多,话就越说越活,越说越好。择一个婚期,一般要花好几升米钱。只要把成亲的日子和发亲、拜堂的时辰写在八字单上,婚期就定了,一般的情况下就不能更改。
婚期择定后,用印好的大红纸封封好给女方家送去,称“送期单”,时间一般选在农历五月。到时,男方根据女方家近亲长辈的大致人数,连茶食礼品,每家准备一份,至少也有10至20份,一齐送到女方家去。女方家收到礼品后,再办一些杂包,连同男方送来的一起,分别给近亲长辈送去。请他们到时去添箱、送亲、吃花酒。
2.寄发请柬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举行婚礼,理所当然地要邀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同事及领导参加,既表庆祝,也示热闹,通知的内容主要包括结婚的时间、举行婚宴的地点。在农村,过去因婚礼大多在男女双方的家里举行,故一般多用口头通知的方式,现在通讯发达了,农村家庭普遍装有固定电话,手机也大多是人有一机,因此也有用电话通知的。但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的一些青年在婚礼上也逐渐和城市接轨,将婚礼的举办地点放在酒店或饭馆,于是也开始采用请柬通知亲朋好友。这种正式邀请他人参加自己婚礼的文体就叫婚柬或婚帖。婚束或婚帖体现了主人对婚礼的重视,过去物资匮乏时代,有专人代写,现在在有关商场则可购到各种样式的,甚至还可向一些文印店、印刷厂按自己的要求定制各种有个性特色的请柬。请柬的内容一般比口头通知的更详细具体,有受领人、有送柬人、有结婚的时间、地点等,其文字表达随发请柬者的身份而定。请柬写好后,一般都要提前发出,路途远的可采用邮寄的方式,路途近者则应由新郎或新娘亲自送到各自的亲朋好友手中,以示尊重。重庆地区随婚一起发出的,一般还有喜糖、喜烟以及瓜子、花生等,以示喜庆和大家同庆之意。
附不同身份的人婚的写法:
娶儿媳婚束,其发出邀请者是新郎的父母,邀请的对象是男方家的亲朋好友,其写法是:
×××先生/女士:
小儿×××与×××女士喜结良缘,兹于××××年×月日(农历月×日)在××酒店举行结婚典礼,恭请×××先生/女士携家人光临!
××暨儿××敬邀
×××年×月×日 |
嫁女儿婚,其发出邀请者是新娘的父母,邀请的对象主要是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其婚束的写法是:
×××先生/女士:
小女×××与×××先生喜结良缘,兹于××××年×月×日(农历×月×日)在×饭店举行结婚典礼,恭请×××先生/女士携家人光临!
×××暨女××敬邀
××××年×月×日 |
现代的青年人,自主意识较强,其朋友、同事也较多,如果由他们自己给同事、朋友发出邀请,其婚的写法则较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其写法是:
送呈×××先生/女士:
兹于××××年×月×日(农历×月×日)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筵,特恭请×××先生/女士携家人光临!
×××(新郎)
×××(新娘)敬邀
××××年×月×日
席设:×××酒店
地点:×××× |
男女青年结婚,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因此结婚请柬也就成了市场销售颇丰的一种商品。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社会,结婚请柬已不需要像过去那样由人手写了,许多商场里都有销售,而且形式多样,内容完整,只需将有关的时间、地点及人物填上即可。
在接到新婚夫妇结婚的请柬后,受邀请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会参加其婚礼或出席其婚宴。参加婚礼或出席婚宴除略备礼品财物(现在一般是数量不等的现金)外,一般的还应送上贺婚祝词。贺婚祝词就是对新婚夫妇表示祝贺、希望的简短句子,一般都是祝贺其新婚后的生活幸福美好、两人白头偕老之意。这些新婚祝词,既可写在装钱的红包上,也可写在礼品的包装纸上,还可写在专门制作的彩带、卡片、纸张上,形式不一,视各自的喜好、与新婚夫妇的关系而定,但其内容一般是赞美、祝贺之词,并要求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其书写方法如下:
例:
恭祝:
