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毛泽东沙坪坝“中大”访友

日期:2024-04-03 来源: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毛泽东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在渝期间,除了围绕“和谈”开展了许多政治活动外,也利用不多的闲暇时间看望了一些在渝的老友。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抵达重庆时与周恩来等人合影

据毛泽东的秘书王炳南回忆:“毛主席很念旧,不忘老朋友们。到重庆后,开了一个他过去相熟的新民学会会员的名单,要我去了解他们的近况。”“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毛泽东、蔡和森(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何叔衡(中共“一大”代表)等人创建并领导湖南革命运动的一个进步组织。这个组织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领导湖南各阶层人民反帝、反封建方面做了大量革命工作。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过这个组织,他说:“学会有七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最好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跟青年毛泽东一样拥有“改造中国与世界”理想的年轻人,都曾经是与毛泽东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当时在重庆沙坪坝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师范学院教育系任职的熊子容教授就是毛泽东在渝的新民学会老友之一。熊子容不仅是新民学会的会员,还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学时的同学。1918年夏,毛泽东一师毕业之后,还曾经邀请蔡和森、熊子容等在长沙岳麓山上建起了“工读同志会”,从事半耕半读的“新村生活”,进行社会改革试验。毛泽东和熊子容在青年时代曾经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恰同学少年”时代的革命友情总是历久弥新,不仅毛泽东怀念着青年时期一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老朋友们,熊子容也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向学生们追忆和赞许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他说:“(毛泽东)在青年期就有一种强烈的“逆反”精神,和一般的青年有明显的不同。他特别注意身体的锻炼,喜欢爬山登高,常常仰卧高处凝视天空,静静的沉思,似有无穷的智慧。”熊子容虽然后来选择了教育救国的人生道路,但心中一直珍视青春时代的这份友情,对坚持革命道路的毛泽东更多了一份敬仰之情。

1945年9月6日,毛泽东开启了沙磁文化区访友之旅,两位老友分别多年后再次聚首。下午三点五十分左右,毛泽东乘着一辆黑色轿车抵达沙坪坝松林坡中大。陪同他一起到访的还有周恩来、王若飞和王炳南。为了保障安全,这次拜访行程并没有提前跟熊子容预约。所以车子到达中大校门后停了下来,由王炳南先去通知主人。在等候的间歇,毛泽东走下车,来到中大校门边的布告栏前,饶有兴致地浏览着布告栏里的壁报。当天,他头戴考克帽,身着中山装,一身“重庆谈判”时期标志性的着装。略有不同的是,可能因为私人行程更为放松,他并没有穿着皮鞋,而是穿了一双布鞋,表现出率性和不拘小节的一面。由于他高大魁梧的身材和标志性的着装很有辨识度,一下车就引起了中大学生的注意。有学生觉得他看上去有些像画报上的毛泽东,于是小心的询问随行警卫“这位先生是谁?”警卫回答:“延安毛先生”。毛泽东来到中大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不少学生围拢过来,想一睹这位领袖人物的风采。此次行程临行前,警卫人员曾经提醒毛泽东,中大的政治情况复杂,一定要注意安全。毛泽东看着越聚越多的学生,非但没有因为安全问题选择回避,反而主动跟学生们打起招呼来。他脱下礼帽,并向学生挥手致敬,接着又跟学生们热络的聊天。他对布告栏里“欢迎吴有训校长”的标语特别感兴趣,向学生们询问中大旧校长顾毓琇和新校长吴有训的情况。学生们则争着为他解答。

从沙坪坝中大校门看松林坡校舍远景

正在毛泽东与学生们热情交流时,王炳南带着熊子容迎了过来。熊子容看到毛泽东,喜出望外,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迎接,并将毛泽东一行请到了自己在松林坡的宿舍。

毛泽东和熊子容见面后都谈了些什么呢?虽然参与会谈的人都没有留下谈话内容的记录和回忆,但通过史实分析我们大致能了解当天的会谈主题。

毛泽东拜访熊子容本质上是一次重温“恰同学少年”时代革命友情之旅,会谈自然以叙旧为主。据王炳南回忆,毛泽东在会见另一名新民学会老友时,“款款叙旧,谈起他们学生时代的经历,时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许德珩(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毛泽东北大工作时期认识的老友)也曾回忆,毛泽东在会见他和妻子劳君展(新民学会会员)时,“故人叙旧,格外亲切”。可以看出,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会见新民学会老友时,叙旧始终是最重要的主题。这也印证了王炳南关于“毛主席很念旧”的评价,同时也表现出毛泽东温情的一面。

