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民俗民风

璧山薅秧歌

日期:2017-12-01

璧山薅秧歌于2009年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排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田啥,薅秧哦呵呵……行哦对哟喂”,“行哦,哟哟哦呵……”,薅秧歌一般由两句、四句的七言歌词组成一个完整的曲调。歌唱过程中有一人领唱,多人合唱,也有两人对唱的形式,内容多以反映田间劳作或男女之间的感情为主。薅秧,是人们在插秧后不久进行的一种田间除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给秧苗松土,一般情况下,一季水稻会进行三次薅秧,薅秧的动作也极为简单机械,或用脚踩、或用手拔。可以想象,人们一边薅秧,一边拉家常、谝闲话,或者打情骂俏等。渐渐地,这些相互的交流就成为了简单机械劳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薅秧歌”。

2007年,县文化馆干部邀请市级知名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一道,深入广普、大兴、三合、丁家等地先后走访30余次,通过与薅秧歌传人交流,观摩他们现场表演等形式对我县的薅秧歌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在解放碑广场举行的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美丽家乡专题演出中,薅秧歌作为璧山品牌文化节目首次亮相,流畅优美的唱腔、风趣含蓄而生活化的唱词赢得了在场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2008年,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迎奥运城市广场文化活动”中,作为重庆代表团精品节目之一,璧山薅秧歌以其清新、质朴、极具生活化的表演受到了中外观众的欢迎,在为期10天的演出中,不少中外观众还学会了朗朗上口的薅秧调,演出现场不时可听到他们用生硬的重庆话随着旋律哼唱。

再现薅秧歌(廖学东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