×××先生:
×××女士:
新 婚 誌 喜
×××敬贺
××××年×月×日 |
附:常用贺婚祝词:
天作之合 百年好合 珠联璧合 喜结良缘 美满姻缘
月圆花好 花好月圆 心心相印 永结同心 白头偕老
志同道合 共同进步 互敬互爱 并肩前进 夫唱妇随
3.布置洞房
洞房即结婚后新婚夫妇居住、生活的房间,一般而言都是家里朝向比较好、面积比较大的房间俗话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过去,人们是将结婚与中考当成人生的一大高兴事、喜事,而结婚又是男女双方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了解,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从普通朋友走向感情归一的亲密爱人的标志。新婚夫妇结婚后的洞房,也就成了他们建立一个温暖新家的起点,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安乐窝和避风港。因此,无论新婚夫妇当事人或是他们的父母,对新房都是十分重视的。新婚前,男方家会将新房装饰一新,家具齐全,且墙上、门窗都会贴上用红纸剪成的大大的“囍”字,以示吉祥喜庆。
一般而言,布置新婚的洞房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洞房位置最好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光线太暗,容易使两人心情烦闷,精神紧张,从而容易导致生活中的矛盾。
洞房应该空气畅通,以免新家具及装潢之木材(忌黑檀、黑色)、油漆味熏塞人的呼吸系统,影响头脑和身体健康。
洞房墙壁及家具、窗帘尽可能不要用粉红色,那样会使人神经衰弱、慌恐、不安、易发脾气,从而导致吵架之事常常发生。如果洞房色调太阴暗,如深蓝、深绿、深红、深灰色等,则容易使夫妻心情不爽朗。
洞房地板颜色不要太黑暗,或大红、特红、粉红色,那样易使人脾气暴躁,口角多。
洞房的床头两侧,不宜向卫浴之门。
洞房的床前不宜与电视机正冲,那样易导致脑神经衰弱。
洞房的床前及左右,最好不要照到大镜子。
洞房的床头柜上,千万不可放音响,以免引起脑神经衰弱或口舌之灾。
洞房的床头上方,新婚大照片最好不要悬挂,压迫感过重,使夫妻时生噩梦。
洞房的床头枕头两侧,不可被柜角或橱角、书桌、化妆台冲射,易使人偏头痛。
涧房的床位脚部侧面,不可对厕所门,那样易导致脚酸痛。
洞房天花板不可五花十色,奇形怪状。洞房天花板颜色不可红色或深蓝色。
洞房床位不靠在落地窗边,否则阳光太烈,易致夫妻不安。
洞房内挂图布置力求朴素、高雅,艺术照片、挂图也尽可能减少,尽量以简单、朴素为佳。
洞房床位头部两边千万不可冲门,否则易使人心情不安,头痛不愈。
4.张贴婚联
婚联就是结婚时张贴的对联,它是对联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按中国传统礼俗,既然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喜事,就应该处处显得喜庆。为彰显这种与众不同的喜庆,于是结婚人家就在家中各处张贴大红的婚联。现在,城市结婚者张贴婚联的虽不如过去普遍,但在广大的农村,张贴婚联则和贴大红“囍”字一样,仍是布置新房不可缺少的。
婚联的撰写和张贴,是根据新郎家房子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的,如果房屋较多,则根据传统的习俗,分别在大门、中门、客厅、洞房等处张贴不同的婚联;如果房屋不多,则只在大门、客厅和洞房张贴,甚至只在大门和洞房张贴。张贴婚联和张贴春联一样,有的是请专门的人手写的,有的则是在商店购置的,没有强行要求,视主人的个人喜好和家庭经济情况而定。
婚联也分上联、下联和横批,按照中国古代竖排从右到左的书写、阅读习惯,其中上联贴在进门方向的右边,下联贴在进门方向的左边,横批则贴在门的上方婚联样式众多,现将婚礼中主要张贴于大门、洞房的婚联略举如下:
张贴于大门者:
鱼水千年合 芝兰百世荣
夫妻恩爱久 鸾风各鸣长
并蒂花最美 同心情更长
合欢联二姓 缘聚系三生
琴瑟春常润 人天月共圆
吹箫能引凤 攀桂喜乘龙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才郎工绘画 淑女会吟诗
