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四史故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日期:2021-09-01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建党百年辉煌路,启航时代新征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重庆地方志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四史”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兵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市博物馆合并共建。2004年11月原重庆市博物馆建制撤销,正式并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保留重庆博物馆牌子),2005年6月1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7月,重庆市渝中区中国三峡博物馆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坐落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6号,毗邻重庆市人民政府,与重庆人民大礼堂遥遥相对。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1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1.35万余件套,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35个文物门类,形成以“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为特色的藏品系列。主要展厅由3个基本陈列、7个专题陈列构成。

一、基本陈列

壮丽三峡展厅   主要展现长江三峡的地质地貌、风土人情、历史风云、文化积淀和保护开发历史。展厅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反映长江三峡的地质地貌,主要展陈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3幅大型图片和中华鲟、白鲟、云豹、金雕等数十种三峡地区珍稀动物标本;第二部分反映长江三峡的风土人情,主要展陈有三峡民居——抬梁式建筑,川东、川西地区传统饮食——“水八碗”、《石柱县向氏族谱》和三峡纤夫拉船场景大型人物雕塑;第三部分反映长江三峡的历史风云,主要展陈有东汉时期偏将军印(属国家一级文物、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关羽铜像、《八阵图》图案、《前出师表》刺绣、钓鱼城保卫战大型油画和民族英雄秦良玉的印章、战袍、腰刀、头盔等物品;第四部分反映长江三峡的文化积淀,主要展陈有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石碑(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从夔门南岸凤凰泉崖壁上切割下来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白鹤梁部分石梁和土家族人进行傩祭表演的服装、面具、法器等;第五部分反映长江三峡的保护开发历史,主要展陈有三峡库区考古发掘出的南宋时期金腰带扣饰、宋三彩人物俑、唐代石板路、龙滩河佛龛造像等重要文物和遗址,高精度三峡全景航拍图,三峡大坝模型,三峡自然、人文景观照片墙。

远古巴渝展厅   主要展现远古时期巴人进化、生存、繁衍的历史。展厅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反映旧石器时代巴人进化历史,主要展陈有距今约200万年的“巫山人”左侧下颌骨化石(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有距今约20万年的奉节兴隆洞遗址和剑齿象牙刻、距今约10万年的丰都高家镇遗址和石器加工场、距今约7万年的丰都烟墩堡遗址和大小型石器;第二部分反映新石器时代巴人进化历史,主要展陈有距今约8000年的奉节鱼腹蒲遗址陶片,水牛头骨、水鹿角、鱼骨等玉溪文化遗存,距今约5300~4600年的深腹缸玉溪坪文化遗存,距今约4600~4000年的哨棚嘴文化遗存,还有被称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成果之一的巫山大溪文化遗存;第三部分反映新石器时代巴人生存历史和巴国存亡之谜,主要展陈有云阳大地坪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含水稻的陶片和石磨盘、棒槌,有距今约4500年的万州苏和坪遗址场景复原、巫山大溪遗址多人合葬墓、巴国疆域变化图;第四部分反映青铜器时代巴人遗存,主要展陈有涪陵小田溪出土的战国青铜虎纽錞于,巫山出土的重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商代三羊尊,战国玉具剑、柳叶形青铜剑,巴蔓子将军雕塑以及重庆忠县中坝遗址地层剖面;第五部分反映巴人日常生活文化,主要展陈有战国时期重庆地区青铜工艺代表——鸟形尊,小田溪墓地出土的青铜带钩,战国青铜编钟,蒜头壶等,有巴人制盐容器——花边口沿圜底罐,巴蜀青铜器上的被称为“巴蜀图语”的抽象符号。

重庆:城市之路展厅    主要从城市化、工业化和政治近代化等多个方面展示重庆城市近代化历程。展厅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城市变迁,主要展陈有晚清开埠前重庆城区面貌图,馆藏珍贵文物《增广重庆地舆全图》,1929年2月15日重庆建市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城区变迁模型图,重庆九宫格火锅溯源系列雕塑,新娘花轿和杠箱,全国第一条山地客运缆车——望龙门缆车电动机,徐悲鸿名作《巴人汲水图》,山城棒棒军雏形——挑水夫系列雕塑;第二部分商贸金融,主要展陈有重庆20世纪初到抗战时期的商业街景照片,香烟、银行广告照片;第三部分工业崛起,主要展陈有被誉为“开创了新中国机器制造之先猷”的蒸汽小火车,被称为“纺织业上的活化石”的荣昌夏布系列介绍,进口鳄鱼式剪刀机,《新华日报》印刷机,抗战时期重庆兵器工业系列照片;第四部分英雄城市,主要展陈有邹容和杨沧白雕塑,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遗书。

二、专题陈列

历代书画展厅   主要介绍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及其风格流派。展品精选自馆藏历代绘画和书法精品近百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绘画作品以及甲骨文、汉隶、唐代楷书经卷及明清名家各种书体作品。

历代瓷器展厅   主要展陈有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器,汉晋时期的青瓷、黑瓷,宋代定窑白瓷,龙泉窑青瓷,湖田窑青白瓷,建窑、吉州窑、涂山窑黑釉瓷器等。其中明代“何朝宗”款德化白瓷观音是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历代钱币展厅    以历代钱币鉴赏为主线,展现中华货币的演变历程。三千余件展品中,包括上起商周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代古钱币、银元、铜元、外国银元、法币、解放区钱币等近代钱币以及珍贵精美的人民币、金银铜纪念币。

汉代雕塑艺术展厅    主要展陈出土的汉代巴蜀地区陶塑、画像砖、画像石、石质雕刻艺术品以及三峡地区出土的雕塑类文物。主要展陈有东汉盐场画像砖、东汉牵马铜俑。

西南少数民族风情展厅   精选馆藏民族民俗文物,辅以民族风情的场景布置,展现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李初梨捐献文物展厅   主要展陈李初梨(1900~1994,重庆江津人,曾任中联部副部长)向国家捐献的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书画、陶瓷、铜器、紫砂、砚台、碑帖等。

巴渝旧事君应忆:荷兰高罗佩家族捐赠高罗佩私人收藏文物展

主要展陈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荷兰职业外交官、著名汉学家和小说家)的家人捐赠的部分东方艺术品,包括古琴、字画、文玩杂件等。

三、其他陈列

“重庆大轰炸”半景画   时长15分钟,以360度环影视频的方式再现1939年至1941年日本军队对重庆的大轰炸及重庆人民的反空袭斗争,反映重庆大轰炸的悲壮和惨烈。

“大三峡”数字电影放映厅   展现重庆及库区蓄水前后三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等,时长25分钟。





(供稿:市志办文献工作处 陈伟,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为传播更多信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