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廖林生的革命生涯

日期:2022-07-20

廖林生,原名廖福增,又名廖咏川。1906年8月21日生于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敖家巷。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多次被捕入狱,但理想信念坚定。1938年春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荣昌县特支委员会书记、中共荣昌县委书记等职。1958年7月被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3月平反。1989年2月,在成都去世。

1926年,廖林生通过同学介绍,在钟定厚连长所在的川陕边防军刘存厚部担任录事。次年,钟定厚介绍廖林生去军官讲习所受训,毕业后担任排长,不久调军官教育团受训一年,此后被派作参谋及地形学教官。

1929年底,党组织派人联络钟定厚兵变,被人告密,钟定厚被捕遭杀,廖林生被通缉。

1931年,廖林生考入“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部宣传处”当宣传员,主要任务是搜集贺龙、段德昌等在湘鄂苏区编印的宣传资料。廖林生看了这些宣传资料后深受感染,觉得共产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于是写了题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考察》一文,受到当局怀疑。因此,6个月后廖林生就被遣回原籍。

1933年1月,廖林生到重庆乘船去上海谋生。在上海,荣昌中学的同学李散之和赵宗麟(柳乃夫)动员廖林生回四川参加红军。

廖林生回到荣昌不久,李散之也回到荣昌,两人约同学廖维昆、兰玉璋等人在安富组织读书会,交换阅读进步书籍,交流讨论思想心得。

1934年7月,廖林生通过关系担任了重庆特种团务局的督练员。1936年初,团务局副局长陈金烈调任仁寿县长,把廖林生带去任保安大队长兼中队长。不久,陈金烈被仁寿地方势力推下台,廖林生也被撤职,并以移交枪支、弹药不清的罪名被捕入狱。

廖林生出狱后回到荣昌,与共产党员方曙霞、进步青年胡禹九等人一起成立读书会,建立小型图书室,阅读《生活》《大众哲学》等书刊。卢沟桥事变后,抗日烽火给荣昌带来了抗日救亡的高潮。于是,读书会商定派廖林生、姜贵珍、彭高楠等3人到陕北去找党组织。他们到达陕西三原县安吴堡,参加了党领导的西北青年救国会举办的训练班,接受班主任胡乔木的教育。1938年春,廖林生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陕北回川。

回到荣昌,廖林生多方面发动群众,成立荣昌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县队部,发展“星芒社”和“群力社”社员,并把“警钟剧社”纳入“民先”领导。因此,廖林生被反动当局批捕入狱。消息传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致电四川省政府转荣昌县政府进行干预,廖林生才得以释放。7月,经韩天石、喻素璋介绍,廖林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春,中共荣昌县特支委员会成立,廖林生任书记,由川东特委领导。当年夏天,川东特委决定成立中共荣昌县委,由廖林生任书记。1940年2月,廖林生调任石柱县委书记。

1941年6月,组织委派廖林生到川南清理被敌特破坏的泸县中心县委及其下属组织。他在泸州得知泸县中心县委代理书记郭福裕被捕叛变,江安县委书记姜明远、委员孔祥钦、田文西和中心县委下属赤水特支书记田崇尧、委员张耀龙、沈际昌等多人先后被捕,原中共赤水特支书记傅方权被敌人秘密杀害等情况后,立即直奔叙永,及时接收叙永的组织关系。然后去古蔺县委与组织委员何显宗接头,责成何显宗到各乡支部通报情况。

1942年春,川东特委联络员欧志仁到古蔺同廖林生联系,传达上级指示,要求巩固组织,组织形式改为单线联系。接着,廖林生转到叙永,动员处境危险的刘光星和刘维实撤离。

1943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欧志仁、赵乃文相继被捕。对此,廖林生及时赶到古蔺,集中党的骨干在柑子林王钟灵家召开紧急会议,将三县特区委机关撤出叙永转移到安全地方。随后,廖林生转移到贵州赤水县城,掩护转移去赤水的同志。

1945年重庆谈判后,南方局派人在贵州赤水县找到廖林生,由伍尚民送他到重庆,受到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余江震接见。自此,川南地下党组织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46年1月,川南工委在赤水县新西门外赤水河畔正式成立。

风云突变,蒋介石对共产党和爱国人士实行血腥镇压。6月,廖林生及时召开会议,决定将川南工委机关秘密迁到云南威信县长官司。

1947年3月,廖林生、刘平、刘绍清在长官司先后被捕,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在大坝乡公所关押在一起,他们统一口供,“清剿指挥部”审讯无果,只好先后释放。出狱后,廖林生到荣昌聚集石建维、刘平等人,处理长官司事件遗留问题,并决定把荣昌作为川南工委临时所在地。

6月,廖林生去重庆与新川东临委许建业接头,组织决定川南工委归川东临委领导。9月,南方局决定,将余时亮领导的川南另一部分组织与泸州的党组织并在一起,组成中共川南地方工作委员会,由廖林生任书记。

川南工委设在川黔交界处群众基础较好的贵州赤水县大群乡,被国民党赤水县党部察觉,于1948年5月逮捕了黄铁材,廖林生因此迅速转移,主要骨干撤去荣昌。

7月中旬,重庆也发生了大逮捕事件。川东临委负责人肖泽宽撤到铜梁,召集廖林生、周平聚会,对组织区域和领导成员进行调整。荣昌、永川、江津等县的组织并入川南工委领导。在川南工委管辖范围内,再分为三个片区,以江津、荣昌为中心的片区,由廖林生负责;以泸州为中心的片区由李培根负责;以古蔺为中心的片区由周平负责。

9月,川南工委在合江县大井乡邹正均家召开工委(扩大)会,决定在川黔边区开展“三抓”(抓武装、抓政权、抓组织建设)、“四抗”(抗丁、抗粮、抗税、抗债)、“一统”(建立统一战线)斗争,并确定在贵州赤水县的宝源、四川古蔺县的大石、叙永县的敦梓乡之结合部的老林山区和赤水县的大群乡开展武装斗争,以赤水宝源地下武装为基础,组建川南第九武工队,开辟赤(水)、古(蔺)、叙(永)三县边区武装斗争根据地。

9月7日,川南工委领导下的第九武工队在叙永县三门桥水碓坡成立。这支武装活动在川黔边境叙永、古蔺、古宋、赤水四县结合部的宝源、大石母、敦梓场、三门桥、天星桥、水尾一带,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税、抗债,箝制国民党在川南黔北的部分地方兵力。11月,廖林生带着药品,深入天星桥、山门桥等地,代表重庆党组织和川南工委慰问全体武工队员,指导武工队工作。

1949年9月,组织决定,廖林生到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向大西南进军。廖林生担任川南支队六大队政委。11月中旬到达贵州大定羊场坝,同打入国民党飞机引擎制造厂的古蔺地下党员万仁木见面,鼓励他参加该厂的军事接管。接着到古蔺部署古蔺西区的地下武装到叙永参加接管工作。

进入泸州市后,廖林生先任泸州军管会民政接管处处长,参加泸州市的军事接管工作,组建新生红色政权,被任命为泸州专区副专员兼税务局局长。

1951年3月,廖林生调任中共川南区委统战部秘书长。1952年9月,调任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副局长。1958年7月,廖林生被划为右派分子,受到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1978年被迫退休。1979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恢复廖林生党籍,享受离休待遇。


文章作者:陈朝权         

作者单位:荣昌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