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非遗】土家族姑娘——吴幺姑传说

都说土家族姑娘漂亮美丽、多情重义,没有直接接触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这里有一首长诗,是数百年前土家族姑娘形象的再现,可以知其大观,感其性情。这首长诗就是关于一个土家族姑娘的美好传说。
山寨清晨(黔江区文化馆提供)
《吴幺姑传说》是一首歌颂土家族爱情的长诗,主要以口头方式流传于黔江地区。
历史上,这里是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生息繁衍之地,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8%。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黔江的土家人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吴幺姑传说》就是其突出代表。
这里群山连绵、风景秀美,土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一个个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土家山寨。而所有的文明正是从这里衍生,《吴幺姑传说》便在这一座座山寨中世代传唱,成为土家青年男女心中的歌。
《吴幺姑传说》大致产生于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前后,这可以从它的内容和道德观念上得到一些佐证。“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地区的青年男女以歌为媒,自由恋爱,民歌中传唱的“只用木叶不用媒”即这一习俗的体现。“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人的大量涌入,其思想道德观念也进入土家族地区,并影响着土家族的观念。《吴幺姑传说》中,土家族青年男女吴幺姑与杨二哥的悲剧即汉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婚姻观念所致。
《吴幺姑传说》被称为土家族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但它的主人公却远比梁祝二人大胆,他们敢爱敢恨敢斗争,不受世俗观念约束。他们没有梁祝的凄婉缠绵和悲情泪水,只有大胆放肆、不顾一切、不惜生命的悲壮与豪放。从《吴幺姑传说》的语言中,处处透露出吴幺姑这位美丽的土家族姑娘不畏权势、不贪慕富贵、不屑于传统观念的山野气质。
《吴幺姑传说》讲述现场(黔江区文化馆提供)
《吴幺姑传说》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美丽的土家族少女吴幺姑与土家族青年杨二哥自由恋爱,却被父母许配给有钱有势的王志虎。她嫁入王家后,无法忍受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仍不忘杨二哥,并以戒指作为信物。在一次下棋中,王志虎发现了他们的恋情,对吴幺姑进行毒打,并杀死了吴幺姑、杨二哥。这是流传的多个版本中最普遍的情节。当然别的版本也有些差别,比如有只杀死杨二哥的,也有二人没有被杀反而后来结合了的。
《吴幺姑传说》收录在1987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土家族民歌》中。
《吴幺姑传说》作为民间口头传唱的诗歌,本来有二胡伴奏,曾经是马喇街头艺人演唱的重要曲目,深受广大听众欢迎。由于人人都会演唱,再加上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后来便不需伴奏,不需专门的场地,既可以个人独唱,也可以多人合唱,形式十分灵活。
《吴幺姑传说》这首爱情长诗,不仅塑造了土家姑娘吴幺姑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在语言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比如它利用人物的方言刻画人物的性格就很有特点,而且它在句式上也与大多数民歌的四句句式不一样,它是典型的三句子歌。至于在内容上所传达的文化信息、道德观念,同样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从艺术价值讲,《吴幺姑传说》是一出哀婉动人而又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它用血和泪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婚姻的禁锢,热情地歌颂了武陵山区土家、苗、汉各族儿女对幸福和爱情的追求和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它是对“改土归流”前“只用山歌不用媒”那种自由恋爱的深情追忆,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
吴幺姑、杨二哥所追求的是以真情为基础的爱与幸福,是一种两情相悦的爱情,不是建筑在金钱或权势之上的无感情婚姻。当死神向他们袭来时,他们毫不畏惧,互相鼓励,把爱情置于生命之上。王志虎决心杀死杨二哥,“刀子磨起半年多,到处打听杨二哥,总有一天跑不脱”。杨二哥难舍情妹吴幺姑,冒着生命危险探望受尽折磨的吴幺姑,吴幺姑怕情哥遭难,劝他“杨二哥,快点走,早点躲起莫停留,要死我在你前头”“杨二哥,放声哭,要死我在你前头”。最后两人一起发誓:“管他是死还是活,死活我俩一起过。”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儿女对爱情与生命的抉择,具有永久的魅力。
《吴幺姑传说》情景再现(黔江区文化馆提供)
《吴幺姑传说》不仅有真之美,善之美,还有着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语言之美。比如对相貌的描写,“吴幺姑,生得美,画眉眼睛樱桃嘴,赛过西天蛾眉月。吴幺姑,生得美,团团脸巴桃红色,好似黄瓜一包水”。
比如在心理描写上,“幺姑进了王家屋,一日如把三年过,时时想起杨二哥”。
再如对动作的描写,“吹燃火,点燃灯,三间绣房都找尽,找不到戒指活不成”。吴幺姑心知肚明戒指已经送给了杨二哥,却假意寻找,企图蒙混过关,表现出她在恶势力面前束手无策和孤立无助的心境。
还比如在个性化的语言上,“王志虎你不怕丑,你也有来我也有,黑毛猪儿家家有”。
从学术价值上讲,《吴幺姑传说》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可供我们研究土家民族文化和习俗。《吴幺姑传说》主要流传于黔江地区,它的大文化背景为聚居着土家族的武陵山区,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武陵山区是古代巴人最后的家园。历史记载,这里的少数民族“不服王化”,多次爆发起义,被统治者称为“五溪蛮”“武陵蛮”。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不仅是楚、秦、巴等国相继开发、对峙、征战的地区,更是多民族生息、繁衍、杂处之地。千百年来,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中原文化等在这里碰撞、交融、发展,以巴人为主吸纳其他土著民族而形成的土家族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创造出了丰厚的历史文明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吴幺姑传说》的流传与其自身的内容便承载了武陵山区土家族的恋爱、婚嫁、世界观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同时,研究它的流传历史,还可以梳理出渝、鄂、湘、黔交叉地区人民迁徙的线索和文化交流的大致脉络。
从思想价值上讲,《吴幺姑传说》鼓舞着黔江地区一代又一代各族儿女勇敢地追求幸福。以现在的演唱艺人胡万华为例,他的父母十分喜爱《吴幺姑传说》,夫妇间常常共同演唱,十分恩爱。同时,《吴幺姑传说》也影响着胡万华本人,他自己不仅非常擅长《吴幺姑传说》的演唱,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
而今,《吴幺姑传说》长诗受到更多人喜爱,通过音乐、舞蹈、戏曲、小说、散文、电视等形式广泛流传,这对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将是更好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