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吹奏

木叶是最简单的乐器。土家族的原始祖先们,曾以此拟声捕猎禽鸟,后来逐渐转化为以声代乐、以音伴唱的乐器,现在广为流传。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川、滇、黔、桂、闽等地的汉族人民也广为吹奏。
木叶吹奏(摄影:李化)
民间艺人白现贵和他的徒弟在表演《木叶吹奏》(摄影:李化)
唐代,木叶正式用于“十部乐”的“清乐”中。在唐代的文献中,也有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吹奏木叶的记载。在四川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乐舞浮雕中,就有一口含木叶吹奏的人像。这表明早在1000多年前,木叶不仅在民间传用,而且是唐代、前蜀宫廷乐队中的常用乐器。
西阳自治县市级非遗项目木叶吹奏3名代表性传承人在由县文化馆举办的非遗节目展演中同台演出(摄影:李化)
木叶选材时首先要注意树种,通常采用小榕树、香樟树、柑子树、金柑豆等无毒的树叶,树叶要柔韧适度、不老不嫩。太嫩的叶子软,不易发音;老的树叶硬,音色不柔美。叶子的大小与演奏效果也有很大关系,过大或太小都不便于吹奏,发音也不集中。一般以叶长5.5厘米、叶宽2.2厘米左右的比较适宜。木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可塑性非常强,是山里人创造并传承音乐的载体,无须演奏家灵巧的手指,无须精雕细刻的乐器,只需摘一片翠绿翠绿的木叶贴于唇上,就可以吹出不绝如缕的悦耳之音,这就是天籁之音。酉阳的木叶吹奏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土家小伙把吹奏木叶当作向心上人求爱的一种方式,是土家人“大山木叶烂成堆,哥妹相爱哪用媒,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的真实生活写照。
传承人选介
张宗应 男,苗族,1963年生,重庆酉阳县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向本寨老一辈学习木叶吹奏技巧,熟练掌握吹奏木叶的方式与方法,能吹奏西阳民歌的各种演唱曲调。此外,由于熟悉本地民歌、山歌以及木叶吹奏的各种技巧,他用木叶吹奏的曲子,常会带入演唱山歌民歌时的尾音及衬音。2002年,他荣获首届“桃花源杯”酉阳民歌大赛一等奖;2003年,荣获重庆市民歌邀请赛初赛第四片区优秀歌手奖,以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首届“民歌·山歌”比赛优秀奖。
田景义 男,土家族,1955年生,重庆酉阳县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2岁时跟随父亲田应福学习木叶吹奏,参加工作以后,虚心地向县内外木叶吹奏高手学习,取长补短,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探索木叶的演奏技巧,并把木叶吹奏视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逐渐掌握木叶吹奏的全部技巧,成为全县木叶吹奏的领军人物,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地、县的各类调演、会演及比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摘编自: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乡音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