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百年琴瑟好 干载凤麟祥
同心过日月 比翼称凤鸾
四季娇花长好 百年皓月永圆
并蒂花开四季 比翼鸟伴百年
大驾光临门第耀 良辰喜聚主宾欢
人共月圆天作合 志同家富土生金
大雁比翼飞万里 夫妻同心乐百年
喜期喜事喜中有喜 新岁新人新上加新
鱼水千年合江山盛世满庭喜 芝兰百世荣金玉良缘一对欢
张贴于新房者:
百年伴侣 千秋良缘
道合志同 花好月圆
鸳鸯福禄 鸾凤吉祥
玉室新人笑 洞房喜气浓
金风过清夜 明月悬洞房
清风入蜜月 喜气来洞房
一树好花开并蒂 两名新秀结同心
良缘一世同地久 佳偶百年共天长
一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烛引玉人
洞房春暖花并蒂 鱼水情深月常圆
鱼水情深绿叶红花长相伴 夫妻笃志长征骏马共加鞭
绣阁灯明枕上鸳鸯同戏水 妆台镜照帐中鸾凤共争春
5.准备婚礼用品
男女青年举行结婚典礼,少不了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当然也就少不了吃喝玩乐。因此,解决好参加婚礼者的衣食住行,准备好他们的吃喝玩乐,让参加者吃好、喝好、玩好,既是婚礼主办者的最大心愿,也是体现一个婚礼是否喜庆、祥和、成功的标志。因此,要办好婚礼,在婚礼正式举办前,做一些必要、周全的准备,也是一道重要的程序。婚前准备的物品,虽因各地、各人的习惯不同,但以下物品则是必不可少的。
红纸 红纸是婚礼庆典上用途广泛的必备品,因为红色代表喜庆,预示着吉祥与美满,所以婚礼上贴的、包的、扎的等,大多都是用的红色。具体地说,婚礼上红纸的主要用途有:一是写婚联;二是书写各种说明,如来宾座次安排、婚礼程序、车号、桌号标签,各种提示、说明等;三是扎红花、剪“”字;四是用于包各种红包,如赏金红包,包裹各种糖果、瓜子、花生等;五是用于垫糖果盘,婚礼中装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用的盘子,通常都是用红纸垫底,新郎、新娘敬酒时用于装酒具的盘子,也是用的红纸。
鲜花 鲜花大多用于城市婚礼,但现在农村婚礼中也有使用鲜花的。鲜花首次使用是在新娘到达时向新娘献花,第二次使用是结婚典礼上向新娘、新郎献花。常用的婚礼献花品种主要有:玫瑰、百合、郁金香、康乃馨、蝴蝶兰等。
鞭炮 鞭炮是农村婚礼中不可缺少的用品,通常分三次鸣放。第一次是新娘到达新房时,第二次是在新娘、新郎及新娘家人到达结婚典礼地点时,第三次是主持人宣布结婚典礼开始时。
红布或红绸 红布或红绸在婚礼上有多种用途,有的用来扎花,有的用来捆绑一些重要的物品或器具,有的则用作新郎的腰带。
除此之外,结婚庆典中所必需的物品,如香烟、瓜子、花生、酒以及坐具、饮具等,都是应该提前准备好并留有余地的,以免到时手忙脚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结婚典礼中所备的物品,能够一致的尽量一致,能够统一的尽量统一,而不能人为地去分个高低、优劣和彼此。
二、送嫁迎
男女青年经过长时期的恋爱,终于决定走在一起,双方结合共同组织一个新的家庭,这个过程就叫送嫁(女方家)迎娶(男方家)在整个婚姻过程中,送嫁迎娶是最重要、最热闹、最让新人激动的环节。在中国传统婚姻上,这一环节大体包括送嫁、迎娶、拜堂等几个程序。
1.送嫁
男女双方决定结婚后,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结婚的各项准备工作,男方的准备工作已如上述,而作为当事者另一方的女子家,也在为女儿的出嫁忙碌着。女方家的主要准备工作,就是为即将出嫁的女儿准备嫁妆嫁妆包括新婚夫妻今后生活的一些日常用品和新娘出嫁当天所穿的衣服,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一方面视女方家的经济条件而定,另一方面也根据男方彩礼钱的多寡而定。一般地讲,因为结婚是大事也是喜事,男女双方及其家人都希望将婚礼办的体面一些,有时甚至不惜借贷。至于嫁妆的种类,主要视新婚夫妇今后生活的需要而定,当然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同。就重庆地区农村而言,过去主要是一些家具,如床被盖、衣柜(也叫穿衣柜)柜子、梳妆镜、盆子(脸盆、脚盆)、桶等,而且大多是新置的;现在除了这些东西外,在内容上又有了升级,有的还要准备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现代化的家电。至于新娘出嫁时穿的新衣,农村过去主要是靠买布请裁缝专门缝制,现在则主要是到商场购买。新衣服一般以鲜艳为主。
