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重庆文物志】古遗址 | 先秦时期遗址3

日期:2022-06-28

古 遗 址

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场所、建构筑物经长时间毁损磨蚀后所遗留的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场所。在我国文物体系中,古遗址是内容丰富的一个大类。以田野考古学为手段,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古遗址的调查发掘,可以揭示许多古代遗迹并获得丰富的出土品,进而考察古代社会状况,因而古遗址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

重庆的古遗址十分丰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形以平行岭谷、浅山丘陵为主,域内长江及嘉陵江、乌江等众多的大小支流构成了较为发达的水系,沿江众多的台地及山间盆地为古代人类提供了众多的活动场所。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庆有古遗址1542处,从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址到明清时代遗存,序列完整,内涵丰富,在缺乏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时期和只言片语的青铜时代,这些地下遗存在构建重庆远古历史中有着主体和关键性作用。即使是秦汉以降,这些地下遗存所揭示的内容也往往是文献资料缺乏记载或语焉不详的,其丰富历史内涵、展示历史细节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先秦时期遗址


猴清庙遗址

 猴清庙遗址位于合川区铜溪镇纱帽村2社,地处涪江与临渡河交汇处的二级阶地,海拔205~210米。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于2004年开展嘉陵江草街水利枢纽调查时发现。遗址面积约26000平方米。2008年5月至11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445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37个,包含新石器、商周、两晋南北朝、唐宋、明清等多个时期的遗存。

 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范围较小,出土遗物少,可辨折沿罐、高领罐、高领壶、深腹盆等陶器,与三峡地区玉溪坪文化中晚期文化特征相似。商周时期遗存较为丰富,发现有房址、灰坑、灰沟、灶坑、红烧土堆积、石堆等遗迹,出土有尖底盏、尖底杯、圆底罐、花边罐、釜、圈纽器盖、豆、瓮、盆等典型陶器。据地层关系和遗物演变,可以确定商周遗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一段约当商代晚期,第二段为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第三段大致在春秋时期。前两段与三峡地区石地坝文化相近,第三段与三峡地区瓦渣地文化相近。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遗迹有房址、灰坑和灰沟,出土有少量陶器和青瓷器。唐宋时期遗存发现有灰坑、灰沟、钱币窖藏、井、石室墓等。其中,唐代的遗物有莲花纹瓦当、瓷四系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铜钱等。宋代的遗物有盏、碟、灯、双耳罐、鸟食罐、香炉、奁、盘等涂山窑系的典型瓷器,另见有兽面纹瓦当、湖州铜镜和崇宁通宝、崇宁重宝、祥符通宝等铜钱。

 猴清庙遗址是涪江流域少见的大型古代聚落址,文化堆积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对于建立嘉陵江下游地区古代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猴清庙遗址于2009年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重庆市志·文物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