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风民俗】饮食服饰民俗——饮食器具1

瓢,舀水器具,按功能可分为水瓢、汤瓢、饭瓢等,按材质可分为木瓢、竹瓢、铁瓢、铝瓢、不锈钢瓢、塑料瓢等。
锅铲,俗称"铲子",是煮、煎、炸、炒的厨具,按材质可分为木柄锅铲、铁柄锅铲、竹锅铲、不锈钢锅铲等,按构造分为传统锅铲、平直锅铲、漏铲等。
漏瓢,在锅内打捞食物的厨具,按材质可分为竹丝漏、铁丝漏等。
鼎罐,烹、煮食物的厨具,铸铁材质,鼓腹,圆口圆盖,两侧有耳,穿铁丝为提梁,底呈圆锥形,源于古鼎。相传鼎罐是巴国王子将鼎足锯掉而成,故今土家族人喜欢坐火铺,围鼎而食。
菜刀,分切食物的厨具,按功能可分为剁刀、砍刀、片刀、蔬菜刀、刨皮刀、多用刀等。
菜板,也称"砧板"、厨具。餐馆、宾馆厨房的菜板采用原木做成,则称"菜墩"。
砂锅,烹、煮食物的陶质厨具。砂锅是由陶土等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具有通气性好、吸附性强、传热均匀、散热慢等特点。
蒸笼,蒸煮食物的厨具,分为竹蒸笼、木蒸笼、铝皮蒸笼等。蒸笼起源于汉代,竹蒸笼有使蒸汽水不倒流的特点,保留了食物的原汁原味。
甑,俗称 "甑子",蒸煮食物的厨具。甑,由古代陶制厨具"鬲"演变而来,圆形,多为木制,内有竹编的隔层,称"甑箅。甑子利用蒸汽将食物煮熟。用甑子蒸煮的米饭叫"甑子饭",用陶土制成的甑称"砂甑"。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市志·民俗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