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民俗民风

塘河婚俗

日期:2017-12-01

塘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地处重庆市西南面、江津区西南部,与四川的合江,贵州的赤水、习水交界;与聂荣臻元帅故居相邻。是当代著名作曲家王锡仁的祖籍地。受到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32111英雄钻井队事迹发生在这里,封建社会广为宣扬的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安安送米”也发生在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商贾云集。

塘河婚俗是塘河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建立婚姻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人生礼俗。塘河婚俗是西南地区古代婚俗文化的浓缩,集渝、川、黔婚俗于一体,整个婚嫁过程汇集了儒、道、佛、地方民俗等多种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塘河婚俗中也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妇女的地位,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对今天的青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婚俗程序多而紧凑,与人的本性相连相通,整个婚俗突出“德、礼、情、孝”,对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辅助效应。塘河婚俗有12个礼仪过程:说媒,做相,开庚,男方办接妆,女方办嫁妆,出阁,送亲、迎娶,拜堂,办筵席酒,闹房,参厨,谢媒。塘河婚俗的工艺品、服饰制作精致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塘河婚俗的特征:1.礼节繁多而紧凑,场面大,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渝、川、黔乡土风情;2.塘河婚俗花轿、服饰做工考究,具有较高的民间工艺艺术价值;3.整个婚礼过程充满了新郎新娘及双方父母的喜、怒、哀、乐;4.塘河婚俗的吹、打、乐都很有地方特色,婚俗中出阁“哭嫁”的曲和词都相当有艺术价值,旁人听了都要掉泪;5.整个婚嫁过程汇集了儒、道、佛、地方民俗等多种文化;6.婚礼的筵席酒具有独特的渝、川、黔菜肴风味,是典型的礼仪菜;7.婚俗包含了《易经》《诗经》《三字经》等中国古代文化。

(江津区文化馆供稿)

开庚:媒婆把庚书拿到男方,请八字先生看是否合婚,然后定结婚日子。 (张瀚月  摄)

礼 盒  (张瀚月 摄)

男方办接妆时,准备新娘也嫁时祭奠嫁家祖宗的祭品,图为装有“离妈肉”(带有乳头的猪肉)的礼盒。 (张 摄)


丢筷子:出嫁前离别娘家丢筷子(古名“箸”)给兄弟 (张瀚月 摄 )

回车马:指 去。 (张

哥哥背上轿:由 哥哥从堂 门上 轿,这样才吉利。 (张 摄)

(张 摄)

颠轿:送亲、迎娶过程,图为颠轿。 (张瀚月 摄)

过革筛:《杂卦传》“革,去故也”,即革掉新娘在娘家的坏习惯。(张瀚月 摄)

闹茶(即闹房) (摄影 张瀚月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