随着话题的深入,毛泽东和熊子容从过去聊到了现在,从友情聊到了时政,“重庆谈判”是绕不开的话题。熊子容通过这个话题大致了解了当时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且基本认同这些主张。毛泽东则了解到熊子容思想上依然要求进步,而且还有参加政治活动的热情。政治观点的认同,为两人再续革命友谊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两人仅聊了约半小时,且中大教师宿舍私密性较差),关于时政的交流只能点到为此,难免意犹未尽。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毛泽东于是邀请熊子容到红岩村再进行一次更深层次的交流。

9月12日上午,熊子容应约来到红岩村,参加毛泽东安排的老友聚会。参加这次聚会的还有许德珩、劳君展。据许德珩回忆,这次聚会最鲜明的主题是毛泽东为他们指明了以后政治工作的方向。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熊子容在这次会谈中也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和安排,坚持在教育战线上团结进步力量,等待时机,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1949年南京解放前后的重要时期,熊子容的政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南京解放前夕,已经回迁南京的中大成立了校务维持委员会,熊子容成为三名常委之一,负责组织领导中大的护校和迎接解放工作,为中大主体留在南京,学校和平接管作出了重要贡献。除此之外,据宋任穷回忆:“毛泽东曾致电二野领导同志称,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熊子容是他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愿向我们靠拢,嘱将他的复电交熊教授。”毛泽东给熊子容的复电称:“南京中央大学熊子容先生大鉴:邵力子先生带来3月29日一信及卯有(即4月25日)来电均悉。兄有所见,请与刘伯承市长、宋任穷副市长接洽为盼。弟毛泽东·卯艳(即4月29日)。”这些史实说明了,在毛泽东的指引下,熊子容不仅在中大护校、接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南京解放接管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由此看来,“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两次与熊子容会谈,不仅畅谈了过去、现在、未来,赓续了革命友情,同时也壮大了统一战线力量。

1950年4月,毛泽东写给熊子容的信件

除此之外,毛泽东的沙坪坝中大之行还有一项意外的收获。9月6日下午,当毛泽东告别熊子容离开时,松林坡的教师宿舍外已经挤满了热情的青年学生,无法通行。周恩来只得前行一步,挥手请学生们让出一条通道。学生们自动分列两旁,毛泽东一行才得以缓缓通过。毛泽东一行通过人群时,学生们热烈鼓掌,高呼:“欢迎毛先生!请毛先生给我们讲话!”一些学生还邀请毛泽东到中大来演讲。毛泽东在进出中大时,与学生的两次短暂交流,让他对沙坪坝青年学子们的政治热情和进步表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后来多次跟王炳南回忆起这次中大之行,他说:“你们总是讲,蒋介石统治的地方,这里不能去,那里有危险。我看群众是通情达理的,我两次同群众见面的场面,你们都看见,可见人心向背呀!”这次中大之行,让毛泽东对国民党统治区群众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另一方面,毛泽东的中大之行,也给沙坪坝的青年学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鼓舞。一名中大学生后来回忆:“当时正是《双十协定》签字的前夕,是和平谈判成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意外地出现在我们同学之中,无疑是给我们带来希望,指出中国的未来只有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另一名学生则回忆道:“他(毛泽东)和蔼安详,庄重沉毅,有一种刚毅的不可动摇的气度,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信赖感。”

历史的发展正如毛泽东的预料,经党组织的引导,在后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中,沙坪坝中大、重大、南开中学等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成为了学生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成为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第二条战线上的重要力量。

1946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在南方局的领导下,沙磁文化区17所大中学校的代表成立了沙磁区学生爱国游行委员会。125日,在沙磁区爱国游行委员会的组织下,包括中大校长吴有训、重大教授马寅初在内的1万余名大中学校师生从沙坪坝出发,到政治协商会议现场举行反内战、争和平请愿大游行,向妄图发动内战进行独裁统治的国民党展示主流民意、施加压力。图为周恩来接见游行师生代表。


文章作者:吴展渊

作者单位:沙坪坝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