在重庆地区,婚期一定,女方家准备嫁妆。经济条件富裕的人户,会到行架铺定做“行架”,即定做一套床、柜、桌、凳、椅子、梳妆台等家具。合川的龙市、小渭溪一带,行架打得最好、最气派的要数龙市镇河边的石岸溪行架铺。那里有三家做这种生意。他们技术好,做的行架样式新,打好了就约时间,请男方派人去搬。经济条件不富裕的人户,买不起行架铺的木货,只得请木匠到屋里做。一般说,床和梳妆台是少不了的。这两样都没有,女的到了男方家就要受气,就会困“连盖棒儿”,即用竹棒、木棒捆绑成的床铺。
1949年前,姑娘出嫁前都哭嫁。有钱人家的姑娘,出嫁前一个把月就开始哭了。哭嫁时间多在一早一晚。贫家女子多在出嫁前一两天才开始哭,不管家庭多穷都要哭。不哭对不起父母、兄嫂。不哭,父母、兄嫂心里不好过。
“过礼”就是男女双方送交结婚礼物。过礼时间一般在做酒的头天下午。如果男方家要用活猪做礼物,上午就得约(即束上红),抬到女方家去。除此之外,男方送交的礼物还有:
茶食礼:盐一包,茶一包,杂糖四包。
上梳礼:在礼盘中放红蛋二个、梳子一把、篦子一把、抿子一把、网子一个及上梳利等。
走拔礼:两床铺盖以下送半边猪肉,四床铺盖以上送一头猪肉。并外加一只鹅、一只羊。
肚痛肉:一块三至五斤重的猪肉。
离娘鸡:一只肥母鸡,供放红大轿用。
长流水:一只母鸭。踩轿米:一斗二升白米(60市斤)
露水衣:用好布料做成的衣服,俗称“脸面衣”贫苦人家过礼的露水衣多是借来的,摆起做一下样子,过礼后就还了。
歌堂茶:主要是杂糖茶食和花生、瓜子。
去水席:在手盒中装两桌去了水的猪蹄膀扣席,能供两桌人食用。
过礼队伍一拢,女方家事先安排的人就赶忙出门迎接。礼物不能放在地上接的人只能从送礼人的肩上把礼物接过手去。要边接边说“四言八句”(打趣又能活跃气氛的顺口溜):
“过礼先生来得早,请到后园去吃草。”
“过礼先生来得黑,猪圈牛圈该你歇。”
姑娘出嫁,请双老健在、儿女多的妇女为姑娘“开脸、上梳”。开脸时,先用丝线或棉线把脸上的汗毛脱,再用糠壳灰扯花尖(额角),用夹子扯眉毛,用红蛋在姑娘脸上翻来覆去地滚,而且还有“滚了红蛋新姑娘头不晕”之说。滚了红蛋后,上梳娘把红蛋剥开,把蛋清搓在脸盆里,让新姑娘洗脸,蛋清洗了脸,脸才白嫩。眉毛扯了,要用笋箨毛烧的灰兑上桐油画眉毛。上梳是把姑娘平时梳的头发打散,重新梳成辫辫儿盘在脑壳后面,用网子网起,活像一个饼饼样。新姑娘不开脸上梳就过门到男方家坐床,生的娃儿多不好带,外人晓得了还要说闲话开脸上梳后,眉毛弯弯,花尖方正,脸上光生,眉清目秀,看起来格外漂亮、俊俏,逗人喜爱。
现在农村姑娘出嫁还是兴“扯脸”,少数人还用旧办法画眉毛,多数用从城里买的眉笔画眉。
姑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由两个未婚的大姐或父母都健在的妇女,点着用红纸束了的麻秆儿为亮,把新姑娘扶到堂屋去,跪在神前地面铺的席子上,向点有香烛的神完作、叩头,叫“香火”扶新姑娘的大姐儿叫“迎灯姐”拜了香火就拜爷爷、婆婆、家公、家婆、父母、伯叔、姑舅、兄嫂、姐姐、姐夫对每一个受拜的人,都要叩三个头。受拜的人,一般都不说话,也不推辞。受了拜,就把“压箱钱”拿出来,打发给新姑娘。
新姑娘拜了香火,收好长辈们打发的压箱钱,迎灯姐就把她扶到用方桌排成一行的歌堂桌上方,在正中位置,面向大门坐着,叫“坐歌堂”桌上摆有茶壶、茶碗、茶食(糖果)和一面镜面向里的镜屏。镜屏正面对着新姑娘叫“照四眼人”。据说,姑娘未婚先孕怕照,姑娘不怕照,表示自己清白。
新姑娘坐好后,陪伴的姑娘大姐们就围着桌子坐下,歌头由迎灯姐起,陪唱的一个接着一个唱,有独唱的,也有合唱的,还有对唱的,形式不一,热闹非凡。歌的内容,大都是针对不同情况,给老歌安上一些长短不一、大致押韵的词句就套上老腔唱出来了。虽说也有会编会唱新嫁歌的,但那种人毕竟很少。在大家把夸奖、安慰和相互挑逗打趣的歌唱得差不多了时,新姑娘就要唱感谢父母、留恋生长家庭的歌。父母听女儿越唱越伤心,就要站出来说:“儿勒,莫哭了,父母是不得亏待你的。陪奁已给你办规一(齐备)了。该来送亲的也拢了”等等劝慰的话,哥嫂在这种情况下,也要站出来说几句诸如“过门后,我们会经常接你回来耍,不会另眼看待你”的宽慰之词。最后,迎灯姐就唱《扫堂歌》,表示“坐歌堂”结束:
风吹门帘响叮当,新姐请我折歌堂。
起歌堂,拆歌堂,折了歌堂扫歌堂,
歌堂姊妹听端详:好歌不在一夜唱,好花不在一夜香。
