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吕玉久朝鲜立下特等功

日期:2022-05-31


吕玉久(19311953)

在朝鲜黄海道平泉郡境内金刚山附近的一个长满青松的小山岗上,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和朝鲜人民政府共同树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碑上用中文和朝文镌刻着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吕玉久、张明禄的英勇事迹,作为对两位烈士的永久纪念。

吕玉久,1931年9月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油菜乡凉风村(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玉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3人,他排行老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吕玉久十几岁就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除了种田地,就是和父母一起挑煤赚几个辛苦钱。吕玉久所在的家乡当时贫穷落后,道路崎岖,家家户户都以煤炭为主要生活燃料。父母从十多里外的曾家山煤矿买煤回去卖,吕玉久就从煤矿废弃的残渣里捡煤粒,常常弄得头脸焦黑。

1949年,吕玉久娶了妻子,次年生了儿子吕林学。家里添了人口,负担更重了。这时,成渝铁路开始修建,吕玉久参加了铁路建设,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他将所挣的钱全部寄回家里。不久,吕玉久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临行时,母亲和妻子抱着1岁多的儿子,一边叮嘱吕玉久在部队要好好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一边嘱咐他早日回家团聚。

1951年,吕玉久在部队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担架营3连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吕玉久常常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受伤的战友。这个从贫穷家庭出来的普通战士,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几乎不给自己空闲的时间。一有空就和搭档张明禄练速度,因为速度越快,越能将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机会。

吕玉久是个乐观的人,常常将他在老家捡煤挑煤的一些趣事讲给战友们听,战友们特别喜欢他这个“四川小子”。在谈自己理想时,吕玉久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做一个让家乡和亲人都感到骄傲的好兵。

1953年,美军对朝鲜的战争加剧,一次次攻击都被我志愿军打退,美军到处投放燃烧弹,妄图烧毁我志愿军的粮仓以及朝鲜人民的房屋。

4月21日上午,美军飞机在朝鲜北部的黄海道平泉郡境内的金刚山投下燃烧弹,顿时,几个山头燃起熊熊大火,烟雾冲上了天。吕玉久和张明禄因执行任务已经一昼夜没有合眼了,此时刚休息不久。当大火燃起时,他们却不顾疲劳,积极投入到救火行动中。

火势太大,这里扑灭,那里又燃烧起来,星星点点的火苗经风一吹,刚刚扑灭的一个山头忽然又烧了起来,吉时子、李贞淑、郑景南、申善花4名朝鲜妇女被困阻在火海里,已经被烧得头昏眼花,伏在地上痛苦地哭叫着。

吕玉久和战友张明禄奋不顾身地扑进火海,背出来一个后,又冲进去救一个,两人迅速将她们抢救了出来。4名女子惊魂未定,连连对两个恩人表示感谢。这时,已经看不到吕玉久和张明禄的脸了,他们的脸被熏黑,头发也被烧焦了多处,衣服上还冒着烟。

下午两点多钟,好不容易扑灭的南山头北面的小山沟里又冒起了黑烟。吕玉久率先发现情况,来不及招呼战友就飞跑过去。张明禄随后见状也紧跟了上去。那山沟又是一片野草和树林,大风一吹,火势更加凶猛。先前在这里救火的朝鲜妇女李浩世、崔春凤、金善玉和郑玉男正迎着火头、忍着呛鼻的浓烟在地上割草,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志愿军堆放物资的防空洞。一阵大风吹来,浓烈的火焰滚来卷去,将4名女子包围起来。她们昏昏沉沉地找不到方向,更找不到逃生的路,因站立不稳,4人紧紧抱成一团,惊恐地哭着。

情况万分危急。吕玉久和张明禄先后赶到,两人一前一后冲进去,一人背一个再拉一个,一边用朝鲜话喊:“火太大,快跑啊!”一口气跑出了20几米,4名女子终于脱离了险境。此时的吕玉久已经感到体力不支,可当他晃眼看到火海里还有人没有被救出来时,再次冲了进去。张明禄随即也扑了进去。

这一次,吕玉久没有再活着出来。当大火扑灭以后,人们踏着灼热土地上那一片草灰跑进去寻找他们时,发现吕玉久和张明禄已经牺牲。吕玉久扑在一块大石头上,张明禄倒在地上,两人相距不过3米。

5月4日,当地朝鲜人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朝鲜人民代表沉痛致悼词:“两位烈士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随后,被救的8位朝鲜妇女组成了“吕玉久、张明禄生产突击队”,决心用优异的生产成绩来纪念这两位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按照吕玉久生前的愿望,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认他为共产党员,授予“二级爱民模范”称号,追记特等功,并将其出生地凉风村改为“玉久村”。

1953年秋天,粮食丰收使突击队员们更想念烈士的父母。12月25日,在吕玉久、张明禄烈士的墓碑揭幕典礼大会上,李贞淑等8位朝鲜妇女把自己亲手种植的10多穗水稻、谷子和高粱,交给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的代表,托他们转赠给远在中国的烈士的父母。礼品中还有8位妇女亲手绣制的锦旗和写的慰问信,朝鲜的名贵特产高丽参,以及她们在战争时期保留下来的白金戒指。每一件礼品中都蕴藏着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慰问团的同志因为不能立即返国,只好把这些礼品转给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

1954年2月18日,部队代表武文进等同志来到吕玉久的家乡慰问烈士的亲属。在慰问献礼大会上,吕玉久的母亲李友莲亲手接过来自朝鲜的珍贵礼品,尤其是捧着那些粮食种子,禁不住热泪盈眶。

1956年,李友莲作为烈属代表出席了全国烈、军属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91年,吕玉久的儿子吕林学随同以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为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40周年纪念大会,受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接见。



撰稿人:陈朝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