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物志】古遗址 | 史前遗址3

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场所、建构筑物经长时间毁损磨蚀后所遗留的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场所。在我国文物体系中,古遗址是内容丰富的一个大类。以田野考古学为手段,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古遗址的调查发掘,可以揭示许多古代遗迹并获得丰富的出土品,进而考察古代社会状况,因而古遗址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
重庆的古遗址十分丰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形以平行岭谷、浅山丘陵为主,域内长江及嘉陵江、乌江等众多的大小支流构成了较为发达的水系,沿江众多的台地及山间盆地为古代人类提供了众多的活动场所。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庆有古遗址1542处,从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址到明清时代遗存,序列完整,内涵丰富,在缺乏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时期和只言片语的青铜时代,这些地下遗存在构建重庆远古历史中有着主体和关键性作用。即使是秦汉以降,这些地下遗存所揭示的内容也往往是文献资料缺乏记载或语焉不详的,其丰富历史内涵、展示历史细节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史前遗址 (3)
马王场遗址
马王场遗址分布于九龙坡区和大渡口区桃花溪流域,其中的典型地点是九龙坡区九龙镇九龙村广厦城小区玉龙公园内,海拔329米。该遗址属长江左岸的第五级阶地,为重庆主城区已发现的长江最高阶地。
1985年,在马王场和桃花溪一带的地表之上,重庆市博物馆(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曾经采集到一些旧石器的标本。2009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进行重庆主城区高阶地旧石器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了玉龙公园遗址,采集石制品十余件。
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6平方米,出土145件石制品,进一步为长江重庆段中更新世早期的人类生存情况和该地区环境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发掘者认为:马王场、桃花溪和玉龙公园的位置接近,且都是长江的第五级阶地,可以将它们看作同一个文化类型。
玉龙公园遗址的旧石器类型主要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发掘出土的大部分石制品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磨蚀,而地表发现物则大多棱角分明,推测其年代可能分为旧石器早期和晚期两个时代。根据阶地、地层和石制品面貌分析,马王场、桃花溪以及玉龙公园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40万~100万年间,是目前已知的在城市内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马王场遗址于2000年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