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重庆文物志】古遗址 | 史前遗址15

日期:2022-01-11

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场所、建构筑物经长时间毁损磨蚀后所遗留的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场所。在我国文物体系中,古遗址是内容丰富的一个大类。以田野考古学为手段,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古遗址的调查发掘,可以揭示许多古代遗迹并获得丰富的出土品,进而考察古代社会状况,因而古遗址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

重庆的古遗址十分丰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形以平行岭谷、浅山丘陵为主,域内长江及嘉陵江、乌江等众多的大小支流构成了较为发达的水系,沿江众多的台地及山间盆地为古代人类提供了众多的活动场所。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庆有古遗址1542处,从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址到明清时代遗存,序列完整,内涵丰富,在缺乏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时期和只言片语的青铜时代,这些地下遗存在构建重庆远古历史中有着主体和关键性作用。即使是秦汉以降,这些地下遗存所揭示的内容也往往是文献资料缺乏记载或语焉不详的,其丰富历史内涵、展示历史细节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史前遗址 (15)



盐店嘴遗址


盐店嘴遗址地处武隆县江口镇蔡家村2社盐店嘴,位于乌江左岸第二级阶地,遗址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200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乌江银盘水电站库区的文物调查工作中发现该遗址。2006年4月至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575平方米。

该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年代跨度较大,第一期遗存与玉溪下层文化相当,只发现了石制品,未见陶器。石制品均以砾石为原料,以打制为主,仅有少数斧、锛类石器的刃部进行了磨制,且绝大多数刃部仅磨单面,另一面则利用砾石的原始自然面成刃,不见通体磨光的石器。剥片打击时没有人工台面和平整的自然台面(即零台面),石片打击点一般位于石片一端略靠侧处,与打击点相对应的背面,常见打击时留下的崩疤。大多数石片属于宽长型(石片的长度小于宽度),因此,石片的剥片方法应为锐棱砸击法。石核一般剥一次片,少数多次剥片,后者有集中于一面剥片和两面均剥片两种情况。石制品分为砾石石器、石核石器、石片石器三类。石器及大量的原料、石片、断块、石砧等位于同一层面,由此推断该处极可能是一处重要的石器制造场。第二期遗存约相当于玉溪坪文化第二期。第三期遗存约相当于玉溪坪文化晚期。第四期遗存约相当于中坝文化。

此外,还发现了商周、汉至六朝、唐宋时期遗存。盐店嘴遗址文化堆积延续时代较长,文化序列相对完整,对研究乌江流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摘编自《重庆市志·文物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