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质局旧址

西南地质局旧址位于沙坪坝区小龙坎街道快乐里社区重庆探矿机械厂厂区内,现存有李四光旧居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旧址、西南地质局礼堂旧址、西南地质局职工子弟学校旧址、西南地质局仓库旧址等4处历史遗迹。该址由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始建于1938年,后经西南地质局增建,先后为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西南地质局(西南地质调查所)办公地。
1952年,李四光与周恩来在一起交谈
1938年,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在时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倡议下成立,承担支持抗战、开展四川矿产勘探的职责。1944年12月,以李四光为所长的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驻于小龙坎四川地质调查所内,李四光也短暂居住于此。1945年4—5月,李四光在重庆大学作了《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系列讲座,这标志着他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地质力学”走向成熟。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新中国勘测发现了一批油田,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李四光在渝期间,与周恩来两次秘密见面。在周恩来的引导下,李四光参加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创立工作。1945年7月1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沙坪坝成立,竺可桢担任理事长,李四光担任监事长,涂长望担任总干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后,受周恩来等中共中央南方局同志领导,成为统一战线上领导和团结科技界人士的重要组织。
李四光旧居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旧址
重庆解放以后,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委派地质学家黄汲清组建了西南地质调查所,负责西南地区的地质工作。1950年4月1日,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四省地质机构合并组建西南地质调查所,所址设在小龙坎原四川省地质调查所。西南地质调查所受邓小平兼任主任的西南财经委员会直接领导。邓小平十分关心调查所的工作,在调查所成立当日便宴请了黄汲清等几位所领导,听取西南地质工作的相关汇报。其后,邓小平为调查所调拨了一批紧缺的勘探设备,兴建了新办公楼,特批一笔外汇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并指派调查所举办地质学校培养技术人才,领导地质所不断发展壮大。1952年10月,西南地质调查所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南地质局。
西南地质局局长黄汲清
1950—1956年间,西南地质局(西南地质调查所)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职工人数由74人发展到4300多人。先后开展了中梁山煤矿、綦江铁矿、攀枝花铁矿、水城铁矿、四川盆地油气、东川铜矿、个旧锡矿、易门铜矿、会泽铅锌矿、南川煤矿等一大批矿区普查勘探工作,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利用的工业矿产储量。特别是对江油海棠铺、遂宁磨子场等地石油、天然气的成功勘探,有力的驳斥了“中国贫油论”,坚定了新中国开发油气的信心。承担了重庆“507电力厂”、长寿狮子滩水电站、嘉陵江大桥、重庆长江河道清理等大型工程的地质勘测工作,为重庆建国初期的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开设了“钻探地质训练班”“测量人员训练班”“重庆地质勘探干部学校(重庆地质学校)”,年均培训技术干部约1000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当时急需的地质技术人才。
西南地质局礼堂旧址
1956年9月,根据地质部关于撤销大区地质局,建立省地质局的指示,西南地质局随之撤销,光荣的结束了历史使命。
文章作者:吴展渊
作者单位:沙坪坝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