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龚滩:巴地共人的家园

日期:2024-03-28


渝东南酉阳自治县西部,阿蓬江和乌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有古镇名龚滩。

龚滩之名从何而来呢?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有说乌江和阿蓬江由大小两条龙凿成,故称龚滩,又名龚湍;有说明万历年间(1573年),山洪暴发,凤凰山垮岩,堵塞乌江成滩,龚姓蒙难人数最多,故名龚滩。以上说法俱无从稽考。为此,笔者抛出“巴境共人居龚滩,龚滩得名于共人”的砖,寄望引来读者诸君之玉。

龚滩古镇(酉阳县融媒体中心曾常供图)



向南迁徙,一支共人抵龚滩河谷

    2006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位于龚滩古镇乌江上游十余公里的酉阳邹家坝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重庆文物考古报告系列《酉阳邹家坝》说,邹家坝遗址:“是乌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东周早期的中心聚落遗址,是乌江流域古代人类活动的重大考古突破点。”此足以证明,龚滩河谷三江六岸(乌江、阿蓬江、洪渡河两岸),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居。

此外,《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巴人迁徙轨迹图中,今重庆酉阳、彭水,贵州沿河、道真四县相邻区域内,赫然标有一“共”字。这也说明,古代巴境共人曾聚居于此。

《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子国:“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有先民之流……其属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蛮。”共蛮,即共人,居巴境何地,古今文史学者尚无定论。共蛮近世称龚蛮子,属共工氏迁往巴境之后裔,龚姓还是今重庆十大土著姓之一。


为避大难,部分共人改姓“龚”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此前,项羽曾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先后投靠刘邦获封异姓王者有8人,临江王共驩感念项羽旧恩,拒不降汉,甚至还打出为项羽复仇的旗号。溥天之下,未降汉者,仅余临江王、南越国、哀牢国和匈奴国等为数不多几个王国。刘邦随即命卢绾、刘贾率大军围困江陵,数月未攻破。后高官厚禄收买临江国主将黄极忠,黄极忠转而率部向共驩发起攻击。城破兵败,共驩被俘,后押送至洛阳斩首。

共驩殉国,刘邦敕令大肆屠杀共氏族人,意在斩草除根。《酉阳邹家坝》汉代遗存中说:汉代堆积中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铜器和铁器,其中铜铁箭镞数量较大。证明在汉代,邹家坝及龚滩等地,曾发生过未载史籍的战争,时间与刘邦屠灭共人契合,亦与秦汉之际共氏改姓之记载相符。

共姓面临灭族之灾,为避难,部分共人以先祖为黑龙氏之后,在“共”字上面加“龙”,改姓“龚”。(《古今姓氏书辨证》)部分共人以不忘其先祖共工氏治水之职,在“共”字左边加“水”,改姓“洪”。(《元和姓纂》)因此龚、洪二姓,实则同族。

共人改姓龚,也有说上古便有之,龚与共,姓同音同而字异。也不排除因当时巴境龚姓为賨人(板楯蛮),改姓龚,既能避难,又能享受优待。賨人在楚汉相争之时,罗、朴、昝、鄂、度、夕、龚“板楯七姓”,助刘邦平定三秦之地,享有不供租赋的特权。共人融入板楯蛮后,衍变为今渝东南和黔东北的苗族。

无独有偶。巴境共人聚居之地,隔乌江相望,江东唐岩河(阿蓬江)口有龚滩古镇,江西洪渡河口有洪渡古镇。洪渡镇今属贵州沿河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析彭水、石城(今重庆黔江)二县地置洪杜县,隶黔州(治今彭水郁山镇),以境内洪杜山得名。唐麟德二年(665年),洪杜县治所由洪渡迁往龚湍,龚湍即今龚滩。龚滩之名见诸史籍,距今1300余年。宋嘉祐八年(1063年),废洪杜县为镇,并入彭水县。

龚滩得名,记录古代共人迁徙史

龚滩之地,处巴蜀通滇缅、沅湘、岭南之要津。隋唐时期,中央政权对黔中之地管控趋紧,常以武力侵逐当地豪族。龚氏部族迫于生存压力,一支于唐中叶溯唐岩河进入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黔江县。黔江《龚氏族谱》称:“吾母族龚姓,肇自共工。”“世居黔地,由来久矣。”(《重庆民族史》管维良主编)黔江《龚氏宗谱》载:“先祖自江西有兄弟三人,龚不亚诵、龚不烈涌、龚不礼体,即是驸马。统领胡秦向三姓人马,捕猎游观,来此四川黔江,得见水寨为紧要之地,即此安营落业。”清咸丰元年《黔江县志》载曰:“黔江自宋元以来,半没于夷,为龚、胡、秦、向四土豪所据。龚据水寨,秦据册山,胡据峡口,向据后坝。”

黔江龚氏言先祖自江西来黔,窃以为应自乌江西岸洪杜县境来黔较为真实,取意乌江西岸,故称江西,而非上千公里之外的江西省。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置十五道,洪杜县隶黔中道,今江西省隶江南西道。江南西道治所洪州(今江西南昌),领十九州,辖境含今江西、湖南大部及湖北、安徽南部广大地区。今江西省清代方有此名,辖地也大幅缩减,黔江龚氏如何得知其先祖自江西何地来黔呢?

秦汉之后,历代朝廷对编户人口严加管控,禁止随意流动,除非战乱逃亡,才会出现无序迁移。何况龚氏三兄弟还要带着几姓人马,从上千公里之外的江西省,浩浩荡荡,走到黔江县。即便是驸马,亦绝非帝王之女婿,或是龚氏部族的官职。即便真是驸马,也无非洪杜、黔江二县境内蛮族首领或土酋的女婿罢了。

龚胡秦向四姓族人,进入黔江数百年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凉国公蓝玉遣副将赵士英率兵三千,由巴东进后路,取施州卫大田所(今湖北咸丰),进占黔江,开始“赶蛮拓业”。洪武十一年,蓝玉再次征“黔江蛮”,龚氏部族凭官渡峡水寨之险,抗拒官军。后受长期围困,矢尽粮绝,无奈归降。归化后,迁本县西池、泡水二乡(今黔江沙坝镇)聚居,逐渐与驻屯黔江的龚姓军民融合,后皆为苗族。清雍正及乾隆年间,推行改土归流,渝鄂湘黔诸土司方被异地安置。

共人,因其先祖共工坚忍不拔、宁折不弯而流芳百世;临江王共驩质直敦厚、忠义千秋而名著史册;黔江龚氏不畏强权、固守家园而激励后人。此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脉,家国情怀之延续。

2009年,因建乌江彭水电站,龚滩古镇地面建筑整体搬迁至下游一公里多外的小银滩,遗址淹没于库区。

巴境共人居龚滩。龚滩,得名于共人,记录了古代共人迁徙巴渝的历史。


文章作者:铁笛 

作者系重庆散文学会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