现在坐歌堂和过去不同,唱的歌新旧都有,视自己的情况和喜好而定,60来岁的妇女唱老歌,50来岁的妇女唱解放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歌,40来岁的妇女唱不成什么歌,20岁、30岁的妇女就唱流行歌。还有又坐歌堂又跳交际舞的有的新姑娘,还在坐歌堂时以要“压箱”的方式,由自己或别人帮忙,端着礼盘,向参加坐歌堂的长辈和同辈们要压箱钱在这种风气盛行的地方,不管哪个,只要你去参加、观看这种活动,就可能向你要。若出嫁姑娘的父母在当地人中有威望,人缘关系好,姑娘的思想又开放,她就逢人便要,对那些与她父母相好的人,还要扭到要。这种“扭到要”并无贬义,而是充分体现了两者或者其家庭关系的不一般。
2.迎亲
期单上择定的成亲吉日一到,男方便要派人抬起大红轿,打起大锣,吹起唢呐到女方家去迎接新姑娘,这在结婚程序中叫“迎亲”。
在重庆农村的大多数地方,迎亲队伍的排列顺序是:媒人公媒人婆的轿子走前面开路,接着是手盒。它是用木头做的,高一尺(约33厘米),宽一尺,长二尺六寸,上有盖子里面从中隔开,一只大格子,一只小格子。小格子中装酥肉,装好后,锁上锁,贴上红纸封条,由挑手盒的人,用一根竹棒做扁担,两手侧拉扁担绳索挑起走。虽说那挑子一头是手盒,一头是酒壶、鸭子,看起却很轻巧,到了女方家里,媒人就向女方父母要求“早点发亲”,一般说来,女方父母都会按“期单”择定的时辰定时发亲。
到时,由正客中双老健在的人点燃两只红色的分烛(有五寸来长,大指头粗),插在堂屋神香炉里作发亲信号。这时,花轿正门对堂屋。新姑娘由迎灯姐或开脸上梳的人扶到轿前。事先准备好筷子的人,赶忙把两把筷子递给她。筷子每把六双,“六”与“禄”谐音,表示吉祥富贵。新姑娘站到量谷米的木斗梁上,接住筷子,把它从自己的肩上到身后去,押轿客(新姑娘的小兄弟),赶忙赛起衣兜接住。这时嫁歌唱:
一张金斗四角方,小女踩在金梁上。
手拿筷子十二双,丢六双来留六双。
哥哥接到买田庄,兄弟接到读文章,
妹妹接到压花箱,父母接到寿年长。
唱完歌,新姑娘出门上轿。出门前,新姑娘把脚上那双鞋子换下来,放在门口里面,由娘屋的长辈捡来包好放在屋里。不然被细娃不好带(病痛多)的妇女拿走了,新姑娘过门后生的娃儿会逗“哩啦”(经常生病)。新姑娘跨出堂屋大门不能回头看,如果看了,生的娃儿像娘屋人。新姑娘上轿前,娘屋人要在红大轿里放一个烘笼。这样做,表示新姑娘过门红火、吉利。放烘笼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新姑娘晕轿、呕吐或路远要解小便,就可吐在或解在有柴灰的烘笼里。现在结婚,冬天时烘笼由媒人提起走,热天不提烘笼,新姑娘就带一盒火柴在身上,走拢婆家下轿时,拿出来划燃就是,以此表示今后生活红红火火,财运亨通。
新姑娘上轿坐好后,押轿客就锁上轿门,喊:“升轿”!等内亲(伯叔、哥哥)把轿子捧到地坝调转轿头,去迎亲的大班(抬轿人)才能从捧轿人的手上把轿子接过去,交接时,轿子不能落地,落了地不吉利。要是轿子调头时新姑娘还在哭,侧边的人就要到轿前去给她说:“莫哭了,轿子已调头了,再哭就要不得(不吉利)!”
迎亲队伍抬着新姑娘转去时,手盒挑子中的酒已换成了潲水,意思是说新姑娘到婆家后要喂猪。其他东西娘屋收了一些,有的调换了一下,有的未动。挑手盒的人,把娘屋陪嫁的水竹席子卷成筒穿在帐竿上,起手盒就走,迎新手盒多由“半超超”娃儿挑起,盒子轻,走得快,先到新郎家。俗话说:“挑手盒最着忙,忙起转去好铺床。男人等到去装郎,细娃儿等到看拜堂。”
娘屋陪嫁的东西用抬盒箱架装。抬盒的摆法,一般由裁缝决定。陪嫁银元的,少的摆个“一”字,多的摆个“喜”字,特别多的摆个双“”字,陪嫁田产、街房的,摆契书更显眼。抬盒后是女正客送亲的轿子。过去送亲坐轿,带细娃儿的,只能在三岁以下,娃儿过大抬脚不愿抬,大锣挨到喷呐走,点子打快三下慢三下。由八至十个童子娃娃打旗旗儿。用红、黄、蓝、绿颜色布或绸子做的旗旗儿,三尺长一面,风吹起一飘一摆的很好看。凉伞用油纸伞或布伞装上黄色吊须做成红大轿顶盖四周装有须子。轿面上画有花卉和戏文人物。姑娘出嫁坐红大轿是有来历的。传说从前有个皇帝,他女儿出嫁时打起一双光脚板在路上走,一不小心摔到水田里全身打湿。皇帝听说后很不过意,就叫她坐自己平时坐的大轿到婆家去。从此以后,凡是姑娘出嫁,就兴坐红大轿了但过婚嫂(改嫁妇女)和小抱媳妇(童养媳)没有这个资格。她们顶多只能坐黑壳壳轿子。押轿客多是新姑娘的小兄弟,他坐的轿子跟在红大轿后面,有保护新姑娘途中安全的意思,姑娘出嫁,有押轿的,旁人才不会生是非,邪魔见了也会让路。
