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燕青门正骨疗法

日期:2022-10-12




燕青门正骨疗法来源于民间传统,手法轻、创伤小、痛苦少、疗程短、疗效好、费用低是其典型特点,在广大患者中有着深远影响。燕青门正骨疗法在近现代传承9代,已逾百年。燕青门正骨疗法秉持“德为医之首,术为医之本”“上明天理、下明地理、中明人理、深明医理、通晓哲理”的祖训,在诊治过程中,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程,以保证其对骨伤、骨病的诊疗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多年以来,燕青门正骨疗法博采诸家之长,在广大患者中得到认可和推崇,其第七代传承人朱正刚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归纳出“燕青门正骨疗法9法”(即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曲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疏筋顺骨、夹挤分骨、成角折顶、回旋复位)和“燕青门治疗软伤9法”(即针、灸、按摩、理疗、熏洗、敷药、穴位注射、镇痛注射、配合以辨证论治的专病专药内服),成为重庆中医骨科绝技之一,并影响到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的民族民间医药文化传承价值。

由于学习中医正骨疗法所需要的周期长,目前不少医院、医生都已放弃这一疗法,致使其传承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中医骨伤科的发展正处于花叶凋零、自生自灭的境地,燕青门正骨疗法也处于濒危状态,亟须加强保护。


燕青门传承秘验方——化毒生肌散与寒水石

(摄影李健)

中医正骨疗法是中华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正骨疗法源远流长,萌芽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成形于战国、秦汉时代,发展于隋唐宋元,兴盛于明清。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第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到《世医得效方》,从《正体类要》到《医宗金鉴》,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医骨伤疗法文化。燕青门正骨疗法中治病的秘方及技法,以口传心授的方法流传下来,以治疗效果显著而闻名。早先燕青门正骨疗法多针对习武造成的各类损伤进行医治,仅在武术界内部流传。1935年,燕青门独家正骨疗法由燕青门第六代传人赵锦才由河北沧州带到重庆,并在重庆得以续传。燕青门第七代传人朱正刚将燕青门正骨疗法予以继承和发扬。

燕青拳出自少林寺,最早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烧火僧紧那罗王”借《水浒传》中燕青之名所创,清朝康熙年间传至山东充州,张先师创立燕青门,并在其后300年间一直得以传承。燕青门正骨疗法源于河北沧州燕青门,燕青门传承人相继有第二代孙通,第三代陈善,第四代余桐波,第五代李霖春、霍元甲,第六代赵锦才、李书亭、张学良(即近代东北军少帅)、张继尧等,第七代朱正刚,第八代朱怀宇(朱正刚之子),燕青门正骨疗法直接师承第五代传人李霖春和第六代传人赵锦才。

项目场景图(摄影刘佳)

(一)整体观念

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肢体某部分受损,除局部症状外,必然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因此,要重视全面检查、辨证施治,在治疗局部的同时,重视调理全身。

(二)以气为主,以血为先,以调理气血为根本

《黄帝内经》论疾病发生之理,是基于阴阳而归结到气血的。骨伤科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气属阳、血属阴,故气血是阴阳的物质基础,气血不和,即是阴阳不平而有偏颇,所以因损伤而致的疾病,亦关乎气血、阴阳之变,所以治气血是骨伤科的核心。

(三)健脾胃、补肝肾,筋骨并重

肝主筋、肾主骨,脾胃运化水谷,生化精微,损伤中后期健脾胃、益肝肾,以充养精血,有利于损伤康复。

(四)以稳准巧的手法施以正骨

手法是医者用双手诊断和治疗骨伤的一种方法,应在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加重局部损伤的情况下,将骨折及早地正确对位。

传承人治疗图(摄影李健)


①手摸心会:通过医者手指对伤者骨折部位的触摸,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②拔伸牵引:主要是克服肌肉抗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沿着肢体纵轴,对抗牵引。

③旋转曲伸: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

提按端挤:主要是矫正侧方移位。

⑤摇摆触碰:主要是矫正残余移位。

⑥疏筋顺骨: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

⑦夹挤分骨:凡两骨并列部位骨折,骨折端互相靠拢,复位时夹挤骨间隙,使其分开。

⑧成角折顶:纠正重叠移位。

⑨回旋复位:纠正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治疗手法图(摄影黄国浩)

(五)动静结合的固定

治疗骨折时,为了保持骨折在复位后的位置,必须对骨折处进行固定。从肢体功能出发,用夹板和纸压垫、布带固定,既可以保持复位后的骨折位置,限制断端活动,尤其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能有效控制,又能让肢体和肌肉进行必要的生理活动。当肢体活动时,外固定随肢体一起动,由于压垫的压力和固定夹板的弹性作用,使肌肉收缩活动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传达到骨折断端,在骨折端之间产生一种对向挤压作用,能保持和促进骨折的复位,刺激骨折的愈合。

①夹板局部外固定,适用于一般骨干骨折。

②超关节夹板固定,适用于关节面完整的关节内骨折或接近关节的干骺端骨折。

③夹板局部外固定或超关节夹板固定合并骨牵引,适用于骨折部软组织多、肌拉力强的骨折,不稳定的骨干骨折,关节面已遭受破坏的关节内骨折。

④活动夹板弹性带抱膝或抱膝圈固定:适用于髌骨骨折。

⑤夹板分骨垫固定:适用于掌、跖骨干骨折。

⑥小竹片或小木板固定:适用于指、趾骨骨折。

⑦弹力带骨盆兜固定:适用于骨盆骨折。


(六)导引练功辅助治疗

导引练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由沧州燕青门独特的练功方式演变、传承而来的,其全身或局部的动作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容丰富,既可防病,又可治病。伤肢关节活动与全身锻炼能推动气血的流通和加速祛瘀生新,改善血运,促进肿胀的消散,促进骨折愈合,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有利于治疗骨伤,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病案图(摄影黄国浩)

(七)燕青门综合疗法治疗软伤疾病

对软组织损伤疾患,采用“燕青门治疗软伤9法”(即针、灸、按摩、理疗、熏洗、敷药、穴位注射、镇痛注射、配合以辨证论治的专病专药内服)达到疗效互补的中医专科特色。



摘编自: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渝医绝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