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南宋抗蒙名将王坚

日期:2021-03-23

王坚 南宋抗蒙名将 坚守重庆钓鱼城三十六年的第一员主将

知合州  主持钓鱼城防务

1250年,王坚参加由南宋名将、抗蒙总指挥余玠与蒙军前锋总帅汪德臣在兴元、文州等地的大战。

1254年,升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并主持钓鱼城防务。南宋在抗金、抗蒙的长期战争中,逐步形成固守长江上游以屏蔽下游的方略。在丧失蜀道天险之后,南宋守蜀将帅余玠利用四川多山川的条件,采用谋士冉氏兄弟的建议,择要隘,建山城,构成了以重庆为中心,以点控面,扼守夔门,阻止蒙古军东下的钓鱼城防御体系。

当年因战事需要,合州治所和兴元戎司设在钓鱼城。钓鱼城坐落在钓鱼山上,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要冲,三面据江,山势险绝。四周峭壁悬崖,“凿山通路,路曲次之”“于此筑城,高二十仞”,是保卫重庆和川东,阻止蒙古军队南下的屏障。

王坚令所属5县17万民丁加修钓鱼城,在西门内修一大水塘,池水丰盛,天旱也不干涸,池中养有鲜鱼,还可划船撒网,取名叫“天池”。城中的民丁,春季出城屯田耕作,秋季收粮运柴上山,“保民练武,累抗元兵”,使百姓过着较为安定的生活,钓鱼城成为“兵精粮足,兼获池地之利”的军事重镇。城防方面,在山的南北各筑一条“一字城”伸到江边,可以拦截敌军于城墙和江流之外。同时又在江边修建水师码头,在江上布置战船,以加强警戒。

蒙军统帅蒙哥鉴于以前对宋朝全面多路进攻的失败,采取了迂回至长江上游的战略,在大举南下攻宋以前,进军云南。经过数年准备,于1258年2月,蒙军兵分四路攻宋。蒙哥亲率主力4万,号称10万,于4月沿嘉陵江向重庆进发,企图占领重庆,东出夔门,会师荆湖,直取临安。12月,蒙军进至合州境内。10万多军民在主将王坚的率领下,团结一心,坚决抗蒙。次年2月,蒙哥率军渡过渠江,驻军于钓鱼城东2.5千米的石子山一带,强攻钓鱼城。经过几天的战斗,攻破一字城,遂连续攻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等。守城军民依坚据守,木石兼投,大炮遥击,使蒙军的进攻均遭失败。4月大雨20天,蒙军利用一无雨深夜,偷袭宋军,杀伤多人。王坚率兵反击,打退蒙军。5月酷热,蒙军疫病流行,王坚乘隙多次率兵夜袭其营地。蒙军日夜不安,战斗力大为减弱。

蒙哥殒亡 合州解围

1259年正月,蒙哥大汗亲自率领蒙军主力逼近钓鱼城,并派降将晋国宝入城招降,王坚严词拒绝,并把晋国宝押到练兵场,斩首示众,军声大振。蒙哥遂以重兵围攻钓鱼城,2月至5月,屡攻不克,蒙古军士气大为低落。

王坚率宋军据城坚守,采取“战火挠敌,守以固城”的策略,白天率军抵抗,夜间派兵袭击,将蒙古大军死死阻于钓鱼城下。

南宋王朝嘉奖他,诏曰:“守合州王坚,婴城固守,百战弥厉,节义为蜀列城之冠。”

6月初,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吕文德率水军沿嘉陵江上溯救援钓鱼城,被蒙哥派军击溃,退回重庆。6月5日,蒙军前锋总帅汪德臣夜袭外城兵马寨,王坚率兵进行抵抗,两军相持到天亮。汪德臣单枪匹马逼近镇西门外喊降,大呼:“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话未喊完,被城上炮石击中负伤,又正遇大雨,攻城梯折断,蒙古军队后续总队因失利败去。汪德臣于6月21日死于缙云山。

7月,川东一带久旱酷热,蒙古士兵和战马水土不服,加上军中缺粮,流行痢疾,蒙哥既无力强攻取胜,又不愿弃城撤军,战事陷入停顿。

为探城内虚实,蒙哥在钓鱼城新东门外“筑台建楼,楼上接桅”,派人登高瞭望,并于21日亲临现场指挥。王坚早有准备,蒙古兵攀至桅杆顶部,刚想抬头瞭望,就被钓鱼城守军的炮火命中击毙,同时蒙哥也受伤,蒙古军队不得不开始撤退。

这时,王坚令人从钓鱼城上抛下两条30斤重的鲜鱼和上百斤的面饼,并附上书信一封:“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不可得也。”蒙哥知道后,伤痛迸发,死于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

蒙哥大汗殒亡的消息传到欧洲,欧洲人奔走相告:“上帝之鞭折断了!”进军鄂州的忽必烈,进攻潭州的塔察儿,占领了大马士革的旭烈兀,各路蒙古军为争夺汗位而匆忙回师。

7月底,蒙古留3000精兵牵制钓鱼城,大军护送蒙哥大汗遗体北还。

蒙哥大汗的死亡彻底扭转了欧亚战局,并且使南宋王朝一时免于灭国之祸,蒙古贵族集团也开始了长期的内部争战。至此合州解围。

赫赫战功 后世纪念

开庆元年九月,南宋王朝诏封王坚为宁远军节度使和“清水县开国伯”。

钓鱼城由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树立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

当时,钓鱼城以“东方的麦加城”“上帝折鞭处”的威名震惊中外。明朝人邹智说:“向使无钓鱼城,则无蜀久矣;无蜀,则无江南久矣。宋之宗社,岂待崖山而后亡哉?”

合州军民为王坚建的纪功碑,后来遭元朝统治者凿毁,但至今尚存“王公坚以鱼台一柱支半壁”的残文。

王坚纪功碑文张森楷《民国新修合川县志·王坚传》:“(景定)五年三月,坚郁郁卒,赐谥忠壮,州人立庙祀之。咸淳三年,诏赐其庙额曰‘报忠’。”根据上述记载,推断王坚纪功碑凿于张珏离开钓鱼城之前的1272—1276年。因为石刻上有“逆丑元主”等蔑视、斥骂蒙古统治者和歌颂王坚坚持抗蒙的文字,所以在元军占领钓鱼城后,将其凿毁,也是很自然的。

对蒙古统治者来说,蒙哥大汗的败死,是一件令他们耻辱的大事,故令工匠凿千手观音代之。但凿造观音的工匠感念王坚的不朽功德,有意留下了这些很重要的字眼,使人们从残文中能够领略到其中的深意。

可惜的是,数百年来,许多人却没有发现这一重要的历史文物的本来面目,以致长期以来,屡遭毁坏。

20世纪50年代末,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历史系曾初步判断该碑刻为“南宋军民和张珏为了纪念王坚的战功而刻下的‘纪功碑’”,1981年10月,全国“钓鱼城历史学术讨论会”公认了此论断。从此,王坚纪功碑才得到妥善保护。

钓鱼城先后坚守三十六年,在世界战争史上,创造了以山城设防击败当时横扫欧亚无敌手的蒙古铁骑的奇迹,震惊世界,也是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历史政德人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