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方曙霞的红色人生

日期:2023-02-03



19021984)


方曙霞,1902年10月29日出生于安徽省寿县瓦埠集方家小楼。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荣昌特支宣传委员,1937年参加荣昌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接任中共荣昌县委书记。从事地下工作期间,因叛徒出卖而东躲西藏。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璧山、江津等地任职,1962年离休,1984年3月27日因病去世。

1922年,方曙霞考入美国教会办的芜湖萃文中学,学校要求学生星期天做礼拜,上课时用英语背诵《圣经》,这些做法激起部分学生反感,方曙霞等学生不背《圣经》,不做礼拜,因此常被罚站。

就在这时,为反对军阀马联甲镇压学生运动,位于芜湖的省二农校、省女师等联合成立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代表团前去质问马联甲。省第二农业学校团委书记薛卓汉和方曙霞走在队伍最前列。学生运动结束后,薛卓汉介绍方曙霞参加了共青团。这学期期末,方曙霞回到家乡组织起妇女识字班,除了教识字外,还鼓励妇女放小脚,对封建势力压迫妇女行为进行反抗。

1924年春,方曙霞愤然离开了萃文中学。这时薛卓汉已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他写信告诉方曙霞:“要革命就到上海大学去。”这年夏天,方曙霞和陈斌一同考入上海大学。上海大学表面是国民党市党部办的,实际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培养党的干部的高等学校。上海大学的党组织是一个特别支部,属党中央直接领导。方曙霞当年就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上海大学办有由党组织直接领导的工人夜校,教学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启发工人们的阶级觉悟。彭进修任夜校指导员,方曙霞任教导主任。

上海当时最多的是纱厂,工人的劳动时间每天在20小时左右。方曙霞与同学们常去工厂,以认同宗、同乡、亲戚或结拜兄弟姐妹等方式,与工人们交往,从而建立工会组织,逐步发展团员、党员。

1926年8月,方曙霞与彭进修结婚。

方曙霞得知北伐军已攻下武昌城,武汉三镇已成为革命中心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他持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和同学刘祥启坐船离开了上海。

1927年2月底,方曙霞考入中山大学第二院社会系毕业班,不久被选为中山大学二院支部书记。

由于蒋介石大清党,屠杀革命志士和共产党员,党组织决定方曙霞和彭进修回四川做地下工作。到达重庆后,方曙霞没与组织接上关系,只好回到荣昌。

1928年春,在荣昌中学教书的雷兴政、谢啸冬夫妇来访。雷兴政是方曙霞上海大学时的同学,曾参加过党的五次代表大会。经过几次谈话后,方曙霞终于与荣昌地下党接上了组织关系,并任荣昌特支宣传委员。

1930年夏,程子健代表上级党委来到荣昌县,要荣昌县地下党组织暴动起义,决定搞一次大贴革命标语的行动,由方曙霞执笔草拟标语内容,主要是号召群众起来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治压迫,声讨三三一惨案的罪魁祸首蒋介石与军阀刘湘、王陵基,反对帝国主义等,这一行动却使党组织暴露在敌人面前。

8月2日拂晓,方曙霞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方廉生突然大哭,吵醒了方曙霞。正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早有警觉的方曙霞立即起床从后门逃到离县城25华里的肖河坝。此后,县委密令方曙霞在农村做农民工作,暂不要在城内露面。

1931年,党员袁世勋在重庆被捕后叛变,而袁世勋是荣昌县委书记钟兆群的老表,于是袁世勋劝降钟兆群变节。接着组织委员刘家和叛变。钟兆群、刘家和、袁世勋等人按照他们掌握的地下党员名单,带领反动军警逐一捉拿地下党人,使荣昌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33年下半年,彭君辅听说在抓共产党,马上通知方曙霞赶快离开荣昌,住进大足县西沟宋家大院子。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各地纷纷成立抗日救亡会,方曙霞和李散之、廖福增等都积极参加荣昌县的抗日救亡组织,他们利用卧佛会、端午节划龙船等群众集会之机发传单、贴标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下半年,俞素璋、孙礼娴从自贡市带来了党的组织关系,俞素璋是彭家的亲戚,曾经与方曙霞有所接触。方曙霞向她们介绍了荣昌党组织遭受破坏后的情况。因为她们知道方曙霞是党员,因此恢复了他的党籍。接着,自贡市党组织派周诚到荣昌,对全县的党组织进行清理,1939年春成立荣昌特支,方曙霞任特支青年委员。

在中共荣昌县特支的领导下,荣昌县先后成立了抗日歌咏团、大众壁报社、纺纱厂等群众性组织。方曙霞由党组织分配负责《大众壁报》的编辑工作,主要宣传抗日救亡、反对贪官污吏、反对苛捐杂税、宣传党的政策等。

1939年10月,县委书记廖林生奉命转移,欧志仁继任荣昌县委书记,何君辉任组织委员、方曙霞任宣传委员。

1940年初欧志仁调走,方曙霞接任中共荣昌县委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方曙霞转移到重庆。

1942年2月底,方曙霞通过阳翰笙(共产党员,方曙霞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与南方局接上组织关系。按照南方局的安排,方曙霞改名为方进一,割断一切横的联系,到兴华油脂公司位于涪陵的兴华炼油厂工作。

方曙霞在兴华炼油厂任秘书兼人事课长,主要协助厂长潘公皓处理基建事务。潘公皓经常来往于厂与公司之间参加董事会,实际是带回党的指示。

1944年滇缅公路输油管接通,外国汽油大量进口,兴华炼油厂停办,方曙霞回到重庆油脂公司。几天后,经过组织同意,方曙霞到和泰面粉厂工作,一直到1945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来,受党组织委派,到道门口中国工矿公司担任总务。

方曙霞在中国工矿工业公司工作到1947年,这时局势动荡,内战烽火燃遍大半个中国。中国工矿公司总经理鲁自诚(共产党员)决定分散一部分人,并写好推荐信交与方曙霞,让他去重庆红十字会。

1949年8月,形势更加紧张,方曙霞退出重庆红十字会,回到荣昌县肖河坝乡下隐蔽起来,直到12月荣昌县解放时,地下党负责人何君辉通知他和彭进修进城,一道参加荣昌县的接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曙霞先后任璧山专署、江津专署工商科科长、文教科科长、中共江津地委统战部科长、江津专区政治学校副校长等职。1962年离休,1984年3月27日因病去世,享年81岁。


文章作者:陈朝权

作者单位:荣昌区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