红大轿走在路上,不能站着或放在地上给别人让路。与别人相遇,各自走大手(右)边,给别人让了路,自己不发财。遇到别的迎亲队伍要会轿时,抬轿人要及时给新姑娘放声信,会轿时,她好各自从轿里一样东西出来,与对方新娘交换,一般都是甩手巾。若路窄不好会轿,双方就下轿走一段路。两个新娘相会时,各甩各的手巾,各捡对方的手巾,捡起就走不能停留。
手盒、装郎箱架一拢,婆家就要忙着给新郎公收捡打扮。叫“装郎”。“装郎”的人,多由一个双老健在的人当,他先拿出鞋子,从里面摸出该自己得的利市钱放在身上,就给新郎穿袜子、穿鞋子、穿衣服,穿好后,才戴帽子一边穿一边说“四言八句”:“装郎装郎,如意吉祥。先穿裤子,后穿衣裳。”
装好郎就“铺床”。新人睡的床要顺到屋梁安,不能安“骑梁床”。床的四只脚,不能用石块垫,垫了床脚,要生四个“床脚女”。铺床的六个干谷草要整的不能解开,放草时,要顺摆三个倒摆三个,三天过后才解,爱取笑的人,还会弄些柴块、红苕、包谷芯一类的东西放在席子下或谷草里,有意要新郎新娘不好睡。铺床时,也要一边铺一边说“四言八句”:“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姑娘。”床铺好了就撒瓜子。一边撒一边说:瓜子上床,儿孙满堂。”
“回车马”是新娘坐的红大轿抬拢新郎家时进行的一种式。到时,新郎家门前的地坝中放有一张桌子,桌子放着一个用“玻丝油”蒙了嘴巴的猪脑壳,有个装满米的升子,米上放有利市钱,升子旁有四个酒杯,有一碗净水,有香烛纸钱和一把菜刀。仪式开始时,掌坛师或端公道士站在桌子前,点燃香烛,端起净水,抽出一根香,面对红大轿,在水碗上面画太极图。嘴里念说:“时吉辰良,天地开张,新人到此,车马回乡。娘家车马请回去,婆家车马请出迎,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天地年月日时无忌,百无禁忌。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然、时煞,一切凶神恶煞,不洁不净,神水如定,有堂归堂,有殿归殿。无堂无殿,各去远方!念完,把香插在升子里,用手几颗米丢在水碗中。米沉了是吉兆,米不沉是凶兆。这时,掌坛师右手中指在水碗里沾上水,向空中弹撒几下,再双手“灵官结”再左手立掌,掌与自己眉齐。右手抓一把香米(称“马粮米”,说是喂阴间兵马的),右脚在地上“咚”地一蹬,把米撒过花轿。第二把米撒在轿上,第三把米撒在轿前提起菜刀把鸡公杀了,一边念咒语,一边围到轿子淋一圈鸡血。其他帮忙的人就立即放火炮助威,收拾桌上的东西。掌坛师烧几张纸钱,作三个,把酒和净水倒在桌前地上,掀翻桌子(将桌子倒立在地上),仪式即告结束接着抬红大轿的开始说“四言八句”。说一次升一次轿(即把轿子往新郎堂屋大门前抬),要一次利市钱。若拍轿人会说,主人家又大方、有钱,把轿子从地坝抬到堂屋大门口,会得很多利市钱。
现在结婚,还有兴“回车马”的,只是做法已有不同,他们在新姑娘坐的红大轿拢屋时,赶快叫婆家的人打把伞去把新姑娘罩到。掌坛师对着她画一碗水,念几句咒语,撒把米就算完事。
装好郎,新郎就到点着香烛的堂屋去“踩席子”。他站在地上铺的席子前,面对神龛,右脚上前一步踩到席子上,左脚前跨一步踩到席子正中,右脚向左跨一步踩在席子左上角,左脚向左跨一步踩在席子左下角,右脚向右平跨一步,左脚与右脚并,再出右脚前跨一步踩到席子正中,左脚向右跨一步踩到席子右上角,右脚向右跨一步踩在席子右下角,左脚向左平跨一步到原位,右脚与左脚并拢。准备拜堂。
牵拜的人把新姑娘从轿上扶下地,走进堂屋,按男左女右位置和新郎并排站好,进行“拜堂”大礼,喊礼先生喊: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对拜。礼毕,平身,退位、化帛(烧纸钱)、入洞房等新郎新娘在喊声中依次跪拜、进房、新郎走前头,新娘由人扶起走后头。
新娘进洞房后,被扶在板凳上坐好,老表、姐夫这些年轻人就围拢去,这里,丢红蛋的人,趁大家不防,走到桌子前把自己的衣袖袖口一松,十来个红蛋就从袖筒子里滚出来了,大家挤拢去抢。抢得嘻哈大笑的,热闹得很。为了逗趣,先抢到的,往往是用萝卜做的假蛋。最后丢出来的才是真蛋。抢了红蛋,新郎新娘就喝交杯酒。牵拜的人在桌上摆四个酒杯,斟上酒喊:“新郎新娘请酒。”新娘伸手摸一下酒杯,新郎就把那杯酒端起了。四杯喝完才吃下酒菜。这时,说“四言八句”的在一旁说:“新郎新娘交了杯,今晚才好睡一堆”,“交了杯就‘坐烛’,生的儿子胖嘟嘟”。“坐烛”就是给新房中点上红色蜡烛,让新郎新娘坐在睡眠的床沿上。婆婆娘染红蛋时留下的两个红蛋,这时也要拿来让新姑娘摸一下,才剥给新郎吃。据说,新娘摸了蛋才有喜(才容易受孕),新郎吃了新娘摸过的蛋,才算是长大成人了,做活路时才不伤力。
