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陈子庄

陈子庄,原名陈富贵,1913年10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双河镇峦堡村(今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高丰村)。1938年加入忠义救国会,1939年准备出川参加抗日游击队,在万县被宪兵队逮捕,押回重庆关押。1943年加入农工民主党,后加入民主大同盟。1945年日本投降后,跟随张澜参加国共两党和谈活动。1949年,任西南游击第一路总司令部秘书,兼永川团区支队司令。1955年,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1963年,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76年7月3日去世,享年63岁。他酷爱画画,一生勤学苦练,成为蜚声中外的现代国画大师,被称为“中国的梵高”。
陈子庄的父亲陈荣光曾与人合伙开过旅店,做过出售丝烟等小生意。陈荣光为人正直,又有文化,受到乡人的尊重。陈荣光还学到一手用民间技法绘制陶碗、在折扇上画花的手艺,经常为永川的陶厂画碗,为荣昌的扇庄画扇。陈子庄6岁时随父亲迁居永川永兴乡(现永荣镇)居住,并在那里入私塾读书。父亲为陶厂画碗的时候,陈子庄就在一旁观看父亲的工艺操作。陈子庄受到民间美术的熏陶感染,萌发了绘画的兴趣,也常常拿起笔东涂西抹。读私塾时,背着塾师在习字本上临摹民间十分推崇的岳飞、关公等人物形象。后来,陈子庄做过肉铺的伙计,还向荣昌庆云寺和尚及民间拳师徐荞耙、谢棕耙锤等学习过武术。他在店铺帮工之余或是习武闲暇,经常拿出笔墨练习绘画。他从小仰慕古代豪侠,对武术情有独钟,练就了一身拳脚功夫。16岁开始在荣昌、永川等地以拳师的身份向青少年传授武术。1937年,他在成都参加了一次武术比赛,在擂台上竟打赢了军阀王缵绪部队的武术教官,因而名声大振,深得王缵绪赏识,成为王缵绪的保镖。1938年任永川民教馆教员,加入忠义救国会。1939年秋,蒋介石密令王缵绪谋杀张澜、何九渊等民主人士,陈子庄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告张澜离渝得免,陈子庄因此入狱三年。出狱后,石孝先委任陈子庄为重庆民食协济社荣昌购运主任。1944年,陈子庄在荣昌县城东门外经营花果园,修建兰园公馆,并在城中开设金谷茶园。其间,组织叙荣乐社,任荣昌社长,并担任荣昌进德社名誉社长。1946年,任重庆卫戍司令部荣昌督导处股长。余际唐组织四川建设会,陈子庄任常务理事。1949年临近解放,陈子庄任西南游击第一路总司令部秘书,兼永川团区支队司令。后随王缵绪起义,在重庆参加西南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6月,转业到重庆三山水泥厂任模型设计工人。1954年2月,调建新化工社任技师。1955年,经重庆市统战部推荐,陈子庄任四川省文史馆馆员。1963年任四川省政协委员。
虚心求教
陈子庄青年时期结识了荣昌的知名画家吴拙生。吴拙生以画芦雁闻名,陈子庄虚心向他求教。除向吴拙生学习画芦雁以外,还向他讨教其他绘画技巧,增长了自己的绘画技艺,开拓了思路,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跨出了新的一步。后来他去德阳、成都谋生,仍以教习拳术和给厂家绘制绢扇为业,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绘画理论和勤奋练笔。在抗日战争前后,全国知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先后来川,曾在王缵绪家做客,陈子庄抓住时机虚心向大师们求教,细心观赏大师亲笔作画的风采。陈子庄十分推崇他们的风格,对其作品日夜临摹,竟得其神,最终继承了这一画派的独特风格。
陈子庄通过苦学勤练、不断创新,成为一位从荣昌起步,走向巴蜀,走向全国,蜚声中外的现代国画大师。
陈子庄的生活道路是曲折的,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却始终是执着的。1939年,他在万县被宪兵逮捕,关进重庆土桥监狱3年。他虽身陷囹圄,仍不放弃作画,托人买来纸笔,在狱中坚持练习。出狱不久即回到荣昌,苦练绘画技巧。定居成都后,生活相对安定,能够在家潜心钻研画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到残酷迫害,受到精神折磨和物质困顿的双重压力。他曾在一首诗里写道:“墨华不入时人眼,穷骨欲撑半壁天。儿女啼饥无米煮,老妻久病又成癫。”可见,他生活上遭受到的困苦不言而喻。尽管岁月如此艰苦,但他仍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酷爱绘画的志趣依然不减当年,以极大的毅力向困境挑战,绝不放下手中的画笔。
陈子庄既注重借鉴祖国的艺术传统,又善于创新。他认真钻研传统绘画理论,虚心向现代名家齐白石、黄宾虹等人学习。但他从不停留在名家成就的基础上,总是谋求表现自己的风格。他认为绘画“妙在性灵能自见”。
在画面布局上,陈子庄刻意求新,力求使作品呈现出和谐的整体感,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表现出气质的艺术美,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一生热爱自然,哪怕是一处农村小景,他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发掘其美感境界。
陈子庄的作品,在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誉鹊起,在各种报刊广为发布。从1979年起,成都、北京、上海、香港及美国等地先后为他举办过遗作展览。1987年《中国美术报》曾以《三足鼎立的中国画坛》为题,把他和黄秋园的国画艺术列为中国画坛三大派别“正宗”派的代表画家。
1988年3月,中国美术馆为陈子庄举办作品展,展出他的山水、花鸟画300幅,轰动画界。1991年10月,在上海新民晚报社和朵云轩筹办的陈子庄遗作展览期间,举行了陈子庄作品讨论会,著名文学评论家冯其庸题诗对陈子庄的作品进行了高度赞扬:“淡写轻描真画师,青藤八大定无疑。数峰天外横苍翠,更着石溪上峨眉。”著名美学理论家王朝闻说:“陈子庄的作品,显示了不傍人门户的独特面貌。”认为陈子庄的作品具有 “八大山人的空灵简约,石涛的恣纵驰骋,黄宾虹的笔墨浑苍,齐白石的纯朴率真,丰子恺的纯情自然”等特色。
因陈子庄的画作具有独特魅力,他被新闻界、美术界称为“中国的梵高”。他的生平及艺术评价已收入《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百科全书 •美术卷》。
陈子庄出生于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旧中国,成长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旧农村,浪迹于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旧时代;接触过王缵绪、孔祥熙等当时的军政要员,接受过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的亲自指点,结识过辛亥先驱余际唐和民主人士章伯钧、张澜,接近过中国政治旋涡的中心,也遭遇过十年浩劫抄家批斗的困厄潦倒,在艺术生存发展极为不利的时期,凭借个人坚韧的毅力和数十年亲身观察、体验和感受,于传统农耕文化和信手拈来的日常生活中挖掘传承中国农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中国画气韵生动与神形兼备之艺术精髓,最终勃发了艺术创造的活力,实为恰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助推乡村振兴之我辈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