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黄桃,重庆市潼南区特产。
其生产的糖水黄桃罐头,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桃类罐头前茅,它保持了鲜桃的风味和营养,固形物含量高,颜色金黄,质韧肉细,味道芳香,不易浑汤,且耐贮运。
1980年全国黄桃鉴别评审会上潼南黄桃被赞誉为“潼南黄桃,得天独厚”,1983年荣获国家外贸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赢得了上海口岸的出口免检资格。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及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于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品 质 特 点
潼南鲜黄桃风味和营养俱佳,分早、中、晚熟三季,具有产量高、味道正、个头大、色泽鲜、营养丰富,加工性特好,固形物含量高等特点。
潼南黄桃尤以黄4(明星)的加工性领先。潼南黄桃有川黄14号、潼15号(62-85京川)、潼16号(62-99燕黄)等三个为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果肉含果糖量较高,口感较甜,并称为“潼南三大甜黄桃”;其余黄桃品种的果肉含酸量较高,是加工专用型品种。
历 史 渊 源
潼南黄桃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早在秦汉时代,潼南的先民就充分利用境内平均海拔400米左右的地理优势,成片种植黄桃。
据《潼南县农业志》记载:1966年,潼南罐头厂、园林场从北京、郑州、旅大、浙江等地引进黄桃品种500多个进行试种。
1977年,潼南推广桂林公社四大队七生产队种植黄桃的经验,发展以黄桃、柑橘为主的水果生产。三汇、汇集、万寿三个公社筹资联合办成“月山寺果园”,种植桃树2.84万株,产果10.21万公斤。
1982年,潼南塘坝在调整农业生产内部结构中,有6个公社、35个大队、146个生产队联合在天台山、马鞍山的宜果荒山办果园,开垦面积1.11万亩,当年从简阳购回黄桃、无核橘苗40余万株栽植,成活率80%以上。
生 产 发 展
潼南曾经是全国闻名的三大黄桃之乡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全县近一半的乡镇种植黄桃,总数达到520万株,总产量最高时年产1.2万吨。
1984年全县黄桃栽培91万株,黄桃产果1069.8吨,1986年成为重庆市黄桃基地。
1988年黄桃产果2834吨,1990年产果3999吨,1991年产果7400吨,1993年产果9700吨。
1996—1997年,因重庆地区生产的水果罐头产品(包括黄桃罐头)外贸销售受阻,导致黄桃鲜果不能变成现金,果农逐渐放弃黄桃树管理。
2016年,潼南区恢复黄桃产业,重新栽植黄桃树,全区以栽培白肉桃为主。
2017年底,桃树总面积达2.55万亩、产果2万吨。
产 地 环 境
潼南县的地质构造属四川盆地中部平缓褶皱区,全县地势起伏不大,中浅丘占70%。
土壤系由遂宁组母质和沙溪庙组母质发育形成的红棕紫泥和灰棕紫泥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富含钙钾、通风透光,适宜种植黄桃。
潼南位于亚热带常绿果树与温带落叶果树混栽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春季气温回升早,为栽培生产优质桃果提供了良好的地貌和土壤条件。
一口香甜四溢,两口暑热渐消。盛夏八月,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绿树掩映间,金灿灿的果儿饱满水嫩,令人垂涎欲滴,在艳阳下随风摇曳,散发出诱人的桃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