“坐烛”后,新郎到堂屋陪客人去了,牵拜的人又把新娘扶到灶屋去“拜灶”。爱欢喜的厨子,晓得新姑娘要去“拜灶”,暗地在新娘跪着叩头的席子下放根吹火筒,新娘一跪下去,吹火筒就会滚,新娘摔到地上了,大家见了才好笑。这时,“四言八句”说:
厨子师傅你莫笑,今天新人来拜灶。
一拜金灶头,二拜银水缸,新人煮饭满屋香。
会烤酒,会熬糖,媳妇赛过婆婆娘。
拜了灶,新姑娘还要摸潲桶把。新姑娘摸了潲桶把,喂起猪才肯长。一些好热闹的老表、弟兄些事先在桶把上糊了锅烟墨,新娘的手摸得黢黑,大家见了便一阵大笑。
新姑娘到婆家,第一顿不能吃饭,只能“吃偷食”因为吃婆家的第一顿叫“撞门食”,新娘吃了“撞门食”,以后吃饭不打饱。就像捉回家喂的小猪几一样,开头吃搞惯了一顿只吃点点,以后每顿都是那样。娘家怕姑娘过门当天饿肚子,往往要给她准备些米花糖、红蛋一类的吃食,叫她放到一边,等客人和照料她的人走了,就在房屋里偷偷地吃,所以叫“吃偷食”。
3.闹洞房
夜饭后,公婆把送亲客安排睡了,新郎家的老表、弟兄和姐哥们以及一些相好的乡邻,就要到新房“闹房”。说的说笑,睡的睡到新床上不起来。有的老辈子,也去凑热闹。俗话说:“闹房三天不分大小,闹得越凶越好,新姑娘生的娃儿才好带。”闹房的人,只动口不动手。闹得再凶,新姑娘也不能冒火发脾气。一边闹,一边吃瓜子、糖果有的老表,把新姑娘房门的门取下来藏到,整得新姑娘和新郎公睡觉关不到门。新郎公精灵的,事先把门闩取了,门上只放一个假的,若闹到深夜还不“收疯”,有威望的长辈,就要出面说:“不早了,睡得了,明天大家再来耍。”
闹房的人走了,婆婆才给新媳妇送灯去。有的送桐油灯,有的送菜油灯,有的送猪油灯,有的打一个麻秆火,反正是照亮的意思。新姑娘应迎上前去接。这时,“四言八句”说:“寒婆婆也不闲(‘闲’念hán,谐‘寒’;不寒为暖),灯盏送到房门前。新娘来接亮,把灯放在桌子上。今晚照的煤油灯,明年生个胖孙孙。”
婆婆娘一走,新姑娘赶快把房门关好,免得老表、弟兄们又去闹,迟迟关不到门,睡不成觉。
新郎新娘睡觉,要分大小手,新郎睡大手(床前)边,新娘睡小手(床里)边,两个人都不能睡枕头,睡了枕头要生一对“枕头儿”(双胞胎)。
新姑娘过门的第二天早上起床时,侄男侄女或小弟小妹争着给她打洗脸水,打了洗脸水会得到十至二十个小钱的利市。新姑娘很早起床,把棕包壶里的水倒来洗过脸了,只要端了水去的,还是会得利市钱,没打成水的就争着去扫地,也会得利市钱。钱的多少,没有硬性规定,完全视当时行情及家境、新娘的情绪而定。
凡是给新姑娘送亲的人,都有坐上席和得“送亲杂包儿”的资格。每份杂包儿都有四封炒米糖、两个糍粑、十个泡粑。用纸包好,用红麻线绑好,第二天返回时,每人一包。带有细娃的多给一包。打发押轿客和细娃的钱,由媒人转交。如果押轿客得四个银元,细娃就得两个。大方的人家户,抬轿的人也要给一份杂包儿。
送走正客后就“谢媒”。到时,堂屋桌上放一个猪脑壳(一般是“回车马”时用的那一个)、两封糖、两瓶酒。钱是按陪奁多少来酬谢。有二分谢和四分谢。陪嫁一床铺盖谢四块钱或两块钱。媒人认为少了就不收。收谢媒礼时,要边收边说“四言八句”:
一张桌子四个角,桌上放的猪脑壳。
一张桌子四角方,猪脑壳要用背篼装。
桌子上有两瓶酒,媒人把它提起走。
桌子上有两封糖,媒人吃了寿年长。
公婆新人都重贤,做媒辛苦有喜钱。
这时,爱取笑的人,要用麻灰、糠壳灰或豆粉、面粉去鲊媒人,叫“猪脑壳”就是抓起灰粉往媒人头上身上、灰、粉撒到头上、衣服上真像是发霉一样,媒人当真成了“霉”人。在家打闹一阵后,媒人便带起礼物走了。
谢媒后或在闹房的夜晚,由公婆的同至亲或他们的子女出面,趁婆婆娘不注意时,把她按在事先准备好的挞谷筐中,用手起箩筐在屋里转圈,叫“抬箩轿”,一边转一边问:“落不落教?”婆婆回答“落教”,大家就把才过门的媳妇拉到她面前去,叫她问婆婆“落不落教?”如果婆婆回答不及时,或回答错了,就要被抬起继续在屋里转圈。抬轿人甚至还会把箩筐往上抛,直到婆婆大喊:“落教!落教!我落教!”才不继续被抬。
“抬箩轿”大都是抬婆婆娘不抬老人公也有两个都被抬的,被不被抬,如何抬法,往往与婆婆年纪大小,贤不贤惠,平时和亲戚朋友的关系好坏等多方面的情况有关如果年纪不太大,不贤惠,与娘婆二家关系都不好的至亲晚辈,就要用这个办法去锐(讥讽、嘲弄、规劝)婆婆娘,使过门的媳妇,以后不受或少受她的卡拿、刁难。
