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青春不再有 激情依旧在——40年前我扮演《雷雨》中的周萍

日期:2024-02-01



时光匆匆,岁月如流,不知不觉中已进入暮年。人老了,便会怀旧,怀念当年在舞台上尽情挥洒青春的那些难忘的日子,尤其怀念40年前曾在小舞剧《雷雨》中扮演周萍的历历往事。

前不久,从央视第九频道的节目中,得知中国人民艺术剧院在复排话剧《雷雨》,甚为感慨的是导演濮存昕在原作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从人性的另一个角度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摧残和蹂躏。这则消息更加让我不断追忆起当年在舞台上扮演周萍时的情景。

其实,我下乡在大山深处当知青时,曾一个人在煤油灯下偷偷读过被视为禁书的曹禺的剧集,对《北京人》《日出》《雷雨》非常熟悉和喜爱,就读师范时,我还邀约几位话剧发烧友排练、演出过《雷雨》的小片段,我演的是周萍。1982年调到涪陵工作后,很快就和涪陵的一帮艺术界的老师们混熟了,常在一起探讨舞台艺术,当然,也常常谈论起曹禺老师的名著《雷雨》。

作者本人演出剧照(作者提供)

记得那是1983年的初冬,涪陵要搞春节晚会,当时任晚会编导之一的孟少伟是涪陵地区歌舞团的台柱,很有思想,除了舞蹈很厉害外,他也很喜欢话剧艺术。策划春节晚会时,导演组希望孟少伟能推出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形式新颖、让人眼前一亮的节目。

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晚上,孟少伟召集我们几个好友,围在一桌小火锅前,边吃边研究节目,趁着酒兴,我突发奇想,建议把曹禺的名著《雷雨》的片段搬上舞台,而且在一个维度中同时用话剧和舞剧来呈现,这个大胆的设想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经过几天的筹备,在涪陵范围内精心挑选了几位主要演员,小舞剧《雷雨》中的周萍由我扮演,繁漪由教育局的杨秋菊扮演,话剭《雷雨》中的周萍由教育学院的刘川平扮演,繁漪由卫生部门的李亚林扮演,其他的周老爷、周冲、四凤、鲁妈、鲁贵和一些配角找了一些企业的文艺骨干担任,孟少伟任总编导。由于大家各有各的单位都很忙,排练只能在晚上进行,我出面借用了涪陵南门山工人俱乐部的一个大会议室进行排练。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常常是饿着肚子、下班后准时赶到排练场,经常排练到深夜,可大家毫无怨言,一心想让这一艺术作品成功地推向舞台。

那时我离开歌舞团已好几年了,没有坚持基训,基本功降了许多,连续的大跳、变身跳、二位转等动作完成起来有些难度,孟少伟也只能根据我的舞蹈水平和完成的情况不断修改动作,尽管如此,大家仍公认我在剧中的表现力是最到位、最有张力的。

排练期间,我的父母从丰都到涪陵来看望我,看了我的排练后给我出建议:不能为跳舞而跳舞,更不要炫舞技,要认真吃透角色,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周萍的矛盾、忏悔的复杂心理。我知道,当教师的父母当年也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对曹禺的剧作十分熟悉,对《雷雨》的剧情了如指掌,于是便接受了父母的建议,从内心深处去刻画和塑造周萍这个人物的特殊形象。

现在想起来,编导孟少伟真是了不起,他敢大胆想象,大胆突破,将话剧和舞剧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使人耳目一新,更易接受。从音乐剪辑、舞美设计,到服装制作、舞台调度以及动作设计,几乎都是由孟少伟和我两个人完成的。

排练的过程是相当艰巨的,演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又有各自的本职工作,每次排练只能安排在晚上进行,在演出前几天,也许是那天我没有完全活动开身体,在完成一个托举动作时突然遭扭了腰,顿时站立不起,疼痛难忍。这可吓坏了我和剧组的所有人,怎么办?只得去医院按摩和扎针灸,虽然疼痛减轻了些,但仍不能跳啊,每晚只能坚持到排练场忍着伤痛走走调度,回忆回忆动作,合合音乐,与其他演员配合配合,我生怕掉队,生怕失去扮演周萍的机会。

几天后,涪陵首届春节晚会在涪陵京剧团的剧场里隆重举行,我很珍惜这次演出机会,腰上贴着膏药,缠着宽宽的腰带,决定忍痛表演小舞剧《雷雨》。追光灯下,在周朴圆老爷的客厅里,我与扮演繁漪的演员随着剧情的推进,在话剧的道白和音乐声中一会分开,一会聚合,一会缠绵,一会冲突,全神贯注地完成了一系列大跳、旋转、托举等动作,完全忘记了疼痛,将小舞剧《雷雨》完成得近乎完美,天衣无缝。

不用说,演出相当成功,那台晚会最出彩的节目就是小舞剧《雷雨》,不仅结束时掌声雷动,就是在节目期间也出现过十多次热烈掌声。直到演出完这个节目后,我才突然感到了腰部的疼痛,直都直不起来,之后继续治疗,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渐渐痊愈。

一位在北京文化部门工作回涪陵老家过年的老师感慨地说:万万没想到,在涪陵这样一个小小的城市,居然还有人踫触曹禺的名著,而且还将话剧和舞剧融合得如此完美,更没想到的是由半专业的业余演员完成的,太了不起了。

从那以后,小舞剧《雷雨》剧组的导演和几个主要演员在艺术道路上发展得非常顺利,导演获得了正高职称,有两位考入了北京和成都的文艺团体,还有一位成了涪陵朗诵协会的副主席。

也许是扮演过周萍,对这个角色有很深的感情,多年以后,我们涪陵话剧社的发烧友在开展活动时,还排练过《雷雨》的几个片段,在一些文艺界朋友聚会时,也时不时来一段周萍和繁漪的话剧对白,总会获得掌声和好评,而我把它称为“过把瘾”,或者叫做“自我陶醉”。

前不久,我们涪陵话剧社又在酝酿准备将《雷雨》的几个片段进行复排,在适当的场合演出,我暗暗地想:我也争取在《雷雨》中上个角色,不过,依我现在的年龄和体形,绝不可能再演周萍了,最多只能扮演周朴圆或者鲁贵,虽然青春不再有,但我激情依然。

经典就是经典,名著就是名著,曹禺先生发表于1934年7月的《雷雨》,剧情扣人心弦、语言精练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我能在《雷雨》中担任角色,真的是很幸运,对此,我一直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冉启蕾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