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歪嘴李

渝北歪嘴李,重庆市渝北区特产,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0年渝北区被授予“中国李之乡”称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登记。
品 质 特 点
渝北歪嘴李果实较大,近形圆,两半部不对称,形似“歪嘴”。果顶微凸,凸起近核处内空,果皮黄绿色,肉质脆嫩化渣,离核,香气浓。单果重40克,可溶性固形物10.2%,可滴定酸0.8克/100毫升,固酸比12.7:1,可食率85.8%。2014年荣获“重庆特产名片”,2016年获中国果品区域价值品牌奖、品牌价值为 4.2 亿元,2017年荣获“全国优质李银奖”。
历 史 渊 源
据《江北县志》记载:“境内李树散植,疏密不一,品种亦多。”清代,复兴场大树坪、偏岩场乡间一带,所产李子,誉传远近。民国年间,兴隆、永兴(今永庆)、洛碛、张关、麻柳、龙安、隆仁、龙王等乡,李树尤为密集,多者一户500—700株。品种最好为张关乡芭蕉湾唐双发之柿李(当地称),紫红光耀,脆大甘香,船贩至重庆,亦为稀“市”“争”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子盛产不衰。歪嘴李系渝北区经作站从统景镇印盒村江安李芽变中选育出的品种,于2010年获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生 产 发 展
歪嘴李是渝北区经作站于2010年选育并获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一个地方李品种,最适宜于渝北当地生产发展。2011年,渝北区在歪嘴李的核心区——统景镇印盒村举办了首届李花节,极大地扩大了渝北歪嘴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歪嘴李的销售价格迅速从2元/公斤上涨至16元/公斤。
2012年,渝北区发展歪嘴李种植面积4.2万亩,至2017年底,渝北区歪嘴李种植面积达4.4万亩,产量3万吨。
生 态 环 境
歪嘴李基地分布于渝北区统景、大盛、石船、洛碛、兴隆、茨竹、古路等镇。区域过境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御临河。境内地貌类型有低丘平坝、坡地和低山地等。成土母质以紫色泥页岩、砂岩为主,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较高,保水保肥供肥力强,土壤pH值中性至微酸性。
渝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阴雨,雨热同季,无霜期长,风力小,云雾多,日照较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
初夏季节正是歪嘴李成熟的日子,歪嘴李把树枝压得低低的、弯弯的。印盒李子基地修建了步道,可登山望远,满山皆绿,充满清新、自然的田园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