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奉节阴沉木雕刻技艺

日期:2022-08-05

奉节阴沉木雕刻技艺在夔州古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重庆市奉节县城坐落于长江三峡之首——瞿塘峡。滚滚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裹挟着泥沙,翻腾着浪花,冲刷着三峡两岸的群山,也冲刷着沉积在江底的千年古木。这种被称为东方神木的古木,就是阴沉木。阴沉木是树木埋藏地下六千年以上的一种碳化木材。利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古典家具和工艺品自然朴实、硬如钢铁、色泽自然如墨黑、不变形、不褪色,是人们争相珍藏佳品。


阴沉木雕刻作品(奉节县文化委供图

阴沉木雕刻工艺在明清时期比较盛行。从奉节白帝城博物馆和民间收藏的古家具中都发现了阴沉木雕刻的精品,时至今日,只有奉节县星马古典家具有限责任公司的刘国君、刘中平继承发展了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他们的雕刻工艺品已流传全国。

由于阴沉木是不可再生的材料,因此用阴沉木雕刻的各种仿古家具就越显得珍贵。唐代诗人杜甫在夔州写的《后苦寒行二首》中写道:“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同为唐代诗人的韦绚也写道:“峡水大时,三暑雪消之际,波涌晃漾,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塞江而下,几乎水落平川,万物皆失故态。”这里所说的“大木”“枯槎”,指的就是从上游冲击下来的各种枯木树根。诗中描写的情景,在远古时期即已有之。远古时期,或因山洪暴发,或因突如其来的地震、泥石流等地质变动,将生长千百年的树木深埋在地下。这些树木在隔绝氧气的高压环境下经历千万年,其颜色变为暗褐色或黑色,材质发生变化,但仍保持木质的纹理,不失木材的特征。这沉压于江底千万年近于石化的木材,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三峡阴沉木。

据奉节县志和永安镇志记载,三峡阴沉木的雕刻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现白帝城博物馆收藏有奉节本土雕刻的清代阴沉木桌椅。奉节星马古典家具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刘国君先生就是第四代传人,其儿子刘中平是第五代传人。

传承人正在进行雕刻(奉节县文化委供图)

奉节阴沉木是雕刻家具和工艺品的高档材料。其雕刻工序复杂,根据制作种类的需要,选那些成型的纯度高的材质。将选好的木材,根据工匠画定的墨线,将原木解为规定厚度的板材。由于原材料含有较多水分,需要将解好的木板放入干燥窑烘干。按规定长度、宽度及厚度进行下料。按照已画好的家具各零件上的榫头、榫卯及槽口进行开榫、打眼、铣槽、铣形、雕刻、磨光加工。

其雕刻手法主要有阴雕、阳雕、圆雕及透雕等。阴雕又称阴刻或沉雕,圆雕又叫立体雕,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透雕,南方又称通雕,有立体透雕和平面透雕之分。

奉节阴沉木家具的制作,不用一颗铁钉,只釆用传统的榫卯结合工艺,纯手工制作完成。色泽天然,环保性好。涂过桐油的家具,木纹仍然清晰可见。原来暗褐色的木质,呈现出黑色或紫黑色的色泽,显得古朴凝重,富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原始质朴的气息;家具使用越久,表面越光亮,有如镜子可以照人。阴沉木艺术以黑色为基调,神秘、质朴,没有“火”气,有传统韵味。

阴沉木雕刻工艺的代表性作品有:灵芝太师椅、清式(八王)扶手椅、九龙椅、镶螺扶手椅、圆椅、明式(三角)圆椅、四出头官帽椅、躺椅、三角圆椅、组合书柜、组合博古架、明式书案、九龙壁、挂屏、笔筒、云龙砚台、大云龙镇纸、佛像、八仙如意等。

阴沉木雕刻工艺的特征是集传统雕刻和现代工艺于一体。阴沉木坚硬难雕,工匠们用了铲刻、凿刻、雕刻、镂、空、悬等各种技法来制作,技术含量很高。所有成品不用铁钉,对榫卯的技术要求极高。成品不变形,不开裂,打磨工艺上也特别讲究,以擦漆和反复打磨来达到成品自然呈色,不褪色,永保木质本色的特点。阴沉木是生产仿古家具的优质材料。

阴沉木雕刻的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它的材料稀有,且不可再生。阴沉木的形成至少在六千年以上,并且该材料坚硬,不变形,色泽自然乌黑,属特殊雕刻材料。二是阴沉木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精细,它的所有作品都不用一颗铁钉,榫卯科学,结实,特别是镂、空、悬工艺技术考究,有极强的审美和收藏价值。此外,阴沉木雕刻作品还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它所制作的成品美观,可永久收藏实用。

该工艺流程复杂而考究,主要传承人刘国君师傅年岁渐高,动手能力逐渐减弱,后来学习者无法全面掌握各项技术,目前支撑该项技艺的艺人主要是刘中平老师。



代表性传承人


刘国君 男,汉族,1953年生,重庆奉节县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奉节阴沉木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技师。阴沉木材质坚硬如铁,雕刻难度大,工序复杂。但他却能自如运用各环节的雕刻方法。在镂、空、雕等技法上大胆、细腻、有创意。作品能在细微中见大气,粗犷中显朴实,自创在传统榫卯结构中加一内榫,使榫卯结构更加稳固的技术,该技术目前已广泛使用并申报国家专利。他雕刻的《李白·诗意笔筒》获重庆市第二届工艺美术大赛金奖;《春夏秋冬·四季挂屏》获“百慧杯”首届中国家具设计大赛银奖。他参加了荆州博物馆、白帝城博物馆的修复雕刻工作;获得“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刘中平 男,1975年生,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后在四川美术学院、云南民族艺术学院进修多次,自幼跟随父亲刘国君学习和钻研阴沉木雕刻技艺,已经能熟练掌握该项制作技艺,其代表作品有《李白·诗意笔筒》《十件套九龙椅》《佛像》《凤凰牡丹挂屏》和各类根雕。此外,刘中平还著有阴沉木制作技艺的学术论文多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