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血洒山城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厅里,悬挂着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是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法支部成员在巴黎的合影,照片中坐在前排左起第二人便是傅烈。
傅烈,原名傅见贤,1899年出生于江西临川县。1920年5月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2月,“中国少年共产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傅烈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巴黎支部书记、旅欧总支部成员。1924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受旅欧党组织安排和聂荣臻等20多人一起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夏回国后,先后在广东和江西党组织工作,并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10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1927年5月,调中共中央军委工作。
1927年重庆发生“三三一”惨案,四川军阀刘湘在蒋介石授意下,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和组织部长冉钧等人先后被捕牺牲,重庆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党团员被迫转移,党团组织工作处于停顿状态。为恢复和重建四川党组织,中共中央决定派傅烈、钟梦侠、周贡植等人到重庆恢复和重建四川党的地方组织。接受任务后,傅烈召集在武汉的周贡植、钟梦侠等人开会,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并讨论了工作计划。
在从武汉奔赴重庆的途中,傅烈动员散失在武汉、宜昌等地的四川籍党员一同返回重庆工作。抵达重庆后,傅烈等人在城区神仙口租用的一个小院子里,建立了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机关。为掩护身份,他们装扮成一家人:傅烈为大哥,周贡植为二哥。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傅烈等人采取了坚强有力的措施,于1927年8月中旬召开会议,建立了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傅烈任书记,周贡植任秘书长,刘披云负责宣传,钟梦侠负责组织,把被称为“四川才子”的张秀熟和青年知识分子任白戈调省委工作,并派人分头到各地清理和恢复党的组织,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
为整顿和恢复党的组织,在傅烈的领导下,积极慎重地开展了发展党员的工作,逐步恢复了党组织活动,建立了新旧党员详细填表、重新登记、严格审查的制度。规定党员每周填写生活报告表,包括思想意识、革命活动及学习情况等,这种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很快地消除了党内悲观、失望情绪,使陷于停顿状态的四川党组织工作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临时省委在傅烈领导下,下发了《职工运动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学生运动决议案》等文件,并对开展群众武装斗争,组织领导暴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傅烈强调,“组织暴动,实成为各地党部刻不容缓的工作”“迫切的急待我们去领导,更要我们加紧工作,立即快马加鞭做去”,开展“各种斗争,爆发不论大小的群众武装斗争,进一步达到在较大范围内形成更大的总暴动”。
为了加强宣传鼓动工作,提高党员开展工作的热情和革命斗志,傅烈要求大家从三个方面做好宣传工作:对内,应有大规模的政治宣传工作;对外,亦应有大规模的宣传队之组织;对广大下层小资产阶级群众,也要通过宣传工作,去吸引他们,使他们参加到土地革命中来。中共四川临时省委还在重庆创办了党内刊物《四川通讯》。傅烈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短时间内就把处于停顿状态的四川党组织,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起来了。
1928年2月10日至15日,临时省委在巴县铜罐驿周贡植家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由傅烈起草的《四川暴动行动大纲》,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共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傅烈为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周贡植为组织部长,刘披云为宣传部长,牛大鸣为秘书长,张秀熟、郑佑之等为省委常委,会议选出刘愿庵为四川党组织出席中共六大代表。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组织开展暴动的指示,中共川东特委决定在万源、宣汉、达县一带建立赤区,开展武装暴动。万源县有个名叫李家俊的青年,在上海同济医学院肄业后回到了家乡,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创办了进步刊物《山钟》,在万源、宣汉一带影响很大。在傅烈的教育动员下,李家俊勇敢地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并于1927年10月,在达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李家俊曾十分感慨地说:“这两年,我像一个迷失了道路的人,不知往哪里走。现在找到了党,为了革命,我李某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加入党组织后,他回到家乡,建立了农民自卫军。1929年春,李家俊在万源城南固军坝宣布起义,建立了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李家俊任总指挥。短短的几个月内,队伍发展到两千多人,建立了有一百多平方公里,五万多人口的革命根据地。此外,邻水、涪陵等地也相继开展武装暴动。就这样,在省委和傅烈的领导下,四川各地的武装暴动,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
重庆是西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建设好重庆地方党组织,对于推动党的工作和开展武装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傅烈为此日夜操劳,他多次召集重庆、巴县、江北的党员干部开会,商量研究重庆党组织的巩固和发展工作。经过紧张的筹备,傅烈认为建立中共巴县县委的条件已成熟,并决定于1928年3月9日在城区兴隆巷9号中共四川省委秘密据点召开成立大会。3月9日下午两点,傅烈、周贡植等人前往主持会议,人尚未到齐,突遇警察前来收捐,由于在屋内搜出了党的秘密文件,与会人员全部被捕。被捕的第二天,傅烈被押往江巴卫戍司令部关押。在那里傅烈受尽了敌人的各种酷刑。据曾被关押在一起的同志回忆,“傅烈受刑最多、最重、最久”,“先用煤油灌进他的嘴里,再用铁丝穿着两个大拇指吊起来”,“拇指关节都扯脱了,绳子断了几次”。受尽严刑拷打的傅烈,被折磨得昏死过去又醒过来,当敌人问他口供时,他未吐露半个字。在狱中,傅烈惦记着党和同志们,曾两次通过狱中的狱警(秘密中共党员)送信给组织,告诉需要转移的材料和后事安排。
同时,他还写了两封家信。一封信给父亲:“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料,父亲不必过于悲伤……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另一封信给爱人陈才用:“你是知道我怎样死和为什么而死的?!你要为我报仇,要继承我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
傅烈还教育被一同关押的同志们“要顶住,要像铁板一块!”他还教狱警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傅烈被捕后,党组织曾多方设法营救,但当时国民党当局实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恐怖政策,将傅烈判处死刑。
1928年4月3日,傅烈壮烈牺牲于朝天门沙嘴刑场,年仅29岁。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1978年11月5日,中共四川省委慰问团专程来到南昌,亲切地慰问了傅烈的家属。临别时,傅烈当年的战友、慰问团负责人张秀熟在傅烈妻子陈才用的笔记本上写道:“四川人民无限怀念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傅烈同志!
摘编自: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编《渝中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