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重庆文物志】古遗址 | 史前遗址4

日期:2021-11-11

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场所、建构筑物经长时间毁损磨蚀后所遗留的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场所。在我国文物体系中,古遗址是内容丰富的一个大类。以田野考古学为手段,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古遗址的调查发掘,可以揭示许多古代遗迹并获得丰富的出土品,进而考察古代社会状况,因而古遗址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

重庆的古遗址十分丰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形以平行岭谷、浅山丘陵为主,域内长江及嘉陵江、乌江等众多的大小支流构成了较为发达的水系,沿江众多的台地及山间盆地为古代人类提供了众多的活动场所。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庆有古遗址1542处,从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址到明清时代遗存,序列完整,内涵丰富,在缺乏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时期和只言片语的青铜时代,这些地下遗存在构建重庆远古历史中有着主体和关键性作用。即使是秦汉以降,这些地下遗存所揭示的内容也往往是文献资料缺乏记载或语焉不详的,其丰富历史内涵、展示历史细节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史前遗址(4)


烟墩堡遗址

烟墩堡遗址位于丰都县汇集乡新湾村长江右岸的第四级阶地前缘,海拔为201~220米,属三峡工程迁建区。该遗址于1994年3月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组成的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队发现。1994—1998年,该遗址先后经历了4次发掘或试掘,揭露900多平方米,出土1341件石制品以及少量晚期地层的陶片。

烟墩堡遗址属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砾石石器工业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以磨圆度较高的河床砾石为原料,并以石英砂岩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断块、碎屑、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以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且以大型和中型者为主。石片占大多数,打片以锤击法为主。加工简单,以单向加工为主。在遗址中还发现了零台面石片,它的出现为“摔碰法”技术的起源提供了线索。烟墩堡石制品的特征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烟墩堡遗址位于长江岸边,背面为低山丘陵,适宜于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人类的生产方式可能更多地以采集植物根茎和果实为主,从而制作和使用大型的用于采集的工具。

通过地貌对比,烟墩堡遗址的年代约为中更新世早期,距今约70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该遗址的发掘曾被评为“199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烟墩堡遗址于2000年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重庆市志·文物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