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历代名人吟咏重庆】巫山高

日期:2022-03-22 来源: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者按:

  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这里山环水绕,如诗如画。

  这里名家辈出,歌长俚短。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市志办组织选编《历代名人吟咏重庆》,以历代名人的诗性语言,展现重庆的山川地理、历史人文、风物变迁和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优秀历史文化,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之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巫 山 高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唬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作者】李贺(790—817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按:据史料记载,李贺一生未 曾到过巫山,该诗为其奇想之作。姚佳解题曰:“齐•王融‘想象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极",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山高水深,思归泣下之意。然自贺作此,有所主,盖为明皇幸蜀之后,而凭之也。”

【注释】
①碧丛丛,高插天:黎小龙等校注《三峡通志校注》第56页言《李贺诗歌集》作“碧丛丛,高插天”;黎小龙等校注《三峡通志校注》第56页、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卷32《艺文志》第421页作“巫山丛碧高插天”。高: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唐诗》卷393第4426页云:“一作齐。丛丛:群山簇聚貌。插: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唐诗》卷393第4426页云:“一作撑。
②大江:黎小龙等校注《三峡通志校注》第56页言《李贺诗歌集》作“大江;黎小龙等校注《三峡通志校注》第56页、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卷32《艺文志》 第421页作“巴江”。指长江。神:指巫山神女。翻澜:波澜翻卷。澜:波涛。曳烟:巫山神女飞翔,长裙卷起云烟。
③楚魂:思慕神女的楚怀王,楚襄王。寻梦:梦中追寻。楚魂寻梦:指楚襄王(一说楚怀王)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见宋玉《神女赋》。飔:凉风,凉飕飕。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唐诗》卷393第4426页云:“一作飒。”
④苔钱:青苔,苔藓,其状似圆钱,故名。
⑤瑶姬:巫山神女。《巫山县志》云:“赤帝女瑶姬。来行而率,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
⑥丁香:一种常绿植物名。竹:又名邛竹,一种茎细、节大的竹子,可作手仗。竹: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卷32《艺文志》第422页作“节”。唬:同“啼”。黎小龙等校注《三峡通志校注》第56页言《文苑英华》作“号”;黎小龙等校注《三峡通志校注》第56页、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唐诗》卷393第4426页、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卷32《艺文志》第422页作“啼”。
⑦古祠:指巫山神女庙,在巫山的对面。近月:极言山峰上的古祠位置高险。蟾桂:代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和桂花。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卷32《艺文志》第422页作“蟾宫”。
⑧椒花:山椒花,灌木,籽实紫红,开黄绿色小花。此处借《椒花颂》的典故赞美神女。坠红:实指花椒的籽实,故曰“坠红”。湿云:湿度大的云。间: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唐诗》卷393第4426页云:“一作端。”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历代名人咏重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