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城镇婚俗

汉族男女双方家长在儿女婚事中,流传着“板门对板门,篾巴门对篾巴门”的谚语。虽然也有高就低的现象,但其中必有原因,比如一方相貌丑陋、有病、生理上有缺陷等。求婚一般由男方先托媒婆代觅条件合适人家,从中牵线搭桥.打听女子姓名、生辰八字、脾气、家产等,并向女方介绍男方情况,如认为门当户对、条件相近、女方又有议婚意向,男方便正式备礼求婚。女方如同意联姻,就收下礼品,招待媒婆吃饭,如不愿意,则不收礼,也不留客吃饭。双方同意后约定日期看人。有的是由双方父毋代看。如果中意,就叫“欢喜了”,女方便可正式提出聘礼的要求。富裕之家如金膀圈、金戒指、金耳环、四季衣料等,视男方经济条件而提。
男方备好聘礼,即遣媒婆带着男方前往下聘,将男方庚帖送到女家,换回女方庚帖,完成订婚手续,婚姻关系正式成立。这道手续又叫“插香”,女方要办席招待未婚女婿和亲友,叫“合庚酒”。男方择定吉日后,通知女方完婚佳期。届时,媒人和男方亲戚率领花轿鼓乐、彩旗仪仗前往女家迎亲(有的新郎要亲往迎亲)。封建时期的规矩,即使政府官员路过,遇着迎亲的花轿,都让花轿队伍先行。花轿又称“大轿”,婚后有时夫妻吵架闹气,妻子便会说:“我是你家用大轿抬过来的,不是走路来的。”新娘出阁前夕,请福寿双全的中年妇女为新娘梳妆打扮。这时新娘便可哭诉祖宗之德、父母之恩、兄弟姐妹之情、姑嫂之谊,叫“哭嫁”。正婚日,轿后面是新娘的弟弟,或骑马或坐滑竿相送姐姐,叫“押轿狗”。再后面便是送亲客,中等家庭以上的都坐滑竿。大轿抬到男方家门口时,亲朋好友出门迎亲,放鞭炮、杀鸡等,叫“回车马”,由赞礼先生高唱:“娘家车马回去,婆家车马出道,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花轿进屋,大吉大利!”由新娘弟弟或亲人扶新娘下轿,进人正堂屋举行婚礼。在司仪主持下,由亲人扶着新娘与新郎并排站在神龛前,先拜天地,再拜祖宗和父毋,最后是夫妻对拜,名为“周堂”。拜堂后,新娘新郎进入洞房。在洞房里,夫妻俩吃交杯酒和剥了壳染红了的鸡蛋。又参拜双方的亲友。受拜者要给拜钱或馈赠礼物。晚上盛行“闹房”,闹房的一般都是内亲老表、兄弟、姐妹,往往使新婚夫妇一整夜不得安宁。第二天或第三天是“回门”(也有当天吃了午饭就回门的),新婚夫妇一道回娘家。在娘家,由亲友陪同吃了午饭便返回郎家,这时婚礼才算完成。婚后第一件事是“出行”,即新婚夫妇选择一家家庭较富裕、子孙较多的内亲家去作客。这意味着夫妻俩今后兴旺发达,儿孙满堂。婚后三天,新娘主动到厨房操持家务,给公婆端茶递水,表示对老人的尊敬。在这过程中,女方准备若干箱笼衣被(少数还陪嫁田土)做嫁妆,男方多次送礼和大办宴席。家境宽裕的办上百席,摆在院坝、晒坝分几轮吃,叫“流水席”。这些习俗,对贫寒人家,是很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清代及清代以前,重庆地域也存在几种畸形婚姻。一是指腹为婚。两家通好的亲友,双方妻子都怀孕后,便商议只要一家生男、一家生女,长大成人后即结为夫妻。如果两家都生男或生女,则收作干儿、干女。二是表亲通婚。郎舅关系或姐妹关系的近亲,为了亲上加亲,便由父母作主将两家子女结为夫妻。三是童养媳。因女方父母亡故或用钱买来的媳妇尚未成年,先由婆家抚养,成年后再举行婚礼拜堂成亲(又叫圆房)。
进入民国,包办婚姻与自由婚姻并存。在城市,自由婚姻多一些,在农村,包办婚姻仍占主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宣传自由婚姻、婚事新办。城乡很少以订婚明确婚姻关系。特别是城市参加工作的青年男女,多系在劳动、工作、学习中互相了解,产生感情后由一方(多数是男方)当面或书面提出建立恋爱关系,少数是通过介绍人从中搭桥,相互接触,兴趣相投后进而恋爱的。恋爱一段时间,便相偕去政府主管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完成合法婚姻程序。在党政机关、重要部门和部队工作的,还要打报告经过单位审查对方政治历史,出具同意结婚证明,婚姻登记部门才予办理颁发结婚证书。
20世纪50~60年代,城市婚礼多由单位领导主持,礼仪简朴,致贺勉词,来宾不送礼或送薄礼,也不吃饭喝酒,只是喝茶吃喜糖、水果而已。男方迎娶礼物,女方送来陪嫁皆节俭。1978年以后,结婚讲排场、操阔气、送厚礼、办筵席之风兴起,新房家具、用品、装饰亦更讲究新潮。负债结婚较为普遍。进入90年代,城市汽车游街、婚纱留影;婚礼中引进一些西方礼俗,如吃结婚蛋糕、新夫妇当着宾客吃交杯酒、向宾客表示他们俩永远相爱等。重庆城区90年代城市禁放鞭炮后,便用收录机放出鞭炮声代替,还在礼堂门口摆满气球乱踩,代替放鞭炮。同时期中,也有一些单位组织集体结婚,旅游部门还开始旅游结婚项目,引导青年新事新办树新风。
1998年5月,重庆举办直辖后首届大型集体婚礼,有83对情侣参加。婚礼地址选在人民大礼堂前。礼仪简朴,当乐队奏起《婚礼进行曲》,83对新婚夫妇沿着铺有红地毯的台阶,携手步入人民广场,站成“心”字图案。婚礼主持人宣布,新郎新娘进行“新三拜”(拜祖国、拜巴渝大地、对拜),拜毕举手宣誓,誓词大意:对爱情忠贞,对祖国忠诚,同甘共苦,建设美好家园。然后乘坐披红挂彩的大汽车赴珊瑚坝公园种下83棵爱情常青树,婚礼告成。
(资料来源:《重庆市志·民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