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瞿塘峡船工号子

日期:2022-08-10

瞿塘峡船工号子属传统音乐中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类。它是船工在用小木船(载重约三吨)运货往返瞿塘峡水路时,喊唱的一种砍桡号子,在当地已流传上千年。


历史上,夔州府(今奉节县城)至大溪水路(瞿塘峡段)是船工们的生死关、鬼门关。浩瀚的长江水涌至夔门,形成“夔门紧锁全川水,江水汹涌出夔门”之态。因此,瞿塘峡段的水路水势复杂,泡旋多、暗流多、水流湍急,江水两岸多处无路可走。


瞿塘峡老船工(图片由奉节县文化馆提供,摄影者:胡雪春)


奉节县古属夔州治所。汉代起至20世纪初,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等治地。一直为蜀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与周边陕、鄂、湘等地有紧密的商贸往来,因此,大溪(今巫山县场镇)就成了东西南北商贸货物的集散地。历史上,湖北恩施地区的骡马运输队每天到大溪的多达100支,他们把大批山货集聚大溪,再用小木船将山货运往夔州(必经瞿塘峡水道),再将夔州的“洋货”运回大溪,由骡马队运往恩施地区。瞿塘峡船工号子是在瞿塘峡水路中船工砍桡划船时喊的号子(当地船工称“哈哈号子”)。旋律酣畅朴实,节奏铿锵有力,快慢依水势而变化,它不同于上河川江号子,而是形成了船工号子中独特、唯一的风格。


瞿塘峡船工号子现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田龙兴为代表的传承谱系及主要传承人分别列表于后:


以田龙兴为代表的传承谱系



瞿塘峡船工号子主要传承人



瞿塘峡船工号子传承人选介


田龙兴 生于1940年。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15岁起在木船(载重两吨半)上装货跑运输,专门跑奉节至大溪段瞿塘峡水路,对瞿塘峡船工号子非常熟悉、喜爱。祖上三辈人都是船工,他由于多病,1982年病退在家,是瞿塘峡船工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能喊唱奉节至大溪瞿塘峡水路独有的船工号子。其技艺特点是:砍桡号子短促有力,唱词多用“嘿,嗨,哪,哟,呀,喂,嘛”等衬词随砍桡节奏喊唱;抽桡号子多用幽默、舒展的夔州乡间小调,歌词通俗易懂,十分有趣;上水多用砍桡号子,下水、到码头时多用抽桡号子,上水拉纤只有哼鸣没有号子。


田龙兴全面熟练地掌握了瞿塘峡船工号子唱腔,熟悉船工历史。在巫山船运社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曾多次在对外旅游宣传中演唱瞿塘峡船工号子。带有徒弟(王健)一名,已传艺20年。


王 健 生于1963年7月7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是土生土长的大溪人,从10岁开始随爷爷、父亲往返奉节至大溪段瞿塘峡航运,从小便对瞿塘峡船工号子有浓厚的兴趣、情感,并能熟练掌握瞿塘峡船工号子的唱法和演唱技巧。成年后致力收集、整理瞿塘峡船工号子的唱腔和船工生活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完整记录了瞿塘峡船工号子的全部内容,本人能熟练演唱瞿塘峡船工的“砍桡号子”“抽桡号子”。


传承人王健与师傅田龙兴交流瞿塘峡船工号子演唱技艺

(图片由奉节县文化馆提供,摄影者:胡雪春)


在老一辈船工相继离世的现状下,王健是极具代表性的传承人,能喊唱奉节至大溪段瞿塘峡8千米水路独有的船工号子。王健师承田龙兴,其技艺特点与田龙兴相似:砍桡号子短促有力,唱词多用“嘿,嗨,哪,哟,呀,喂,嘛”等衬词,随砍桡节奏喊唱;抽桡号子多用幽默、舒展的夔州乡间小调,歌词通俗易懂,十分有趣;上水多用砍桡号子,下水、到码头时多用抽桡号子,上水拉纤只有哼鸣没有号子。


王健长期致力收集、整理、记录瞿塘峡船工号子的全部内容,收藏瞿塘峡“哈哈号子”的音乐本、唱词本,记录、编写瞿塘峡船工生活历史。从2008年起,作为无报酬义工协助、配合奉节县非遗中心拍摄全县非遗项目。2005年自筹资金创建“白帝艺术团”,在节目中编排“瞿塘峡船工号子”舞蹈,很受群众喜爱。


摘编自: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乡音乡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