“抬萝轿”时,还有用豆粉、米面一类的东西,像肉、鱼撒盐那样,撒在婆婆的脑壳上边撒边抬起箩筐边转圈边问:“寒婆婆咸(hán)不咸?”婆婆怕别人说自己对媳妇冷淡,不热情,不够人情味儿,往往要回答为“不寒”。但在重庆方言中咸、寒二字读音相同,婆婆如回答“不咸”就要继续被,直到她大喊“咸!咸!”才不鲊了。
4.回门
回门是中国民间婚俗中的重要礼仪,而且流传久远,影响甚广。在重庆地区,姑娘出嫁后的第三天要回娘家去要,俗称“回门”。到时得带上一个猪蹄膀、两封糖、一盘火炮、一对烛、三支香。离开婆家时,要把锁箱子的钥匙交给婆婆娘。媳妇走后,婆娘会拿着钥匙到媳妇房里去开箱子,看里面放的陪嫁物品,一般只开一只箱子,婆婆见箱里放有两个银元,就要添上相应的个数。看见四个,就添四个。添了就锁上,这叫“添箱”,也叫“翻箱”。新姑娘回娘屋吃过午饭就得往回走。不要听到娘屋洗碗的声音,不然娘屋就不发财。
新姑娘从娘屋回婆家时,幼小的侄男侄女或小弟小妹把房门给她关了,要新姑娘说好话,给了“开门利市”才打开。屋里门多的要给好几道利市。
新姑娘过门一段时间后,娘屋就打发兄弟或妹妹去接她回去,俗称“坐对月”耍的天数,要看在婆家过了多少天,在婆家过了十天半月,在娘家只能要三五天,不能多要,也不能要一样多天数。因为今后在婆家的日子长。
姑娘出嫁后,生第一个娃儿时,男人得提一只鸡、一包糖去感谢媒人,俗称“倒媒”。媒人收下礼物后,也要和新娘娘家的人一起,到男方家送礼贺喜。时间多选在打三朝那天去。倒媒贺喜后,媒人与娘婆二家的关系就一般了。据说,“新人进了房,媒人甩过墙”那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附:结婚祝福短信
1.今天,我带着喜乐、感恩的心灵,代表教会向你们致以衷心的祝愿:主作之合永恒情,情投意合爱不息;愿上帝祝福你们的爱比高天更高更长,你们的情比深海更深更广!
2.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美满的婚姻是神所赐恩的;愿我们的神将天上所有的福,地里所藏的福,都赐给你们和你们的家庭!
3.在这喜庆祝福的时刻,愿神引导你们的婚姻,如河水流归大海,成为一体,不再是二,并且奔腾不已,生生不息!
4.愿你们的爱情,比美酒更美;比膏油更加馨香;比蜂房下滴的蜜更甜;且比极贵的珍宝更加宝贵!
5.愿你们真诚的相爱之火,如初升的太阳,越久越旺;大水也不能淹没!
6.愿你们二人和睦同居,好比那责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全身;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彼此相爱、相顾,互相体谅、理解,共同努力、向前,建造幸福的基督化之家!
7.愿你们的家园如同伊句园般的美好和谐,在地如同在天!
8.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愿你俩情比海深!
9.祝福你们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激情永在,白头偕老!
10.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愿你俩永浴爱河,白头偕老!
11.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过别难过,每个人最终都会走进坟墓,放心去吧,阿门!
12.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恭贺新婚之禧!
13.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
14.你们本就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而今共偕连理,今后更需彼此宽容、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15.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16.他是词,你是谱,你俩就是一首和谐的歌。天作之合,鸾凤和鸣。
17.千禧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18.愿快乐的歌声永远伴你们同行,愿你们婚后的生活洋溢着喜悦与欢快,永浴于无穷的快乐年华。谨祝新婚快乐!
19.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