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民俗民风

钱棍舞

日期:2017-12-01

城口钱棍舞在全国小有名气,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2012年,城口县以钱棍舞项目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钱棍舞之乡”。同年,城口以大街为舞台,2398人同时参与钱棍舞展演,经世界记录协会认证,授予“世界上最大规模钱棍舞表演活动”称号。2014年,城口县以钱棍舞项目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城口以钱棍舞项目参加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经验交流活动,并作典型经验发言。已出台《城口县“中国钱棍舞之乡”(2014-2020)发展规划》,出版发行《重庆城口——中国钱棍舞之乡》一书。

钱棍舞是流传于重庆市城口县内的地方性代表文化样式,其产生与巴蜀地区“钱币驱邪”的信俗传统有紧密关系,在明末清初移民入川的大潮中,通过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最终形成了钱棍舞这一独特的地方传统舞蹈。

城口钱棍舞是集歌、舞为一体的群体性综合艺术。其主要表演形式是:以钱棍为道具,在领唱的带领和指挥下,将钱棍舞动或击打身体而发出声响,演出者根据节奏完成跳跃、移动等动作从而进行队形变换。传统表演者全为男性,主要动作套路根据音乐节奏分为地八下、十六下等;技巧性动作包括雪花盖顶、黄龙缠腰、苦竹盘根等;击打部位主要括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腰部、腿部等。表演过程中以圆形为基本队形。钱棍舞歌曲由领唱根据场合演唱不同的曲牌,主要有“十二月”“祝寿调”等曲牌,一领众和。钱棍舞动作简朴苍劲,舞姿舒展大方,在回环往复的身体击打中体现出沉郁厚重的阳刚之气,是大巴山区民间舞蹈的代表性样式。钱棍与身体击打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碰击之声与人声一道,构成了独特的乐音体系,隐然有“金声玉振”之余韵。钱棍舞在城口谱系清晰,传承有序,保持着巴地文化的古朴样貌,是巴文化在当代难得一见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同时,钱棍舞与城口地方性民俗紧密相关,是山地族群文化认同、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对地方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012年, 2398人同时参与钱棍舞展演,经世界记录协会认证,授予“世界上最大规模钱棍舞表演活动”称号。


(文字:城口县档案局余明辉,图片城口县文化委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